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目的 建立人离体骨肉瘤血管亲和筛选模型。方法 (1)建立模型。术前对患肢局部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标记肿瘤固有动脉大致走行,术后小心修剪,并连接类似于Langendorff的灌流装置,监控模型血管内的pH值、温度、氧分压等;(2)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筛选。结果 28例骨肉瘤离体标本均建模成功,可直接用于灌流实验,并筛选出具有较高特异性的亲和短肽(基序为RLTR),各项指标显示离体骨肉瘤较好模拟了人体内的环境。结论 建立人离体骨肉瘤血管亲和筛选模型是可行的,可直接用于对噬菌体随机肽库的亲和筛选,为骨肉瘤的靶向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吕海  郑燕芳  金大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2,22(12):1079-1081,1086
目的将激光显微分离(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过程,建立一种可以直接在天然组织中筛选肽库的方法。方法将新鲜人骨肉瘤组织块在噬菌体肽库溶液振荡孵育后制成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噬菌体在组织中的浸润扩散。改进常规LCM切片处理方法,以冻干法替代酒精/二甲苯法脱水,以期在LCM操作过程中提高切片上噬菌体的存活率。LCM法分离摄取骨肉瘤切片上的肿瘤靶细胞,转染回收这些细胞上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滴定法检测所筛选的噬菌体对特异性细胞的亲和力。结果利用LCM技术,可以由肿瘤冰冻切片上收集到足够的与特异性噬菌体短肽,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筛选。经过3轮筛选后所获得的噬菌体与人骨肉瘤组织的特异性亲和力提高16倍。结论本研究首次将LCM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可以使我们直接在新鲜人肿瘤组织中筛选与特定细胞群甚至单个细胞亲合的短肽;同时又避免了天然组织中其他杂质细胞的污染,为研制细胞特异性导向载体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应用激光显微分离技术在骨肉瘤组织原位筛选噬菌体肽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海  郑燕方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12):1079-1081,1086
目的:将激光显微分离(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过程,建立一种可以直接在天然组织中筛选肽库的方法。方法:将新鲜人骨肉瘤组织块在噬菌体肽库溶液振荡孵育后制成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噬菌体在组织中的浸润扩散。改进常规LCM切片处理方法,以冻干法替代酒精/二甲苯法脱水,以期在LCM操作过程中提高切片上噬菌体的存活率。LCM法分离摄取骨肉瘤切片上的肿瘤靶细胞,转染回收这些细胞上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滴定法检测所筛选的噬菌体对特异性细胞的亲和力。结果:利用LCM技术,可以由肿瘤冰冻切片上收集到足够的与特异性噬菌体短肽,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筛选。经过3轮筛选后所获得的噬菌体与人骨肉瘤组织的特异性亲和力提高16倍。结论:本研究首次将LCM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可以使我们直接在新鲜人肿瘤组织中筛选与特定细胞群甚至单个细胞亲合的短肽;同时又避免了天然组织中其他杂质细胞的污染,为研制细胞特异性导向载体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链(PDGF-Rβ)的亲和短肽并探讨其对CC1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重组可溶性人PDGF-Rβ作为靶标,应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淘选,提取阳性噬菌体克隆ss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选择其中出现频率高的展示肽,并根据其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肽库筛选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亲和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的亲和短肽。方法:以重组可溶性人TGF-βⅡ型受体作为靶标,应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淘选,提取阳性噬菌体克隆ss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噬菌体获得富集,挑选10个能与人TGF-βⅡ型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克隆,测序得到4个核酸序列,未发现共有保守序列。结论:通过噬菌体肽库技术能筛选出与TGF-βⅡ型受体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为进一步研究TGF-βⅡ型受体亲和短肽及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大肠癌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用于大肠癌早期检测的分子标志。方法选取30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手术后立刻冻存的大肠癌组织标本构建T7噬菌体展示肽库;用结合protein-A/G的琼脂糖珠分别富集大肠癌组及非肿瘤对照组血清中的抗体进行5轮亲和筛选,富集大肠癌相关肽;随机挑取5轮筛选后的2000个噬菌体克隆,用ELISA方法进一步筛选与大肠癌患者血清和对照血清反应性存在差异的大肠癌相关标志物克隆,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通过Chilibot文献挖掘方法预测各克隆的蛋白功能,反证筛选结果。结果 (1)所建大肠癌噬菌体展示肽库的滴度为3.0×106pfu,经PCR鉴定其重组率为60%,库容为1.8×106pfu。(2)共筛选出18个有意义的噬菌体,测序后,预测其蛋白功能,其中12个与肿瘤的发生相关。结论应用ELISA对肿瘤重组抗原的噬菌体展示肽库进行筛选的方法 ,可以用来发现差异表达的抗原。所筛选出的噬菌体克隆所表达的抗原可用于早期筛检大肠癌。  相似文献   

