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为了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心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应用于高血压和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所致心肌肥厚的基因治疗可能性,本实验将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应用生化染色方法,免疫组化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野生型p53基因的转染效率及表达效果。采用MTT方法及光镜技术进一步观察了野生型p53基因对心肌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腺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心肌细胞中并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表达人野生型p53基因全长cDNA的真核载体pcDNA3—p53,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生长曲线、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 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HGC27细胞内稳定表达,经pcDNA3—p53转染的HGC27细胞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分析显示G1期增加,S期下降,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能在HGC27细胞内表达,且能抑制其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野生型 p5 3(wt- p5 3)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 ,将含有人全长 wt- p5 3基因 c 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 p CEP4 / p5 3和空载体质粒 p CEP4分别转染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SKOV3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 SKOV3- p CEP4 / p5 3细胞 (C组 )、SKOV3- p CEP4细胞 (B组 ) ,另设 SKOV3细胞为空白对照组 (A组 ) ,观察 3组细胞周期和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 :外源性 wt- p5 3基因在 C组细胞中获表达 ,而 A、B组细胞中无 wt- p5 3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示 C组细胞 G0 ~ G1 期百分比 (5 7.79% )及凋亡细胞率 (13.91% )均高于 B组 (46 .0 2 %、2 .0 8% )和 A组 (43.6 2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B、C3组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 ,但 3组细胞端粒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6 5 )。结论 :wt- P5 3基因转染可介导 SKOV3细胞 G0 ~ G1 期停滞和诱导细胞凋亡 ,但对 SKOV3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过去20多年来,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3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突变型p53蛋白是野生型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抑制正常p53蛋白的功能,而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5.
野生型 p5 3基因 (简称 wt- p5 3基因 )是一种重要抑癌基因 ,wt- p5 3功能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通过重建 wt-p5 3功能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基因治疗热点。 p5 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基因改变频率最高的一种基因 ,几乎所有组织均可发生 p5 3突变 ,血液系统的肿瘤也不例外。综合文献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伴有 17号染色体异常 [i17(q) ]者p5 3基因点突变的发生率可达 40 % ,而大多数的白血病细胞系如 HL6 0、K5 6 2、CMK、U937均可检出 p5 3基因严重缺失或突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p5 3基因发生重排、缺失或点突变的比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及 p5 3基因用于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 ,应用生化染色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野生型 p5 3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其表达效果 ,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效地将 p5 3基因转入心肌细胞中并使其得以表达 ;转入的 p5 3基因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收缩、体积变小、胞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等改变。结论 :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形态 ,并能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研究该细胞内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构建重组人p53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经过病毒滴度测定,筛选高滴度的产病毒细胞克隆。收集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人p53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K562靶细胞,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观察该细胞株的生长方式、形态学和生长速度。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53蛋白表达。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蛋白表达率和细胞周期变化;双层软琼脂培养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潜能改变。以pBabe空载体同时实验,作为各阶段的对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53;获得逆转录病毒生产PA317/p53细胞系,最高病毒滴度为4.64×105CFU/m l;获稳定表达p53基因的K562/p53靶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该细胞内有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野生型P53蛋白表达率为1.32%;与对照K562/pBabe细胞比较,K562/p53靶细胞的生长速度下降;软琼脂集落生成的下降率为27.14±4.49%(P<0.05);增殖指数下降,S期比例下降(P均<0.01)。结论:制备了携p53基因的高滴度逆转录病毒,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p53细胞株,证实表达的野生型p53蛋白对该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为实验对象,检测其p53基因的突变。转染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检测其表达和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 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存在p53基因的突变,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可有效转染入HepG2细胞中。转染后的HepG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可能在肝癌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及P53基因用于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将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应用生化染色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野生型P53型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其表达效果,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效地将P53基因转入心肌细胞中并使其得以表达,转入的P53基因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收缩,体积变小,胞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等改变,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形态,并能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对胃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胃癌细胞系MKN28和BGC823,检测P563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P53在转染细胞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P53的导入使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抗原(PCNA)水平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降低。转染P53基因的MKN28细胞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在与调节DNA复制及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类野生型 p5 3(wtp5 3)基因对人食管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 ,将外源性wtp5 3基因导入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 9,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入基因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结果 :p5 3在转染细胞ECA10 9/p5 3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wtp5 3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能使ECA10 9细胞的生长速度减低 ,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下降 ,G0 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 ,调亡指数升高 ,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 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wtp5 3基因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稳定沉默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突变型p53基因,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p53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GC7901细胞,另设未转染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其对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平板克隆形成试验、裸鼠移植瘤成瘤实验分析细胞成瘤性变化。结果:p53 siRNA可显著下调SGC7901细胞中突变型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较未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左移。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分别减少7.4%和6.7%,进入S期的细胞数增加17.2%,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未转染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IC50分别为15.88μmol/L、14.32μmol/L和20.34μmol/L。与未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平板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增多,裸鼠体内细胞成瘤性增加。结论:p53 siRNA可有效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但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的治疗上尚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特异点突变型p53 minigene对人肺癌PG细胞的转染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一种编码密码子172^Arg→Leu的特异点突变型小鼠p53 minigene对恶性肿瘤细胞的转染效应,并探讨该基因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再与各生物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34例胃癌患者中11例(32.4%)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胃癌的恶性程度、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人卵巢癌的 p5 3基因治疗效果。 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 p5 3的逆转录病毒转导 p5 3蛋白表达缺如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p5 3基因能够在体外及小鼠体内人卵巢癌细胞SK OV 3中表达 ,并对人卵巢癌生长有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为 5 7%~ 88% ;对体内肿瘤抑制率为 40 %。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野生型p5 3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生长 ,增加病毒滴度将进一步提高体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 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0例胃癌和10例大肠癌标本和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有很高的p53基因突变率(63%)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3.33%)。(2)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是切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前提。(3)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随肿瘤切缘距离的增加而呈现极显著的递减趋势。结论 就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而言,距离肿瘤边缘5cm可定为肿瘤的分子切缘。  相似文献   

