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盆筋膜腱弓(ATFP)由覆盖在闭孔内肌及肛提肌表面的筋膜增厚形成,起着连接阴道侧壁的作用,其将阴道前壁有效地拉向骨盆侧壁,并将阴道牢牢的固定于此。ATFP从阴道侧壁的分离是阴道前壁脱垂的最常见原因,ATFP强度决定于其胶原含量。胶原纤维由Ⅰ、Ⅲ和Ⅴ型原纤维聚合而成,Ⅲ型含量最高,但Ⅰ型的含量决定结缔组织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是世界范围流行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危害极大。病原体约30余种,其中由病毒传播的STD种类多、传播快、治疗困难,后果严重。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引起的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在病毒性疾病中居首位。有报道近年在发展中国家患病人数急剧上升。其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疱疹病毒一种,可分为HSV-1及HSV-2两种。HSV-1常发生于口、咽、鼻、眼及皮肤,称为单纯疱疹;而HSV-2常发生于生殖器官,也称生殖器疱疹,少数可有交叉。人体是其唯一天然宿主,在体内终生潜伏,可被激活,引起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每日1次和每8 h1次的剂量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进行前瞻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110例研究对象随机接受庆大霉素5mg/kg(庆大霉素1mg=0.I万 U,译者注)和克林霉素2 700mg每日1次剂量(n=55)或庆大霉素1.5mg/kg和克林霉素900m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4.
每周一次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每周一次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5mg或10mg用于避孕的可行性。方法将39例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自月经第2~3天起,每周口服米非司酮5mg,共19例,为A组;每周口服米非司酮10mg,共20例,为B组。测定服药第1周期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药浓度及子宫内膜孕酮受体(PR)、双花扁豆生物素(dolichusbiflorusagglutinin,DBA)、整合素αvβ3(CD51/61)的表达,并观察临床避孕效果。结果A组共服药64个周期,4例妊娠;B组共服药68个周期,3例妊娠。两组于月经第15~17天出现LH高峰。LH峰值A组为(42.14±16.38)IU/L,B组为(33.19±10.57)IU/L;FSH峰值A组为(12.90±3.84)IU/L,B组为(13.98±5.24)IU/L。P高峰期均值A组为(51.93±7.91)nmol/L,B组为(69.00±21.29)nmol/L;E2高峰期均值A组为(407.81±89.27)pmol/L,B组为(557.85±204.69)pmol/L。两组米非司酮血清浓度均可维持36h。内膜腺体为分泌早期改变,间质呈分泌中期改变;PR、DBA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减弱。结论每周一次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妇女的月经周期改变不大,血LH峰轻度延迟,E2均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发育受到抑制,影响分泌期功能;临床避孕效果不理想,其常规用于避孕的可行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危险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危险性 ,为临床子宫腺肌症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标本的子宫体下切缘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子宫体下切缘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切缘阳性 )的发生率为 12 %。切缘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最大厚度、临床症状以及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切缘阴性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但切缘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宫体纵形长度明显小于切缘阴性者 (P <0 .0 5)。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病程较长 ,病变弥漫、痛经明显且时间较长、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子宫体下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 ,手术时切口过高是子宫体下切缘阳性的直接因素。子宫腺肌症患者如年龄较大同时存在高危因素 ,则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切口位置应尽量低 ,而且应对子宫体下切缘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母儿传播HIV-1可发生于宫内期、分娩时及产后。胎盘垂直传播可能为其主要途径,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为探求CD4+细胞与p~(24)抗原血症(HIV-1)在母儿间传播中的作用,作者对29例早孕期HIV-1阳性孕妇之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1985年11月~1991年6月对29例早孕期(最长孕周13周)发现HIV-1阳性的孕妇,三个月复查一次淋巴细胞亚群,22例行p~(24)抗原检测。所分娩新生儿随诊18个月。母亲分娩时年龄、受教育程度、孕产次、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无差异。母儿感  相似文献   

7.
1 背景。在母乳喂养人群中应该考虑到较长期使用尼维拉平(尤其结合早期断奶)的潜在价值,因为它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度。现正在进行的对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那些有能力开展此项治疗的国家可以立即从中受益。在那些资源贫乏的国家,仍应将可替代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有效、可负担、安全和可接受的其它降低母婴传播疗法的研究列入研究议程(UNAIDS/WHO)。  相似文献   

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