7.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缺氧诱导因子-1α相关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12肽库筛选低氧诱导因子—α(HIF—α)相关肽。方法:以抗HIF—α单克隆抗体(HIF—αmAb)为配基,采用亲和免疫法从随机12肽库中筛选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在筛选过程中,逐轮提高HIF—αmAb的稀释度并增强洗脱强度。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10个克隆测序。通过膜斑点印迹(Dot-ELISA)进行特异性结合鉴定。结果:经过3轮筛选后,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得到有效的富集,并且Dot-ELISA反应阳性逐轮增强。测序后发现有4个克隆的序列完全相同,其12肽氨基酸序列为GPHHYWYHLRLP。结论: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可以用于筛选HIF—1相关肽,并为后续的活性鉴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丁宁  佘守章  姜勇 《广东医学》2008,29(1):55-57
目的 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亲和肽的筛选研究.方法 以重组人TNF-α为靶标分子,对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进行3轮亲合筛选,ELISA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克隆,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短肽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结果 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的15个噬菌体克隆中7个可与TNF-α结合.测序发现这7个阳性克隆融合多肽中的序列完全一致,均为STPTRYS.结论 筛选到一个可与TNF-α高亲力结合的噬菌体多肽,该肽序列能否阻断TNF-α的活性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机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与人精子蛋白17(Sp17)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序列,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基因工程制备的人Sp17为钓饵蛋白,采用亲和淘筛法对噬菌体肽库进行三轮亲和淘筛.富集Sp17特异结合噬菌体,用ELISA鉴定其结合活性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随机挑出2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鉴定,ELISA显示其中5个克隆与Sp17有较强结合活性,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QLMSNIHRRMII、RKMMNQTKRHLP、NTMKTMRIMMTR、RRRLLLMQRRMKR和SPRPMMRRIRKQ.结论: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鉴定出5个与人Sp17结合的12肽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中筛选与内毒素结合的多肽序列,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靶分子对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获得与LPS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应用结合实验和克隆斑抑制实验进一步确证.挑选结合力强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出呈现的多肽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肽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4轮亲和筛选从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获得了86个克隆,挑选12个结合力强的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本项目组的噬菌体展示随机七肽库筛选结果推导出呈现的多肽序列为HWQWPHWSPPP(命名为P11肽).检索相关数据库发现此肽序列未被申请专利,体内约908种蛋白与其结构相匹配,其中包含有与LPS相互作用的位点.结论 通过对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的淘选,获得与LPS结合的高亲和性多肽,为进一步以这些多肽为先导物进行定向进化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立国  杨天明  钱志余  潇笛  郭凯  刘华亭 《重庆医学》2011,40(13):1252-1253,1256,1244
目的 利用MRI及病理检测方法 ,观察体内射频毁损灶体积的差异性.方法 利用猫脑建立体内不同毁损时间、温度下的毁损灶体积模型,通过病理检测及MRI确定毁损灶最大直径、高,经公式转换成体积.结果 射频毁损灶体积,均随时间温度变化出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利用三维模型可对预定毁损体积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比以往单凭经验的做法更...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雄激素对小鼠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 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 9)表达的影响,研究GDF 9参与卵泡生长发育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探讨GDF 9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关系。方法:以性成熟昆明小鼠为研究模型,体内实验分为实验组(注射丙酸睾丸酮)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各20只小鼠,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组织GDF 9 mRNA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胶原酶消化加机械法分离性成熟昆明小鼠卵泡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组培养液中加睾丸酮,对照组不加睾丸酮,72?h后收集卵泡,免疫组化检测卵母细胞GDF 9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实验组较对照组卵巢组织GDF 9 mRNA表达水平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实验组卵母细胞GDF 9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雄激素减弱卵母细胞GDF 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表达强度降低的GDF 9可能与PCOS卵泡发育停滞有关  相似文献   

13.
