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C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素云 《山东医药》2010,50(22):79-79
目的观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20例健康非孕妇(对照组)、20例健康产妇(妊娠组)、20例发生DIC产妇(DIC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mer)水平。结果妊娠组妇女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明显缩短(P均〈0.05),FIB明显升高(P〈0.05);DIC组妇女与妊娠组和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D-Dimmer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DIC产妇PT、APTT、TT延长,FIB降低D-Dimmer升高。检测上述指标变化对DIC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胸膜腔纤维蛋白沉积是胸膜炎症的特征之一,它可加剧急性炎症反应,引起胸膜纤维化。胸腔积液中凝血活性升高和纤溶功能受抑制是导致胸膜腔纤维蛋白形成的重要机制。凝血活性升高与胸腔积液中多种凝血因子增加有关;纤溶活性被抑制的主要原因是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含量升高,抑制了纤溶酶原的激活。人胸膜间皮细胞(HPMC)参与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抗凝和纤溶治疗可以减轻胸膜损伤时纤维蛋白的异常沉积。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其病情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纤溶机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液中反映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较多,与冠心病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因此,临床上如何认识和应用这些指标,值得考究。为此,我们测定了冠心病患者部分临床上常用的相关指标,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对照组:共1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60.4±8.5岁。均为经临床检查、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的健康者。1.1.2 冠心病组:共63例。均为1995年6月至1997年5月间住院患者。根据WHO诊断标准分为:…  相似文献   

4.
凝血、纤溶和缺血性心脏病马颖艳综述贾国良审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2)关键词心脏病,缺血性凝血系统血小板纤溶系统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心脏病介入性诊疗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资料表明,凝血、纤溶两大系统及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在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且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与术后3 d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3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TAT均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患者D-D、TAT水平进行检测,从而为深静脉血栓的预测及防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6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某些指标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该等指标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病程早期即出现凝血及纤溶过程的平衡失调,紊乱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病情越重、数值变化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妊高征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妊高征发生的主要环节,因此引起的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为此,2002年12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36例妊高征患者的有关凝血及纤溶指标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鸿波  许启霞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48-1251
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侵袭、远处转移和预后方面都有独特影响。肺癌患者的病理性高凝状态以及纤溶系统通过各种机制发挥的效应均与肿瘤预后直接相关,尤其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改变,不仅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突破点,更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和急、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 例(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急、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 例(缺血性脑卒中组)测定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以健康人38例(正常对照组)为对照。  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低活化蛋白C敏感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亦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  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其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②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与动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渗出性胸腔积液中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受抑制,前者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增加,后者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加为特征.此凝血-纤溶失衡可引起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胸膜纤维化.炎症因子可诱导凝血-纤溶失衡,后者也同时影响炎症过程.漏出性胸腔积液无炎症反应,无凝血-纤溶失衡,故很少引起胸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随年龄增长,血凝、血小板及血管内皮均有一定改变,而且这些变化与老年人一些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存在一定关系。本对129例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WF:Ag)、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AT1)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4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 2 0例与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P 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随后 4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依那普利组 2 0例 ,10~ 2 0mg ,每日口服 ;氯沙坦组 2 0例 ,5 0~ 10 0mg ,每日口服 ,治疗 8周 ,治疗后测Fbg、vWF、P 选择素、PAI 1。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组治疗前Fbg(P <0 .0 1)、vWF(P <0 .0 0 1)、P 选择素 (P <0 .0 5 )、PAI 1(P <0 .0 5 )显著高于对照组 ,药物治疗后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较用药前Fbg、vWF、P 选择素、PAI 1均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两组间凝血纤溶指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依那普利与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可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金延武  冯颢  张东海  冯昌  芦鑫  徐成伟 《山东医药》2007,47(24):108-108
近年来,手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梗死等并发症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选择了70岁以上重大手术患者20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手术对老年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福江 《山东医药》2014,(29):55-56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A组)、良性脑部疾病患者(B组)和健康体检者(C组)各50名,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及D-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A组血浆PT、TT、APTT、FIB、AT-Ⅲ和DD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B、C组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常伴随高凝与纤溶亢进状态;检测血浆PT、TT、APTT、AT-Ⅲ、FIB和DD对筛查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对 11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浆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检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组共 114例 ,男 6 5例 ,女 4 9例 ;年龄 4 2~ 85岁 ,平均 6 1.5岁 ;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对照组 6 0例 ,男 34例 ,女2 6例 ;年龄 5 2~ 77岁 ,平均 5 9.5岁 ;均为同期体检健康者。患者组入院后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 ,对照组早晨空腹采静脉血 ,用3.2 %枸橼酸钠 0 .2 m l+静脉血 1.8ml抗凝混匀 ,迅速分离血浆进行检测。蛋白 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检测采用发色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凝血因子、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动凝血仪(ACL-3000plus)检测了52例糖尿病患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血浆凝血因子活性(Ⅱ、Ⅴ、Ⅶ、X、Ⅷ、Ⅸ、Ⅺ、Ⅻ)、抗凝血酶Ⅲ(AT-Ⅲ)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因子活性增加,而抗凝、纤溶指标下降,尤伴有血管病变。结论糖尿病患存在高凝状态。其机制与凝血、抗凝与纤溶三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们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部分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这些变化的机制及意义。 一、一般资料 Ⅱ型糖尿病22例(男6,女16),年龄20~70岁,平均49岁,均为住院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肾病或(和)血管并发症者12例;空腹血糖(FBG)<9mmol/L者7例,>9mmol/L者15例。正常对照25例(男14,女11),年龄24~78岁,平均44岁。所有受检者1周内均未服用抗凝药物。 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2型DM患者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bg)测定为Claus法。结果:①2型DM患者的Fbg、F1+2、SFMC、及PAI-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AT和t-PA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②DM有并发症组与DM无并发症组相比较,上述凝血、抗凝及纤溶各指标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指标改变的幅度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2型DM患者的凝血活性亢进、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当DM患者有并发症存在时更为明显。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的关系.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选取29例UA患者、32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IS)、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血糖和IS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由公式求得;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两变量间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UA血糖及IS曲线下面积、FG含量、PA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UA和SA患者ISI则低于正常对照者;UA患者ISI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SA,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浆IS与血浆PAI活性、F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高IS血症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可以加重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加速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进程,诱导UA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原肺水肿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 (HAPE)患者血液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进高原患高原肺水肿的患者 6 1例 ,采集空腹静脉血 ,检测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AI - 1)活性和D -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G)及纤溶降解产物 (FDP)质量浓度 ,并与 2 0例高原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HAPE患者DD、FG和FDP质量浓度及PAI - 1活性的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关 ,且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HAPE组t-PA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但轻型HAPE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APE肿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