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除术中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PRP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PRP,对照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以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袖损伤愈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中应用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在促进肩袖损伤愈合方面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白兔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大白兔关节软骨和耳廓软骨损伤模型,每只大白兔本身分左(L)右(R)组,以L组为对照组、R组为治疗组,用大白兔自体的PRP局部注射,2、4、8周后分别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病理切片、图像分析观察软骨损伤修复情况。结果:各期治疗组(R组)软骨损伤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L组)。结论:PRP对软骨修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PRP可以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为此提示:临床上可使用PRP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病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为临床软骨损伤类疾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电针治疗对肩袖损伤模型大鼠的肌腱愈合和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检测关节液介素-1β(IL-1β)、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3种炎症因子表达以及肩袖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选取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各30例,其中电针组和对照组行肩袖损伤造模手术,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空白组与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于造模术后2、4、8周测定各组大鼠的右前足足底热缩足潜伏期(TWL),关节液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肩袖的最大拉力负荷。结果 术后2、4、8周,对照组TWL值均低于空白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3个观测时间点,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组,电针组的IL- 1β、IL-6和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造模术后2周时,电针组与对照组最大载荷均小于空白组(P<0.05)。术后4、8 周时,电针干预组的最大拉力载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疗法既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以缓解疼痛,又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以提高肩袖的生物力学性能,是肩袖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晨  胡劲涛  张琼  贲定严 《浙江医学》2021,43(23):2533-2537,254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肩袖损伤模型大鼠肩袖相应肌肉脂肪浸润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RP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予以切开皮肤,暴露肩袖组织后缝合,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每2d注射1次;模型组和PRP组暴露肩袖组织后予以切断冈上肌肌腱,然后缝合皮肤。模型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每2d注射1次;PRP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PRP0.5ml,每2d注射1次。将新鲜获取的健侧及造模侧冈上肌组织进行称重,获得肌肉湿重比。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3组大鼠冈上肌组织中脂肪形成情况,随机选取冈上肌组织中腹部5个区域,采用ImageJ软件计算每个区域内20根肌纤维的横截面积。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大鼠成脂指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3组大鼠C/EBPβ、PPARγ、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大于假手术组(P<0.05)。对3组大鼠冈上肌病理切片脂肪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模型组大鼠冈上肌中脂滴形成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且肌肉组织出现萎缩;PRP组冈上肌中脂滴形成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肌肉组织萎缩程度也较轻。模型组大鼠肌纤维横截面积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PRP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PI3K、Akt、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均P<0.05),而PRP组大鼠PI3K、Akt、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PRP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脂肪转录因子的表达,减少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纤维蛋白-Kartogenin(KGN)释放体系,探索其对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腱-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负载KGN,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释放效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KGN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构建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每只小鼠均接受单侧冈上肌腱分离和经骨修复,对照组在腱-骨修复部位应用纤维蛋白空载体系,KGN组在腱-骨修复部位应用纤维蛋白-KGN释放体系。采用qRT-PCR检测两组小鼠肩关节中肌腱重塑和成熟相关分子腱调蛋白(TNM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软骨形成基因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盒转录因子9(SOX9)、成骨基因SP7转录因子(SP7)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肩关节TNMD、PDGFAA、SOX9、SP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及阿尔新蓝染色染色观察纤维软骨面积,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密度。结果纤维蛋白-KGN释放体系中的KGN可释放5d,释放量随时间递减,以前3天为主,占释放体系中KGN总量的34.29%。与对照组比较,KGN组小鼠肩关节中TNMD、PDGFAA、SOX9、SP7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1),相应蛋白的表达增加,纤维软骨面积减小,而胶原纤维密度增加。结论KGN可以促进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腱-骨愈合,可能是通过促进骨生成和肌腱的重塑与成熟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开放式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肩袖损伤患者41例,其中应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23例(开放修复组),应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18例(关节镜修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2周、2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进行术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与开放修复组比较,关节镜修复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关节镜修复组不同时点肩关节VAS评分低于开放修复组(P<0.05),ASES、UCLA评分均高于开放修复组(P<0.05).开放修复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关节镜修复组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精准注射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3例,15例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PRP精准注射治疗(PRP组),18例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角度(ROM),欧洲肩关节协会Constant肩关节(CM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7.63±1.5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神经损伤、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VAS、UCLA、CM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ROM均优于术前(均P <0.05)。两组术后1、3及6月VAS、CM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及6个月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1、3及6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ROM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  相似文献   

8.