痤疮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由于发病机制复杂,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采用的实验模型也不同。目前的实验模型主要包括在体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在体实验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兔耳模型、金黄地鼠模型、犀鼠模型、墨西哥无毛犬模型。体外模型主要是集中在表皮角质细胞培养和皮脂腺细胞培养。本文旨在对近几年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以利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为今后筛选防治痤疮的药物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皂角刺水煎液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建立小鼠背部皮下移植性实体肿瘤H22荷瘤动物模型,灌胃给药后测定肿瘤体积、质量及免疫器官指数;体外实验:用MTT法测定皂角刺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在本实验剂量下(0.3mL/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皂角刺组肿瘤生长减缓,抑瘤率为38.37%,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增高;体外实验:实验所用浓度的皂角刺水煎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结论皂角刺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毒和提高机体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 Peary等将LPS(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与小鼠脾细胞在体外一同培养时,发现培养基中DNA合成显著增强,从而证实了LPS对小鼠脾细胞的致有丝分裂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证实LPS仅为B淋巴细胞的致有丝分裂原。其作用的确切机理,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为人们接受的理论是,LPS的这一作用是通过B淋巴细胞膜上的致有丝分裂受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试甲壳胺膜在体内外的降解性,探讨甲壳胺膜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体外组用1%溶菌酶溶液浸泡甲壳胺膜。体内组将甲壳胺膜置于大鼠腹腔器官和皮下组织。结果:体外组在浸泡10天时,甲壳胺膜降解近50%。在体内组中甲壳胺膜在腹腔中有明显降解,但皮下组织中的甲壳胺膜被周围组织纤维化而无法测试。结论:甲壳胺膜在不同的介质中有不同的降解性,其在体内降解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骨髓、脂肪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促进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形成血管以及维持血管稳定的能力。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成血管试验比较3种来 源的MSCs促EPCs形成管状结构的能力;采用体内基质胶Matrigel成血管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3种MSCs促进 EPCs在体内形成功能血管的能力。结果:EPCs在脂肪MSCs单层上形成的管状结构长度和节点数均高于在骨髓和脐带 MSCs单层上的形成数;EPCs与脂肪MSCs在Matrigel上共培养时形成的毛细血管样结构稳定性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 脂肪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大量有血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脐带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少量有血 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而骨髓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只形成有血细胞渗漏的不完整血管。结论:脂肪MSCs在体 内、体外促EPCs形成血管结构并维持其稳定的能力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  相似文献   

18.
脊柱运动形式是三维空间内的耦合运动,活动时不仅会产生节段间的角度位移变化,还表现出各运动节段的耦合运动变化。脊柱活动度测量逐渐向着在体、动态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就脊柱活动度在体动态测量方法中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amethyl ether,AME)诱导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ME在体内作用48h仍可以诱发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复合缓释制剂,探讨其作为补充外源性NGF制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GF微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混合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分别进行体外、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包括药物释放曲线和释放药物的活性鉴定;体内实验为18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修改缺损材料不同,随机分成3组(n=6):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NGF复合缓释制剂组(A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纤维蛋白胶组(C组),术后2周测量神经轴突生长距离。结果:体外实验证明,NGF复合缓释制剂可持续释放NGF达60d以上,释出的NGF可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纤维突起生长,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术后2周,测量再生神经生长距离分别为:A组(7.46±1.75)mm,B组(4.62±1.06)mm,C组为(4.36±1.20)mm,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制备的NGF复合缓释制剂,可长期释放NGF,并具有生物活性,可作为NGF良好的外源性补充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