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像对改善胸部CT扫描增强效果和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进行胸部宝石能谱CT扫描、且肺动脉增强效果不佳(70keV单能图像肺动脉主干CT值<200HU)的49例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改变单能量图像的keV值,使图像肺动脉主干CT值达到200HU。计算调整前(70keV)和调整keV值后的肺动脉主干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5分法对调整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调整前后的图像肺动脉主干CT值、同层肌肉CT值、SNR和CNR,将调整前后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同时将图像按调整前肺动脉主干CT值分为A、B、C、D四组,四组图像调整前后的SNR、CNR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A、B、C、D四组图像调整后的SNR、CNR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调整前后图像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9,P>0.05),而调整后图像CNR(t=-8.961,P=0.000)和主观评分(Z=-3.400,P=0.001)均较调整前有所提高。A、B、C、D四组调整前后SNR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CNR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肺动脉主干CT值<140HU)调整后SNR均低于B组(P=0.014)、C组(P=0.009)、D组(P=0.020);A组调整后CNR均低于B组(P=0.017)、C组(P=0.004)、D组(P=0.011);B组、C组、D组间SNR、CNR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结论:对于胸部能谱CT扫描增强效果不佳的患者,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单能量图像的KeV值能够改善增强效果,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 CT Flash spiral 扫描模式下,低浓度对比剂结合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技术(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在改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对44例冠心病筛查患者在 Flash spiral 模式下行冠状动脉检查,按对比剂浓度随机化分成 A 组(370对比剂)和 B 组(320对比剂),所得数据经 SAFIRE 重建,2组对比剂剂量均为[体重(kg)×0.6 mL/kg]mL。对所得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 CT值、噪声(SD),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组间图像质量在4分水平和3分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 A 组。2组血管腔强化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噪声、SNR、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其中,B 组血管腔内噪声低于 A 组,而 SNR、CNR 均高于 A 组。结论在 Flash spiral 扫描模式下,320对比剂结合 SAFIRE 技术,可得到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低剂量容积CT动态时相重建技术改善肺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动态CT血管成像和标准CT血管成像,A组根据重建方式又分为3个亚组,即A1组(动态CT血管成像动脉期重建)、A2组(时相血管成像重建)和A3组(4D降噪时相血管成像重建)。分别在A组各亚组和B组图像的肺动脉干及各级分支选取感兴趣区域,测定血管腔CT值、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对肺动脉血管的图像质量作出主观评价,统计分析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结果:A组血管腔CT值、噪声、SNR、CNR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亚组的血管腔CT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A2组最高;噪声值仅A1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SNR在A2组、A3组与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7),以A3组最高;CNR仅A3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组和B组...  相似文献   

4.
320层容积CT超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32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轴面容积扫描不同kV设置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1 mSv冠状动脉检查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从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中连续选取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扫描时管电压为100 kV,B组为120 kV.A组经AIDR软件重建后成为A1组.比较A、B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及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比较A、A1和B、A1组间患者SI、SD、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0.67±0.18) mSv,B组为(3.08±1.04)mSv(t=- 14.30,P<0.05),平均减少了78%.A、B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7±0.57)和(4.59±0.59)分(t=-1.17,P>0.05).A、B组SI、SD、SNR、CNR分别为(570.8±131.5)HU、25.1±6.9、24.5±9.1、19.8±6.1和(460.6±14.3)HU、15.1±3.6、31.7±7.7、29.3±6.8.两组SI、SD比较,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8.18,P<0.05);SNR、CNR 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6.19,P<0.05).A1组SI、SD、SNR、CNR、图像质量评分(557.9±24.5)HU、21.1±6.0、27.7±10.0、23.4±7.8、(4.60±0.56)分,与A组相比,SI、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9、-1.90,P>0.05);SD、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4.18、-6.22,P<0.05).结论 32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轴面容积扫描中,采用100 kV管电压扫描,其辐射剂量可降到1mSv以下,并且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下,270碘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及正弦确认迭代重组(SAFIRE)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将平均心率< 65次/分的8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采用管电压120 kV、350 mgI/mL的对比剂,重组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法;B组40例,采用管电压80 kV或100 kV、270 mgL/mL的对比剂,重组图像同时采用FBP法(BI组)和SAFIRE法(B2组).A、B两组均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60%.