<正>肩袖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和保证肩关节的运动。肩袖病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二个因素,内因是指年龄或血运等因素造成的肌腱退变,外因是指反复过度的疲劳,超负荷的张力加上肌腱退变,导致肩袖损伤[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运动损伤日益增多,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增高。目前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的优点是切口小,疤痕小,并发感染的几率小,术后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但术后患者肩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袖损伤大鼠肩峰下滑囊(SAB)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肩袖损伤后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在减少干扰SAB的情况下,切断同侧前肢冈上肌腱,建立大鼠肩袖损伤的模型作为实验组,对侧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根据大鼠肩袖损伤时间不同,分别于造模后2、4、8周对大鼠SAB进行取样,对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观察SAB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RT-PCR测定SAB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AB中可见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血管分布的增加。免疫组化及实时RT-PCR显示实验组的IL-1β、IL-6和TNF-α在SAB中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肩袖损伤后大鼠SAB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联合"伞式"肩袖损伤修复术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48例,分为单纯内固定组和内固定加肩袖组,两组患者均接受MIPPO技术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肩袖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以自创伞式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1.
肩袖损伤以肩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肩峰与肩袖肌腱之间的肩峰下滑囊被认为是肩袖损伤的主要疼痛来源,其在肩袖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肩峰下滑囊与肩袖肌群的解剖概念及功能关系,梳理肩峰下滑囊病变与肩袖损伤的关系,并从力学因素、炎性改变、修复愈合角度阐述肩袖损伤中肩峰下滑囊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梁军 《当代医学》2016,(35):90-91
目的 观察分析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再行肩袖修复术式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松解后肩袖关节镜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再行肩袖修复术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VAS、ASES评分较术前改善,对照组术后6周、3个月VAS评分低于观察组,ASES评分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再行肩袖修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术后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不如手法松解后行肩袖修复术治疗效果,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346例患者,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的3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优势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高血脂、损伤原因、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撕裂肌腱类型、缝合方式、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滑膜清理、肩峰成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锚钉数量及缝合肌腱数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术前VAS评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疼痛部分)、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及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53(95% CI:1.200,11.121)]、术前高VAS评分[O^R=1.609(95% CI:1.115,2.323)]均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 <0.05);肩袖小撕裂[O^R=0.177(95% CI:0.038,0.825)]是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女性患者及术前疼痛度高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高,肩袖小撕裂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前应评估上述因素,及早采取应对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以往接收过治疗肩袖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患者数量12例,包括前期的准备、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前宣传、心里指导、看护、安全饮食、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并在手术后的1、3、5、7、9周,6个月、12个月进行指导性功能锻炼,并每年进行访问,并跟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按照活动范围、疼痛评分进行做出计算.结果:通过对接收过治疗肩袖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后相对比较平稳,结果1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肩袖患者疼痛效果有着明显降低,而ASES评分升高,肩部活动范围增大(P<0.01)结论通过对接收过治疗肩袖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后相对比较平稳,并改变患者的肩袖损伤状况,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优化组合序列对提高肩袖损伤的诊断率的价值分析.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病例35例,采用1.5TMR机,关节线圈,在常规扫描序列基础上优化扫描序列及参数设置进行扫描成像,通过不同方位最大化显示肩袖结构,观察其损伤部位、损伤的程度、范围及解剖定位,提高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率.结果 冈上肌腱损伤20例,伴水肿8例次;冈下肌腱损伤8例次;小圆肌腱损伤4例次;肩胛下肌腱损伤3例次;肩关节积液伴滑囊积液15例次;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次.经X2检验,各优化序列之间检出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MR优化组合序列可提高肩袖损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退行性肩袖撕裂越来越多.肩袖损伤修复后,由于损伤修复部位基因表达和(或)细胞分化的异常,并不能在组织学上形成与正常止点同样的组织结构.腱骨愈合是决定肩袖修复术后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肩袖损伤修复后,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可能会促进肩袖修复部位腱骨界面的愈合.本文对肩袖损伤后腱骨界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标 《求医问药》2014,(21):72-73