17.
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癌细胞SPC-A1凋亡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特染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和pCMV-p53mtl35分别转染SPC-A1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的细胞生长情况,于转染后24、48、72h分别收集细胞,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并进行染色体DNA断裂的测定。结泉:pCMV-p53转染后的SPC-A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转染后24、48、72h的凋亡率分别为1.78%、24.11%、35.75%,转染后48、72h的细胞染色体断裂明显。结论:野生型p53基因瞬间转染可诱导肺癌细胞SPC-A1凋亡。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P53的突变和甲胎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合强  汤钊猷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8):474-475,T047
对4例正常人肝、5例肝硬变、5例肝腺瘤样增生(AH)、16例肝细胞癌(HCC)(Edmondson分级Ⅰ、Ⅱ、Ⅲ级各4、6、6例)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和甲胎蛋白(AFP)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正常人肝mP53、AFP均阴性。5例肝硬变组织中,4例同时显示mP53和AFP阳性,1例显示二者皆阴性。5例AH中,4例为mP53、AFP阳性,1例为二者阴性。在16例HCC中,4例Ⅰ级  相似文献   

19.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J  Zheng J  Fang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1):846-849
目的 以测序结果为标准,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两种方法用于检测肺癌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及优缺点。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CR-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查30例肺癌标本的P53蛋白和基因改变,结果 30例肺癌标本经测序共检出22例突变,突变位于第5外显子8例(36%),位于第6外显子2例(9%),位于第7外显子7例(32%),位于第8外显子5例(2  相似文献   

20.
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 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蛋白质和分子水平研究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 p53基因状况。方法:对体外培养的GBC-SD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定性了解其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PCR技术扩增GBC-SD细胞p53基因4-9外显子,对所得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GBC-SD细胞P53蛋白过表达;PCR产物第5外显子126位密码子有TAC—AAC的碱基颠换,因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从酪氨酸→天冬酰胺,产生错义突变。结论: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表达突变型P53蛋白,点突变是其p53基因功能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