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A组与B组两种重组法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内CT值和图像噪声(SD),计算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A、B两组的ED分别为(1.18±0.21) mSv、(0.55±0.19)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P<0.01);A组与B组两种重组法B1、B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57 ±0.60、1.85±0.59、1.55 ±0.60,SD分别为(17.62±2.44) HU、(27.25±8.06) HU、(19.21 ±6.21) HU,B1与B2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与B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内强化CT值、SNR、CNR B2组均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下,270碘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及SAFIRE技术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冠状动脉和/或头颈动脉疾病的连续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A组)30例和常规剂量组(B组)30例。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大螺距模式行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A检查,A组采用70kV管电压、30mL对比剂的低剂量模式,B组采用100kV管电压、40mL对比剂的常规剂量模式。将A、B两组图像采用MPR、CPR、MIP和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的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节段为单位测量冠状动脉、头颈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中辐射剂量指标值(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A、B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Z=-0.257,P=0.797;头颈动脉:Z=-0.961,P=0.337);两组间SNR和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升主动脉SNR:t=-1.203,P=0.234;升主动脉CNR:t=-1.845,P=0.070;左冠状动脉主干SNR:t=-0.132,P=0.895;左冠状动脉主干CNR:t=-0.324,P=0.747;右冠状动脉SNR:t=-1.058,P=0.294;右冠状动脉CNR:t=-1.251,P=0.216;颈总动脉SNR:t=-0.796,P=0.429;颈总动脉CNR:t=-0.561,P=0.577;椎动脉V1段SNR:t=0.407,P=0.685;椎动脉V1段CNR:t=0.521,P=0.604;颈内动脉SNR:t=-0.616,P=0.540;颈内动脉CNR:t=-0.516,P=0.608;基底动脉SNR:t=-0.442,P=0.660;基底动脉CNR:t=-0.325,P=0.746;大脑中动脉M1段SNR:t=0.790,P=0.443;大脑中动脉M1段CNR:t=-0.938,P=0.325);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CTDIvol:t=-20.40,P=0.000;DLP:t=-20.19,P=0.000;ED:t=-19.49,P=0.000)。结论: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并能大幅减小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肺动脉低剂量、低对比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根据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射(FBP)、IMR技术重建图像(A、B组),对照组原始数据采用 FBP 重建(C 组)。采用5分制方法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肺动脉强化值(CT 值)、图像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 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 A组与 B组,B组与 C组肺动脉 CT值、图像噪声、SNR、CNR 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实验组CTDIvol、ED低于对照组(P<0.001)。A、B组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B组肺动脉CT值高于C组(P=0.005)。B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A组(P<0.001),B组图像噪声高于C组(P<0.001)。B组 SNR、CNR高于 A组(P<0.001),B、C组 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P=0.958)。B组图像可诊断率、优良率高于 A组(P<0.001),B、C 2组图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肺动脉“双低”成像扫描模式联合更优化的迭代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IR)在腹部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因怀疑腹部血管性疾病行腹部CTA检查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A、B两组.A组采用100 kV、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采用120 kV、FBP重建.分别测量A组IR、FBP重建及B组FBP重建的平膈肌下缘水平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开口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A组IR与FBP重建及A组IR与B组FBP重建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IR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FBP重建(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FBP重建(P<0.01),CT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R的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B组FBP重建(P<0.01),两者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FBP重建相比,A组IR的ED降低40.70%.结论 低管电压IR用于腹部CTA能够提供较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量冠状动脉 CTA(DE-C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疑似冠心病并行 DE-CCTA 检查240例,根据 A 球管电流和重建方式分为4组:常规剂量 A 组(180 mAs+FBP 重建),低剂量 B 组、C 组、D 组(分别为150 mAs、120 mAs、90 mAs+SAFIRE 重建);比较4组图像平均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等。其中52例 CT 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4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平均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噪声、SNR、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较 A 组有效剂量(ED)均下降了55.62%。DE-CCTA 与 CAG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极好(Kappa=0.84,P <0.05)。结论低剂量 DE-CCTA 既不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门静脉期双能量扫描线性融合图与非线性融合图在门静脉血管VR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确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在肝脏CT增强门静脉期行双能量扫描(Sn140/80 kVp),利用80 kVp和140 kVp的2组数据,进行线性融合A组融合比率(M)=0.3, B组M=1.0;非线性融合C组融合中点(c)=150、融合宽度(w)=200, D组c=(CT肝门静脉+CT肝实质)/2、w=(CT肝门静脉-CT肝实质)/2,其中CT肝门静脉和CT肝实质值均在M=0.3时图像上测得.比较4组图像门静脉的CT值、 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采用统计学one-way ANOVA检验客观分析.