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俞凯  孙敏燕 《医药导报》2011,30(1):59-6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并评估引起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中毒患者,分为LMWH组55例和SH组51例. LMWH组血液灌流时给予低分子肝素,于血液灌流前一次性静脉注射,体质量<60 kg给予0.3 mL,≥60 kg者给予0.4 mL;SH组给予肝素,先使灌流器肝素化,然后首剂静脉注射20 mg,以后每30 min追加5 mg,结束前30 min停用,如有凝血则追加5 mg. 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等量鱼精蛋白中和. 结果LMWH组出现灌流器凝血1例(1.81%),SH组为8例(1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MWH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波动小,SH组APTT、TT、PT明显延长,波动大,易出血. 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血液灌流较理想的抗凝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肝素时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方法 20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时APTT、TT在透析过程中延长不明显。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同APTT、TT无一定相关,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比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在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7例行血液滤过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肝素(SH)组18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SH组采用普通肝素(SH)抗凝,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抗凝效果、出血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变化。结果 LMWH组发生管路不畅0例,SH组出现管路不畅1例;SH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明显升高,LMWH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不大;SH组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LMWH组1例。结论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两种药物都有良好的抗凝效果,LMWH抗凝可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出凝血的影响.方法: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在灌流时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并观察出凝血情况,测定灌流前、灌流开始30min、结束前15min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2h灌流.低分子肝素组无一例发生凝血,普通肝素组有4例发生凝血.低分子肝素组无一例发生出血情况,普通肝素组有5例出血.低分子肝素组APTT、TT较灌流前仅轻度延长;普通肝素组APTT、TT较灌流前均明显延长,易致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可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液灌流,与普通肝素相比更有效,安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实验室监测。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2 0例 ,LMWH 5 0 0 0IU ,每日 2次皮下注射 ;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 4h病人血液中抗Ⅹa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凝血酶时间 (TT)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病人血液中抗Ⅹa因子、APTT及TT均有显著性变化 ,常规剂量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时 ,不同体重的病人其抗Ⅹa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剂量LMWH是一种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应根据不同个体 ,调整剂量 ,进行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特点及抗栓作用。方法分别测定其抗Xa因子与抗IIa因子的比率(FXa/FIIa);全凝血时间(CT)、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制备体内、体外血栓。结果低分子肝素FXa/FIIa<1,对RT、TT的延长作用明显低于肝素,对CT、PT、ATPP无影响;在两种血栓模型中,低分子肝素组的血栓重均低于肝素组。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凝血系统的作用低于肝素;而其抗栓作用大于肝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机械性预防(IPC)在妇科术后VET风险分级中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因妇科疾病在我院接受手术、风险分级为中危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机械性预防方法,给予观察组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VTE发生率为0。观察组凝血指标PT、APTT、TT凝血指标长于对照组,PLT、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大腿周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无并发症,观察组注射部分皮肤溃烂2例,注射时明显疼痛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科术后风险分级中危患者VET预防中LMWH抗凝、IPC方法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LMWH抗凝可优化凝血指标,但有注射部位皮肤溃烂、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车勇  王斌  纪国业  张建 《安徽医药》2012,(9):1232-1236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凝药对血液灌流脓毒症兔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兔动物模型,分为应用抗凝剂进行血液灌流的肝素组、枸橼酸组、水蛭素组和不应用抗凝剂血液灌流的手术组以及健康兔的假手术组,对各组造模前及灌流的0、10、30、601、20 min各时间点进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枸橼酸组和水蛭素组均无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手术创口渗血,滤器无凝血;肝素组有1只手术创口渗血和1只眼睑黏膜出血,滤器无凝血;各药物组之间的动物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的PT、APTT、TT和FIB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01),灌流过程中灌流器均堵塞导致蠕动泵无法转动,灌流时间为(44.45±13.27)min。灌流开始后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各灌流组检测指标值均逐渐下降,至灌流结束后(120 min),肝素组的各检测指标值下降最快,水蛭组的各检测指标值下降最平缓。结论在血液灌流中应用各抗凝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凝血障碍,枸橼酸作用平稳且无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的抗凝作用。方法:大鼠予LMWH,sc后,采血进行体外循环试验且取血浆测定凝血指标。结果:2或4mg/kg的LMWH能显著延长纤维蛋白栓形成时间(TFT),显著减少血栓的干湿重量。1mg/kgLMWH仅能延长TFT和减少血栓长度。对常用凝血指标如全血凝血时间(CT)、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也有显著的延长作用,但对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作用较弱。普通肝素4mg/kg对以上各指标也有极显著的作用。结论:LMWH能抑制血栓形成,同时有导致出血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共血液灌流148例次,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次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泵前滴注抗凝;B组50例次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C组48例次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治疗后PT[( 15.10±0.83 vs 12.91±0.82)、(15.13±0.82 vs 12.51±0.81)、(20.11±1.78 vs 12.41±0.80)]、APTT[( 48.15±4.40 vs 37.59±2.86)、(46.53±4.12 vs 36.96±2.34)、(78.35±8.10vs 34.58±2.26)]、TT[( 28.30±1.90 vs 13.08±0.58)、(26.78±1.76 vs 13.20±0.60)、(55.69±3.94 vs 13.06±0.54)]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PLT也减少[(138.12±30.50 vs 168.38±36.68)、(136.78±30.12 vs167.55±31.6)、(86.60±23.20vs164.55±32.10)](P<0.05);但C组比A、B组变化更大(P<0.05).C组出血发生率25%( 12/48),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Ⅰ、Ⅱ级凝血发生率32%( 16/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时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