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超  包海军 《山东医药》2007,47(28):64-65
将2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预冲液中加入乌司他丁(UTI)1.5万U/kg,B组不加,两组其他处理相同。观察不同时点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开放升主动脉后1 h及术后24 h,各组CK、CK-MB、cTn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A组与B组比较,CK在术后24 h及CK-MB、cTnI于开放升主动脉后1 h有显著差异(P〈0.05,〈0.01),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害较轻。提示二尖瓣置换术中用UT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发绀患者心内畸形矫治术中使用不同氧浓度管理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74例发绀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采用氧浓度(FiO2)80%~100%、动脉氧分压(PaO2) 300~380 mm Hg启动体外循环(CPB);逐级增氧组37例,FiO2 20%、PaO2 80~100 mm Hg启动CPB,在随后10~30 min逐渐增加FiO2 30%~50%,CPB中控制血流复温前PaO2≤130 mm Hg,血流复温后PaO2逐级增加至200~300 mm Hg,保持红细胞压积28%~30%,灌注流量100~180 ml/kg.监测心肌生化变化:气管插管后(T1)、CPB后10 min(T2)、升主动脉开放(CCR)后10 min(T3)、术后6 h(T4)及24 h(T5)抽外周血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 CK-MB及cTnI浓度:气管插管后、CPB后10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 10 min、术后6 h及24 h逐级增氧组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发绀患者CPB中采用逐级增氧管理模式,通过缩小CPB和患者自身的氧分压差,减少自由基等生成,可降低CK-MB及cTnI释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小香猪体外循环(CPB)下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幼年小香猪,建立CPB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以高钾去极化含血停搏液(对照组)和尼可地尔超极化含血停搏液(实验组)经主动脉根部灌注使心脏停跳。记录心脏停跳前及复跳后心电活动情况;于CPB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45、90 min(T2、T3),开放升主动脉45 min、90 min、6 h(T4、T5、T6)采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开放升主动脉90 min时留取心肌标本检测c-Fos蛋白及电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心脏复跳后,实验组有4例出现一过性室颤,对照组仅有1例,两组一过性室颤发生率比较P〈0.05;②实验组T3、T4、T5时点血清c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③实验组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18±0.09)%,对照组为(0.29±0.12)%,两组比较P〈0.05;④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尼可地尔超极化停搏对CPB下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降低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动态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2年6月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分为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组(n=10)、复合型先心病组(n=10)及复杂型先心病组(n=10)。三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分别于术前1h(T1)、术后1h(T2)、术后6h(T3)、术后24h(T4)、术后72h(T5)及术后7天(T6)检测其血清hs-CRP及血清cTnI水平。同时纳入主动脉阻断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C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各时间点hs-CRP和cTnI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儿T1hs-CRP均在低度风险范围内,cTnI均在正常范围。术后hs-CRP及cTnI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复杂型先心病组升高最为显著;cTnI水平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5297,P〈0.05),hs-CRP水平与CICU停留时间呈正相关(r=0.4242,P〈0.05)。结论监测hs-CRP和cTnI的水平能反映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炎症反应的水平及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转流(CPB)术后恢复期监测、评估及监护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两组均持续泵入丙泊酚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锯胸骨时、体外循环转流时、停机时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0.5—1μg/kg,对照组静注芬太尼5-10μg/kg。观察两组开胸时(T1)、主动脉开放30min(T2)、术毕(T3)及CPB停机4h(T4)、24h(T5)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两组T2~T5时点c咖水平均明显高于T1,观察组T4、L时点cT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BIO)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风湿性心脏病CPB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于麻醉后经锁骨下静脉按10ml/kg体质量放血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升主动脉阻断后,将UBIO作为心停搏液行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之后每30min常规以4:1冷血/晶体灌注;对照组除不用UBIO灌注外,其他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从转流结束到术后6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观察组冠状静脉窦血清cTnI、CK—M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过程中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UBIO能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S组于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观察两组心脏复跳、辅助循环、心血管用药情况及CPB前(T0)、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 S组心脏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辅助循环时间及心血管用药明显少于C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C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章征兵  明腾  杨文萍  谢学良 《山东医药》2012,52(28):13-15,103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需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9例。患儿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1.0 MAC 30 min,随后洗脱10 min;C组则只吸入空氧混合气体。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CPB)。监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及麻醉诱导后和主动脉开放6 h后血浆CK-MB、cTnI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CX43的分布特征及CX43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前CK-MB、cTnI浓度及转流前CX43含量和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术后6 h CK-MB、cTnI浓度低于C组(P<0.05);转流后S组CX43阳性染色的平均灰度值低于C组,阳性染色的平均面积高于C组(P<0.05),且S组CX43蛋白主要分布在闰盘上,而C组主要分布在侧连接胞膜上。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减少CPB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的降解,稳定CX43的分布,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并寻找敏感性评价指标.方法 将40例同期拟行先心病矫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于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下手术,两组麻醉及体外循环(CPB)方法相同.分别于围术期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同时观察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改变.结果 两组围术期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但术中、术后血清cTnI及CK、CK-MB、LDH水平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其中血清cTnI水平升高出现早、恢复慢(术后72 h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心脏不停跳先心病矫治术对心肌的损伤小于心脏停跳手术;cTnI是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CP停搏液组和冷晶体高钾停搏液组。2组患儿均于体外循环(CPB)前、主动脉阻断10 min、转流结束后,术后2 h和术后12 h,抽取中心静脉血2 mL,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分别记录临床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手术结束后及术后12 h多巴胺用量)。