比较4组VRT图像采用统计学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了Mann-Whitney U检验主观分析.结果 4组图像数据中,D组门静脉的SNR、CNR、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14.36 HU±3.23 HU、9.78 HU±2.39 HU、107.66 HU±21.28 HU),与其他3组比较分值最高,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F=34.94、68.10、162.43,P值均<0.01);4组VRT图像主观评分中,D组得分最高(平均分4.78±0.42),与其他3组比较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结论 利用D组的非线性融合技术可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能量CT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超重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受检者行双能量CT低剂量成像,因重建方法分为A组(FBP法),B组(SAFIRE法),同时将单能谱keV分为6个水平(65、70、75、80、85、90 keV).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单能谱keV水平各指标,选择最佳keY;比较最佳keV水平的A、B组间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评分等.结果 60例受检者不同keV水平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开口处)CT值、SD、SNR、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NR值及CNR值显著高于A组,SD值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B组中节段评分为优的血管节段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为(238.7±30.82) mGy· cm,有效剂量(ED)为(3.3±0.43) mSv.结论 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双能量扫描中,使用迭代重建算法结合最佳单能量谱成像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其中75 keV为最佳纯化单能谱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正常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在80 kV管电压条件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探讨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在本院疑诊冠状动脉疾病且BMI在18.6~25 kg/m2的患者行CCTA检查,随机分为A、B组,2组均采用Flash spiral螺旋心脏模式扫描.A组(n=30)采用100 kV及滤波反投影重建(FBP)算法,B组(n=30)采用80 kV及自适应迭代重建(IR)算法.测量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CT值及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3分法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记录CT剂量指数CTDIovl,并进行有效辐射剂量(ED)计算.结果 A组平均ED为0.8 mSv,B组平均ED为0.41 mSv,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图像噪声A组(28±6) HU,B组(46±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升主动脉根部、RCA、LAD、LCX的CT值80 kV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A-SNR、LAD-SNR、RCA-CNR 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CX-SNR、LAD-CNR、LCX-CNR 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组之间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正常BMI的患者,采用80 kV管电压行双源Flash spiral CCTA可满足冠状动脉疾病诊断要求,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对比剂剂量结合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5 kg/m2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BMI25 kg/m2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各30例。A组扫描参数120 k V,200 m As扫描;对比剂总量70 m L,生理盐水30 m L,注射流率5.0 m L/s,触发阈值120 HU。B组扫描参数100 k V,200 m As;对比剂总量按0.6 m L/kg体质量计算,生理盐水30 m L,注射流率5.0 m L/s,触发阈值90 HU。结果:B组主动脉平均CT值、主动脉及左冠状动脉的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右冠状动脉的噪声、SNR、CNR明显高于A组(P0.05);2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 9);B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41.4%,对比剂剂量降低33%。结论:对BMI25 kg/m2的患者,采用100 k V的管电压、40~50 m L的对比剂用量,可获得良好的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冠状动脉CTA图像,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加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20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A、B两组,A组64例,BMI25.0kg/m~2,随机分为A1、A2两组,各32例,扫描条件:80k V;B组56例,BMI≥25.0kg/m~2,随机分为B1、B2两组,各28例,扫描条件:100k V。A1、B1组采用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 I/ml;A2、B2组采用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 I/ml。对四组图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及辐射剂量、碘总量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1、A2及B1、B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比A2组、B1比B2组碘总量分别降低了5243mg、8015mg。A组与B组ED、CTDIvol、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ED降低约45.9%。四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67)。A1、A2组及B1、B2组AA、RCA、LM血管CT值、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RCA、LM血管噪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机平台上,BMI正常及超重患者分别在80KV、100KV条件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碘用量,图像质量满意,可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i CT低管电压对下肢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下肢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 Vp,n=30)和B组(120k Vp,n=30)。