目的:探讨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患有肩关节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为参照组患者进行肩关节MR斜冠状位扫描,为实验组患者进行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图像显示的结果。结果:进行肩关节MR斜冠状位扫描和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均可将两组患者的冈上肌腱长轴显示在图像中。但实验组患者进行的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可以完全将冈上肌、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同时显示在一张图像上(显示率为100%)。而参照组患者进行的肩关节斜冠状位MR扫描不能将冈上肌、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同时显示在一张图像上(显示率为0%)。实验组患者采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性(指在诊断过程中未漏诊的几率)为93.33%(28/30)。参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MR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性为66.67%(20/30)。实验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双斜冠状位MR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MR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性,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性(指在诊断过程中不误诊的几率)与参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MR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的特异性相同,均为83.33%(25/30),二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标准的肩关节冠状位图像,其对冈上肌腱病变的显示效果要优于肩关节MR斜冠状位扫描。因此,此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肩袖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应力刺激对其腱-骨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两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2组:CPM组(A组与非CPM组(B组).A组术后第2周开始训练;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2、4、6、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各处死两只,行b-FGF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结果 术后2周,两组染色均为阳性,A组颜色较B组稍深,面积稍显广泛;术后4周,A组染色颜色较B组明显加深,面积明显广泛.A组大量阳性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沿腱外膜平行排列;术后6周,两组染色阳性,A颜色深度较前无明显变化,B组较前变浅;术后8周,两组染色仍为阳性,颜色深度较前均变浅.B组变浅较明显.结论 被动应力训练(CPM)能够促进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界面修复早期b-FGF表达,从而增进Ⅲ型胶原合成,加快肩袖损伤术后早期腱-骨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体骨膜促进肩袖腱骨愈合的疗效研究。方法选用60只新西兰兔建立急性肩袖损伤模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自体骨膜补片+缝合固定)、对照组(单纯缝合固定)。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间充质细胞增生明显,骨膜内可见少量新生软骨细胞和基质;术后8周可见大量未成熟软骨细胞,排列略规整,部分向肌腱内长入;术后12周软骨细胞排列规整,类似正常的腱骨界面结构。实验组腱骨连接紧密程度及止点软骨细胞排列明显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抗牵拉强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自体骨膜作为补片加强修复肩袖能有效促进腱骨愈合,缩短肩袖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肩袖修复手术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肩袖撕裂重建术后早期腱-骨界面的修复效果。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取双侧肩袖,大结节止点处横断撕裂冈上肌腱全层,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高、低剂量组在腱-骨界面分别一次性注射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BFGF缓释体50、10μg,空白组除手术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术后1、2、3周处死动物,取冈上肌腱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镜下见高剂量组术后3周时Sharpey′s纤维显著增多,胶原纤维长入腱-骨界面。3组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和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 P<0.05)。高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1、3周腱-骨界面最大横断面面积均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2周腱-骨界面刚度均高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 P<0.05)。低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术后3周腱-骨界面最大横断面面积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术后2周腱-骨界面刚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高剂量BFGF可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促进肩袖损伤的愈合,在肩袖损伤修复早期效果较佳,而低剂量BFGF可以起到肌腱修复的作用,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