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是目前主要的中医研究模式,而以证统病传承了方证辨证、病机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在动态时空下的诊治特点实质是据象辨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思路的凝练和总结,体现了中医学认知和实践特点。以证统病思路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辨治复杂疾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并行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霆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62-363
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存在以辨病代替辨证、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的情况。强调西医辨病不能代替中医辨病,辨病应与辨证相结合,提出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证是辨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没有统一标准,针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从中医角度分析脑瘫的病因病机,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指出痉挛型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型属于瘀阻脑络证,进一步完善脑瘫的辨证分型,为脑瘫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辨证必须以病机为核心,并阐述了辨证以病机为核心的五大优势:①符合中医的恒动观;②符合中医辨证思维逻辑;③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有助于确定证候确切指导临床;⑤有利于对疑难杂症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辨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导致疗效如何。辨证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涉及诸多方面。本文从辨证的内容入手进行分析,抓住其内在联系——病机,并确立以其为核心的中医辨证观。在对辨证内容进行辨析的思维过程中,时刻要以病机为重,以综合归纳病机为要,这样才能寻得疾病本质,治疗用药才能直达病所、不失偏颇。依此体现以病机为核心辨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形象思维与中医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思维为主是中医辨证思维的特点,是中医学诸多奥妙的根源。中医的整个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即是一个以象诊象,以象治象的过程。外感病中,有病才有症状,才有相应的象,然后才能进行辨证,因此辨证应当从病辨证,抓主症辨证。内伤病中,诊察之象和证先于病和症状出现,中医辨证思维应当采取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意象思维,象症结合辨证。  相似文献   

7.
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辨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病辨证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颅CT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及辨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辨证以瘀血阻窍型多见 ,CT表现以多发性梗死灶者多见。结论 血管性痴呆各证型中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1):9-12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3):9-1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医温病古籍中较少涉及对风温证候描述性的语言,其论述较多的是对该疾病症状或症状群的描述,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找到风温证候是诊治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去探索风温的证候,目的是找到古籍中风温疾病的"证",从而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医者诊治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的比较、血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2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从脑梗死的发病基础,以及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入手,结合中医学的辨证学观点,初步阐述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旨期能用更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中医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倩  方勇飞  王博  万萍 《中国针灸》2008,28(10):761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3位。它以患者全身的肌肉疼痛为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经络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定位对应所属经络进行综合辨证,提出FS可能与阳经的气化不利有关,并以此指导治疗,试图探求更好的物理学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钙化、冠脉造影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行胸部CT、中医辨证分型,记录CT结果、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70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钙化58例,钙化率83%,冠脉钙化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大体趋势与冠脉造影病变患者相符:心血瘀阻证多见,痰浊内阻证次之,心气虚弱证最少。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单支病变次之,双支病变最少。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患者冠脉以3支病变为主,心气虚弱证则以单支病变为主。结论:冠脉钙化与冠心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冠脉钙化、冠脉病变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辨"与"辩"、"辨证"与"辩证"的探讨,认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并非"辩证论治",分析"辨证"与"辩证"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并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8.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最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瞿彬  张培彤 《中医杂志》2011,52(6):483-485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胸水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确诊为肺癌并发胸水的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含舌脉)及相关检查的观察记录,确定初步证候,按照判断标准探讨该研究对象的证候特点,从中找出规律。结果肺癌并发胸水患者的证候主要包括气阴两虚型、气虚痰湿型、气虚血瘀型、气虚型、痰热型、气滞型及气滞血瘀型7类。不同临床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胸水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并发胸水患者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虚实互见,尤以气虚为主的复证多见。肺癌并发胸水患者的证型与胸水量、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