测量两组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胫前后动脉)CT值和背景噪声(N),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对图像主观质量(血管节段显示、血管细小分支显示、血管边缘锐利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A组动脉各水平CT值及N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管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血管节段及细小分支显示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边缘锐利度较B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DLP及ED分别降低38.66%和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下肢CTA成像能显著增加血管强化值,增加对血管节段和细小分支显示,并能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电压和迭代重建算法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心率≤70次/min、心律规则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30例,A组管电压120 kVp,370 mg I/mL对比剂,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管电压100 kVp,270 mg I/mL对比剂,自适应迭代剂量减低算法(AIDR 3D)重建.采用双盲法评价2组间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的差异,比较2组兴趣区增强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60例检查成功率为100%.注射对比剂时患者有明显热感者B组(4/30)明显低于A组(25/30).主观评价2组间可诊断的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兴趣区增强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D、SNR以及CNR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DLP和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降低约50%.结论 采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联合低电压(100 kVp)和迭代重建算法(AIDR 3D)在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能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且患者舒适度好,并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3D)在头颈部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的扫描参数为120k V、300m A,经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为100k V、自动毫安,经AIDR3D迭代重建。对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1)客观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噪声值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窦及颈内动脉血管噪声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SNR及CNR值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段血管(MCA1)噪声值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颅内血管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观评价:颈总动脉评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颈动脉窦及颈内动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评分B组低于A组,但B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3)两组有效辐射剂量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辐射剂量降低约71%。结论在头颈CTA联合扫描中,使用100k V和自动毫安调节,并运用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优质血管图像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双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疑似双下肢血管病变并行双能量CTA检查的患者52例,扫描后分别行线性融合(LB)技术和NLB技术重建,得到LB和NLB图像。对比LB、NLB及原始图像低kV(80 kV组)3组图像质量,包括客观评价(CT值、SD、SNR、CNR)和主观评分,以及图像优良率和图像可诊断率。结果:3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评分最高。80 kV组、LB组、NLB组图像可诊断率分别为61.54%(32/52)、38.46%(20/52)、65.38%(34/52),优良率分别为30.77%(16/52)、0(0/52)、38.46%(20/52)。3组图像对应部位血管CT值、SD及CN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LB组CT值最高,且CT值、SD及CNR均高于LB组(均P<0.05)。3组图像对应部位血管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能量CT的NLB技术可提高双下肢CTA检查的图像质量,有望增加双下肢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  相似文献   

19.
周星  张常青  黄刚  王平  张文文 《放射学实践》2016,(11):1041-1046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4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B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C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5 mL/s;D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5.0 mL/s.A组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50 mg I/mL),B、C、D对比剂采用威视派克(270 mg I/mL).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碘总量.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Dl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摄入的碘总量每位患者减少了3200mg.四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评分病例数最多(40例).4级肺动脉显示率B组98.4%,其他三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5、6级肺动脉显示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各支血管CT值、SNR、CNR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上叶动脉、下叶动脉噪声有差异(P<0.05).A、D两组各支血管CT值均大于250 HU,B组共有37支血管CT值<250 HU,C组病例共有10支血管CT值<250 HU(P<0.05).结论: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注射流率5.0 mL/s的扫描方案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64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的肺动脉双能CTA图像(线性融合图像,LB组),将每例患者的原始图像采用NLB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非线性融合图像(NLB组)。比较两组图像上7支肺血管(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上叶动脉、左肺下叶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肺下叶动脉)、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其标准差(SD)、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主观评分采用5分法,≤3分为非峰值图像。结果:CT显示肺动脉栓塞31例。NLB组7支肺血管CT值、SNR及CNR较LB组提高(P<0.05)。栓子平均CT值NLB组低于LB组,NLB组栓子CNR较LB组升高(P<0.05),而NLB组血管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和SD与L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主观评分高于LB组,主观评分提高0.53分(P<0.05)。结论:NLB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强肺栓子与血管对比度,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