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粘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症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因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40例,同时以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症病灶、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测定这两种蛋白分子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结果 MMP-7在子宫腺肌症组中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腺肌症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E-cadherin的表达下调。结论与子宫良性病变相比,子宫腺肌症患者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MMP-7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腺肌病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子宫肌腺瘤剔除术或子宫大部分切除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B超检查子宫大小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时间16~38个月,术后患者痛经缓解,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均正常,患者3个月后B超检查子宫大小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已足月分娩,均为剖宫产,8例患者已妊娠.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下腹及腰骶部胀痛,无性交痛,无尿频、大便困难等压迫症状,无贫血症状.结论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子宫肌腺瘤剔除术及子宫大部分切除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能改善痛经症状、去除病灶,保留子宫,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雁  谢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29-243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77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误诊率为23.4%,MRI与病理符合率100%。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占64.9%。开腹手术占35.1%。结论:本症在诊断时可采用超声结合MRI检查提高诊断率;人工流产、宫腔操作和手术可以促进本症的发生;治疗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曲普瑞林联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依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后给予注射曲普瑞林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多数有效,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多采用经腹切除子宫术[1].近年来,子宫腺肌症患者中未婚未育年龄妇女的比例出现增多趋势,将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为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守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病灶旋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病灶旋切术治疗,残留病灶采用单极法电消融术.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现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9±19)%,23例(76.7%)痛经完全消失,9例(16.6%)痛经明显缓解,2例(6.7%)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病灶旋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超声造影强化,观察子宫局部病灶患者105例的血流灌注特点,对单发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肌瘤、单发子宫腺肌症、多发子宫腺肌症及肌瘤合并腺肌症进行鉴别诊断,并与常规超声诊断及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验证,比较超声造影强化和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造影强化组在单发肌瘤、多发肌瘤、单发腺肌症、多发腺肌症、肌瘤合并腺肌症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超声造影组的确诊率为93.3%(98/10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59.0%(62/1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1,P=0.022).超声造影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7.1%、98.7%、94.4%,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65%、60%、78.8%、42.9%.在超声造影强化中,子宫肌瘤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强度均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强化有较高的确诊率,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怀疑胆囊占位性病变患者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胆囊腺肌症15例,胆囊癌25例,胆囊息肉17例,胆泥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2例,其中胆囊腺肌症15例17个病灶,二维超声正确诊断胆囊腺肌症8例8个病灶,超声造影正确诊断胆囊腺肌症12例13个病灶,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胆囊腺肌症的诊断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7(47.05%)vs.13/17(76.47%),P<0.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胆囊腺肌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一2011年4月,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分成3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27例,作为联合组;单独应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25例,作为手术组;单独应用孕三烯酮治疗30例,作为药物组。手术或用药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癌抗原125(CA125)、贫血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程度均得到缓解,联合组与手术组治疗后相比,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药物组相比,痛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血清CA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49)。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在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A125的水平,部分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复测。结果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CA125水平[(69.5±32.0)IU/mL和(52.3±8.4)IU/mL]较子宫肌瘤组[(38.2±27.1)IU/mL]、卵巢囊肿组[(29.8±21.0)IU/mL]及健康对照组[(26.0±8.1)IU/m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肌腺症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下实行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3例子宫腹腔镜下子宫体楔形切除术,27例腹腔镜下病灶剔除术,9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病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前术后的血清CA125、E2水平,以及经期腹痛情况。结果子宫体楔形切除组的血CA125、痛经缓解状况与次全子宫切除组相近,而术后的血E2则高于次全子宫切除组,差异有显著性,子宫体楔形切除组的血CA125、痛经缓解状况明显优于病灶剔除组,而术后的血E2则与病灶剔除组相近,3组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熟练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在腹腔镜下实行子宫体楔形切除术保留了子宫动静脉上升支,保证了卵巢的血运,对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蔡燕聪 《大医生》2024,(2):10-12
目的 分析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采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和对照组(15例,采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与环脱落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子宫体积、CA125水平与月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程度、CA125水平均降低,子宫体积均减小,月经呈均减少,月经周期和经期时长均缩短,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明显(P <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临床疗效好,可改善月经状态,且与单独手术治疗相比更有助于减轻痛经程度、降低CA125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子宫切除是临床上有效的根治方法,但对于年轻患者,切除子宫常常难以接受。寻求既能保留子宫,又能明显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间对53例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腺肌瘤病灶切除联合曼月乐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并评价MRI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子宫肌瘤和/或子宫腺肌瘤患者MRI表现,其中子宫肌瘤78例,子宫腺肌症32例,子宫腺肌症伴子宫肌瘤10例.结果大部子宫肌瘤患者(60/78),在T2WI中为边缘清晰的低信号肿块;大部(28/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T2WI中为边缘不清的低信号病灶,其中见多发斑点及小囊状高信号灶. 结论 MRI可明确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大小及部位,是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在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疑为子宫肌层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充填方式、肌层的显影顺序及增强程度.结果 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症患者20 例,均表现为与子宫肌层同步增强、同步减退,且增强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呈不均匀性,可见虫蚀样充盈缺损区.2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38个病灶均表现为假包膜先充填,呈周边环状增强,然后肌瘤内部增强,消退时肿瘤中央先消退,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周边正常肌层组织充盈方式显著不同.结论 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子宫腺肌症的疗效以及相关治疗体会。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彩超对病灶的大小及血供情况进行前后对比观察,确定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占总数的51%)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治疗前后病灶体积缩小超过50%;15例患者(占总数的37%)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好转,病灶体积缩小小于50%;5例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占总数的12%。结论HIF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5T(GE)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患者在手术前均行1.5T MRI检查和阴道彩超检查的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并分析1.5T 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T MRI检查子宫腺肌症准确率(95.95%)较阴道彩超检查准确率(86.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5T MRI检查发现,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均呈均匀性增大,T1加权成像(WI)呈低信号影,T2WI序列可显示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性增厚,结合带边界较模糊,可见混杂、多发性斑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MRI显示子宫肌层呈局限性膨大,多为圆形结节病灶,结合带出现增厚现象,部分病灶侵入子宫后壁外肌层后,形成肿块,T1WI上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1.5T(GE)MRI诊断子宫腺肌症价值较高,可提供丰富的影像学特征,有效评估患者子宫结合带形态、信号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清CA125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丰宁 《临床医学》2005,25(9):74-74
卵巢癌抗原CA125通常用于卵巢癌病人的筛查[1]。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也出现血清CA125水平升高。本文通过对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测定,探讨其对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单次整体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JC200型HIFU肿瘤治疗系统治疗4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后1、3、6个月对患者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超声或核磁共振影像学变化.结果 HIFU治疗后1、3、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 (34/40)、91.4% (32/35)、88.2% (25/27),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腹痛、贫血、痛经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1、3、6个月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子宫腺肌症消融灶血流减少,治疗有效率87.5% (35/40);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分别为(232.5±10.3) cm3和(158±11.4) cm3,子宫明显缩小;腺肌症病灶亦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与治疗后3个月相近.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腺肌症病灶平均灭活率为(75±5)%,其中灭活率90.0%以上的腺肌症占37.5% (15/40).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IFU单次治疗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是子宫腺肌症可供选择的一种新型无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在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A125的水平,部分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复测。结果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CA125水平[(69.5±32.0)IU/mL和(52.3±8.4)IU/mL]较子宫肌瘤组[(38.2±27.1)IU/mL]、卵巢囊肿组[(29.8±21.0)IU/mL]及健康对照组[(26.0±8.1)IU/m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肌腺症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