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塑壳断路器(MCCB)通常采用栅片灭弧系统来熄灭电弧,通过将故障电弧分割成很多段小的电弧,利用交流电弧的近阴极效应,从而增加电弧的电压来使故障电流强制减零最终熄灭电弧。设计上通常的做法主要是提高触头开距以及增加灭弧栅片两种方式,但这也会带来产品尺寸及成本的增加。文中在保持160A塑壳断路器灭弧系统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灭弧栅片V型槽深度及表面镀层,并借助ANSYS耦合分析50 k A分断过程中电弧运动的过程,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最后通过样机试验与模拟分析比较基本吻合,为后续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六氟化硫开关类设备是采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和灭弧介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和保护电器。主要对现阶段六氟化硫开关类设备的检修安全技术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叶剑 《机电信息》2012,(9):39-40
对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设计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继电保护的硬件设计与软件方面的实现。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继电保护的推出对于继电负荷电流的安全运行、继电数据测量精确度和嵌入式软件系统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交直流电弧发生器交直流电弧发生器由交流电弧、直流电弧、控制装置组成。电弧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元素的分析精确度。而电弧的稳定性从电学角度看,首先取决于弧光电流的稳定性,为了稳定弧光放电电流,在直流电弧部分装置中有稳流电路。原理图如图1。当光源进线电压在±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     
弧光灯(arc lamp;electric-arc lamp)一种使电流通过两电极间的电离气体形成电弧而发光的电灯。其亮度较高。亦称电弧灯。弧光放电(arc discharge)充气管中主要靠热电子发射或场致发射两者单独或同时作用而引起的放电现象。离子轰击所引起的电子发射,只起一小部分作用。其特征是具有管压降较低的伏安特性,且管内出现弧光。此时放电电流主要取决于外电路。  相似文献   

6.
电器触头是由良导体制成的,用来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分断。触头的质量决定电器的性能优劣,因此,要求触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另外还要耐磨、耐腐蚀、熔点高、灭弧好等。常用的触头材料是银。触头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触头材料性能,还取决于触头焊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加工中,常用台式钻床加工零件的螺钉孔,机床电器采用可逆控制电路(图1),脚踏控制。使用时,在换向的瞬间出现短路故障并产生爆响,安全性较差。 检查原因是由于执行元件——交流接触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主触头被烧毛,以致在吸合时产生瞬间电弧使之粘连。释放时辅助触头及无粘连的主触头已复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断路器的作用、电弧的产生与维持、灭弧原理及条件、灭弧方法、电弧放电危害,并探讨了高压断路器的运行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继电控制电路正常工作的两个原则——唯一对应原则和可靠转换原则,提出通电表概念,叙述了怎样使所设计的通电表满足这两个原则,以及如何根据这个通电表去求解继电电路的最简逻辑表达式,实现了继电控制电路设计的优化与算法化,为这种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基于交流型电容/电压转换电路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动态成 像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由于极板阵列控制电路的CMOS开关耦合电容的存在。为此,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改变极板阵列控制电路模拟开关的安排;二是不改变原有电路,采用软件实时补偿。实验结果表明,两方法中采用后者更实用更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研制500千瓦巨型离子氮化设备试验阶段电源部分的核心——电子开关的理论总结。文中对从电源柜到炉体的主回路电感对电子开关灭弧速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和数学分析。文中还提出灭弧时间组成的概念,认为缩短灭弧时间主要应从研究电子开关的电路形式入手。并详细分析了离子氮化电源的一种快速灭弧电子开关电路——电容贮能关断串联可控硅式电子开关的灭弧过渡过程,从而为设计这种电子开关电路提供依据。其灭弧时间达到10~(-5)秒数量级,此电路已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试验,上千次关断50安以下至500安以上的电流,完全可靠。本文建议对离子氮化电源的电子开关灭弧速度的技术要求以10~(-4)秒或5×10~(-5)秒为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流体传动中的程序控制电路设计方法——数理解析设计法。按照其逻辑规律和设计规则就能获得优化的继电——接触控制电路,也可转化为无触点电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继电逻辑控制是较为传统的基本电气控制方法,是现代控制技术的基础。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原理及实现。作为一项电气控制实训装置,该装置有助于提升企业新员工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员工对所学电气知识的理解,使员工体验到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机床电器一般都采用传统的继电一接触器控制模式,由于其节点较多,控制线路复杂,再加上年久、线路老化,故障率较高,用PLC代替传统的控制模式使控制线路大为简化,使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将用PLC对C5116A立式车床的改造过程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10kV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入地电流较小,能持续运行1~2h,但随着电缆线路的增多,入地电流增大,使弧光接地故障的电弧不易熄灭,存在相间短路的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应优先选择具备灭弧效应的并联间隙的选型方案。根据基于电气几何模型建立的配电线路直击雷跳闸率和感应雷跳闸率计算模型,对配电线路安装并联间隙后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了安装点、安装相位的优化方案,为配电线路并联间隙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内蒙古某铝厂为例,为了减小电弧光的危害,分析了电弧光产生的因素与危害,阐述了传统电弧光保护系统的组成,分析其存在的缺点,并介绍了一种改进后的电弧光保护装置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李伟  钟骁  吴宇  王鹏程 《制造业自动化》2023,(9):110-113+143
机电继电器类产品一直受到触点电弧影响,而MEMS继电器因结构限制,电弧的危害更加严重,无保护下无法进行带负载切换。针对MEMS继电器对灭弧装置的需求,开发了一型MEMS继电器用灭弧保护电路,采用零压差原理,在不影响继电器负载性能前提下大幅提升触点寿命。经对比测试热切换条件下MEMS继电器寿命大幅提升到接近常规冷切换测试寿命,大大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短电弧加工中电弧能量大,电热转换效率高,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但易造成工件损伤,因此对加工电弧的控制成为研究短电弧加工技术的关键。提出采用工具电极旋转,结合电极内部冲液的方法实现对加工电弧的有效控制,研制了一台具有工具电极旋转及内部冲液功能的短电弧加工装置,分别对装置的机械结构、脉冲电源、电弧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进行了设计。通过在高硬度的Monel400合金工件上进行多组短电弧加工试验,以及对加工电弧电压电流的检测和分析,验证了电极旋转内冲液方法对电弧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张燕  孔繁虹 《机电一体化》2011,(8):51-53,103
介绍了地铁列车逻辑控制自动生成仿真模型。采用功能分解的方法分析列车的内部控制电路,阐述列车内部控制电路模块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列车控制电路的逻辑控制关系即电路中包括导线在内的所有电器间的得电、失电关系进行仿真,最后利用计算机将其逻辑控制模型自动生成出来。  相似文献   

20.
李静琳 《机电信息》2014,(24):42-43
首先阐述了电弧的产生及危害,然后介绍了快速灭弧器(UFES)的动作原理,并与传统灭弧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结合UFES在厦门110kV西郭变的实际应用,强调UFES在4ms内快速检测故障电流并熄灭故障电弧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