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老年 ESDN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治疗水平.方法对23例老年(≥60岁)ES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透析58例同龄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 ESDN)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了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 结果老年ESDN存活组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4.0%和36.0%.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为92.0%.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52.1%).与NOR-ESD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NOR-ESDN患者.结论老年ESDN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比 NOR-ESDN患者高,存活率低.提高营养,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肾脏病变的重要类型之一,同样是糖尿病最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病变有逆转的可能,逐渐发展到临床肾病阶段则难以逆转,终末期肾病则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维持。在糖尿病的疾病过程中,预防、逆转或延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57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57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保护血管通道、提高营养状况、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是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49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49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逾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达1.482亿[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并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导致肾移植和透析以及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糖尿病患者中DN的发病率为20%-40%。目前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以及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一般认为DN的发病与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和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也有研究[3-4]认为DN是一种微炎症性疾病。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则预示着疾病向临床期肾病进展,如不及早干预,将最终进展为终末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据美国肾脏数据库统计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 (DNESRD)人数占终末期肾病 (ESRD )的 2 7.3% ,发病率为33.6 %。由此发展为DNESRD患者 ,常合并有高血压和 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并发症多 ,存活率低 ,风险大[1] ,有其特殊性 ,笔者就我院近 10年收治的 32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及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DN)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肾功能损害、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晚期则出现严重的肾衰竭,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容易致残、致死。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很高,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1]。DN引发的终末期肾病占终末期肾病总数的8%,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2]。在全球范围内,DN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因素~[3]。但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占美国肾移植患者40%以上[1].  相似文献   

10.
白亚玲  顾国琴 《临床荟萃》2007,22(19):1444-1444,F000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尿蛋白排泄率逐年增加,肾功能减退至终末期肾病是其主要临床特点。既往研究认为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membrane,GBM)成分改变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方法将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临床诊断分为4组,分别为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ESD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分别为38、42、41、36例;另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各组研究对象的1,25(OH)_2D_3和25-羟维生素D3_[25(OH)D_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及DM患者的1,25(OH)_2D_3和25(OH)D_3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两者水平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89,P=0.001),与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450,P=0.001)。结论检测血清1,25(OH)_2D_3水平对早期发现DN及其病情判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血液透析治疗肾病患者的随访中,发现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患者3 a以上生存率显著较同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低.这可能由于老年.ESDN患者长期受营养不良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感染因素和多种合并症存在,以及老年人年岁老心理压力大、负担重,贻误早期透析时机等原因有关.为了减轻或消除种种不良因素,提高老年ESDN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我们采取了加强护理工作,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佟娇  刘阳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9):1558-1560
正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有报道,至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82亿人,预计到2035年将增至5.92亿人[1]。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有54%来自糖尿病肾病,因其较高的致死致残率给糖尿病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2]。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等。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贫血、水肿、蛋白尿、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徐晓宏  朱爱民  米侠  张策  孙涛 《系统医学》2023,(22):111-114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ES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72)和研究组(n=73)。对照组行血液透析,研究组行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临床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血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4%)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30);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腹膜透析在ESDN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及临床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据WHO数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75亿左右,至2025年将达到3亿[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糖尿病发生率亦升高,糖尿病患者已达3 000万至4 000万[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20%~30%,是终末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49例,以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为指导,应用CQI的PDCA四步法,对病人动静脉内瘘进行质量管理,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二次穿刺、渗血、血肿、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通过CQI,二次穿刺、渗血、血肿、血流量不足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CQI有助于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但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已经成为仅次于排斥反应的第二大并发症。现对国内外关于NODAT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与控制NODAT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发病率为20%~40%,是引起终末期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1]。肾病发生后进行及时治疗干预能够在短期内控制肾小球滤过率,起到短期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中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国外研究资料显示,20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展为ESRD(End stage renal disease)的发生率为400/1000人/年[2]。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在社区患者中为30%~50%[3],在住院患者中为40%左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6.42亿人(10.4%)患有糖尿病[1]。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常见的原因,我国CKD的疾病谱也已逐渐改变,2015年全国住院及普通人群CKD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比例已经超过了慢性肾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