结果:CP组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2组CK-MB和cTnI浓度均于主动脉阻断后开始上升,于转流结束后达高峰,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实验组主动脉阻断后各时点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含CP的停搏液对婴幼儿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 0.05 mg/kg;大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0.1 mg/kg.比较三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cTnI、CK-MB、CK、AST、α-HBDH、LDH浓度,主动脉开放后1 h(T1)及主动脉开放后24 h(T2)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戊乙奎醚大、小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乙奎醚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剂量上大剂量组并不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3组:围手术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黄芪注射液,手术体外循环时给予黄芪注射液预充,体外循环过程中再次给药;体外循环组只是在体外循环预充及过程中给予黄芪注射液;对照组不给药。三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主动脉开放和术后检测不同时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肌钙蛋白T(eTnT);在手术前、后比较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结果围手术期组和体外循环组CK—MB、cTnT水平及心电图ST段变化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围手术期组CK—MB、cTnT水平及心电图ST段变化程度较体外循环组低(P〈0.05)。结论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脏能量供应,有效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对心肌起到明显保护作用,围手术期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瓣膜置换患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临床随机选取拟行单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除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3mg/kg外,其他术中处理两组均相同。分别检测两组术前,主动脉开放时,术后24、48h时患者血液中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并记录体外循环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①cTnI、CK、CK—MB、MDA含量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他:治疗组体外循环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体冷血停跳液保护未成熟心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自体冷血停跳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保护未成熟心肌的价值。方法婴幼儿(体重≤8k)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0例,随机分为自体冷血(A组)、冷血(B组)和晶体(C组)停跳液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48h经桡动脉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术中记录复跳时间、室颤发生率和自动复跳率,术后监测心脏指数(CI)。结果术后cTnI和CK—MB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同组手术前、后比较,cTnI术毕明显升高(P〈0.01),CK—MB术后24h达到高峰(P〈0.05、P〈0.01)。A组与B组、C组比较,复跳时间、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A组优于B和C组;室颤发生率和自动复跳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复跳时间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B组优于C组。结论自体冷血停跳液优于冷血和晶体停跳液,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保护未成熟心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早期AMI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MI患者发病1h、2h、3h、4~6h、7~12h时血清H—FABP浓度变化,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H—FABP+cTnI与H—FABP+CK—MB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在AMI发病3h内,H—FABP的诊断敏感性(66.7%)优于cTnI(0%)和CK—MB(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发病4~6h内,H—FABP的敏感性(94.4%)仍高于cTnI(61.1%)和CK—MB(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FABP+cTnI组合对AMI的诊断敏感度最高(95.8%),特异度亦最高(100%)。H-FABP+cTnI组合次之,分别为93.75%和97.2%。这两种组合对AMI的诊断敏感度与单个H—FABP、cTnI和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异度亦明显升高。结论在AMI发病6h内,H—FABP是最为敏感的心脏标志物,尤以发病3h内最敏感。H—FABP与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CK—MB的组合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早期诊断AMI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ECC)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滤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0.5h(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ECC结束后1h(T3)、8h(T4)、24h(T5)、48h(T6)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监测并记录T1~T6各时间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并记录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超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CC后CK-MB、cTnI、TNF-α、IL-6血浆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超滤组患者血浆CK—MB、IL-6浓度在T2~T6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超滤组cTnI浓度在T2~T5、TNF-α浓度在T3~T5低于对照组(P〈0.05);超滤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T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C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并择期PCI的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8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予常规剂量1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并对各指标在UAP和SAP不同人群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8 h,两组cTnI、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CK-M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术后cTnI、CK-MB、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AP患者中大剂量组的hs-CRP、cTnI、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患者,大剂量组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体外电复律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院前及院内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胸廓及心脏外伤患者以及既往心梗患者,经体外电复律成功后,根据冠脉造影和电复律成功后心电图表现分为非急性心梗组和急性心梗组。分析体外电复律对两组电复律前或即刻和12h血清CK、CK—MB、cTnI的影响。结果非急性心梗组及急性心梗组分别有22例和30例患者,两组电复律累积次数及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2)次比(3.0±1.3)次;(446±275)J比(450±293)J,P〉0.05];体外电复律前或即刻及12h,非急性心梗组与急性心梗组相比,CK12[(452.3±204.2)U/L比(562.2±234.1)U/L]、CK—MB0[(10.6±7.5)U/L比[27.1±12.3)U/LJ、CK—MB12[(30.0±20.5)U/L比(180.5±62.3)U/L]、cTnI0[(0.04±0.04)ng/ml比(0.58±0.86)ng/ml]、cTnI12[(0.06+0.04)ng/ml比(17.47±12.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外CK0[(129.2±90.5)U/L比(135.3±94.8)U/L,P〉0.05]。体外电复律后12h较电复律前或即刻CK、CK—MB、cTnI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CK—MB0、CK—MB12、cTn10、cTnI12阳性率,非急性心梗组分别为9.1%、54.5%、0、0,急性心梗组分别为53.3%、90.0%、20.0%、93.3%。结论体外电复律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CK、CK—MB、eTnI升高,但eTnI升高程度并不影响急性心梗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