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中国人人脸区域特征的贝叶斯分类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速度,根据中国人人脸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在验证了提取的人脸几何特征符合正态分布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的贝叶斯分类方法进行中国人人脸特征的区域分类的一种新方法.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IISL图像数据库中具有典型区域特征的东北和西南两大区域的人脸几何特征进行最小误差贝叶斯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行有效.同时,在分析了影响分类识别率的一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对中国人人脸区域特征的研究的解决设想和以后将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是机器视觉以及图像模式识别邻域中的关键技术,提取人脸图像特征的主要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考虑到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小样本、高维数等问题方面有显著优势,提出了两者结合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图像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对人脸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构建了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仿真实验的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速度快,识别率高,可很好地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脸识别是当前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属于生物鉴别技术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与定位、特征提取分类识别。本文主要针对图像的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环节进行分析和试验:首先应用哈尔小波变换初步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再对小波系数运用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最终的人脸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4.
针对课堂考勤时人脸角度、表情变化和人脸部分遮挡导致人脸识别算法识别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向量提取和SVM(SupportVectorMachine)分类器的人脸识别方法。其中,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经过三元组损失函数(tripletloss)优化可以提取人脸图像在欧氏空间的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输入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SVM分类器可进行人脸识别。在实际课堂考勤实验中,本文提出的人脸识别方法在人脸角度、表情变化和人脸部分遮挡的情况下人脸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2.68%。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的具有较强鲁棒性的人脸识别方法.根据终端用户拍摄场景的多变性,首先通过人眼检测、瞳孔定位、GIC校正和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达到比较好的实用效果 ;其次利用局部二值模式(LBP)提取全局直方图特征,再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大小相同的子区域,提取每个子区域的LBP直方图,最后将全局和局部直方图按一定的顺序结合作为人脸图像的最终特征.在Android平台上用ORL人脸数据库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仿生的人脸不变特征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基于子空间算法的人脸识别的识别率,提出一种仿生的人脸不变特征提取方法.通过模拟初级视皮层(V1)的信息处理机制,构建一个二层结构的分层网络提取人脸图像的不变特征.网络的第1层模拟Vl简单细胞的功能,通过稀疏编码方法学习获得一组类似Vl简单细胞的滤波器,利用该组滤波器提取图像的光照不变特征;第2层模拟V1复杂细胞的功能,通过局部极大值运算对第1层的输出在空间和尺度邻域内进行合并,得到对光照、表情、轻微姿态变化和面部局部细节变化具有鲁棒性的人脸不变特征.以此不变特征代替原始人脸图像作为子空间算法的输入,从而提高识别率.在FERET和ORL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相对于直接使用子空间算法,方法将识别率提高了4.95%~20.35%.  相似文献   

7.
基于类内分块PCA方法的人脸表情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是目前广泛应用在人脸等图像识别领域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准确地识别人脸的表情信息,有效抽取出图像中对表情识别贡献较大的局部特征,提出了一种类内分块PCA方法对人脸表情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再对分块得到的所有子图像块利用PCA方法进行鉴别分析,并计算出各类训练样本的子空间,然后计算测试样本到各类子空间的距离,最后输入最近邻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在JAFFE人脸表情库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获得的识别率优于传统的PCA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单一摄像头获得的步态图像序列中将步态信息和人脸信息相融合进行实时的远距离身份识别。在步态图像序列中自动提取侧面人脸图像。采用基于傅里叶描绘子和关键点特征的方法提取步态特征,采用傅里叶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对步态图像序列中的侧面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欧氏距离作为度量建立匹配函数。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CASIA步态数据库中进行实验,通过对单独利用步态特征和人脸特征进行识别的识别率和通过最大法则、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融合后进行识别的识别率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将步态和人脸特征相融合可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率,识别率可达95.00%。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彩色图像提供的信息提高人脸识别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模拟生物视觉机制的彩色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一种模拟人类的色彩感知机制的对立色模型,将彩色人脸图像描述为对立色形式。然后,模拟初级视皮层的信息处理机制,从图像对立色描述的亮度分量和色度分量分别提取人脸的纹理特征和色彩特征。最后,分别对纹理特征和色彩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并将二者的识别相似度融合得到最终的人脸识别结果。该方法利用对立色模型提高了色彩特征对光照变化的鲁棒性,并且综合利用彩色图像的色彩和纹理信息提高了人脸识别的精度,特别是对模糊图像的识别精度。在彩色FERET人脸库和AR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相对于直接对灰度图像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对清晰图像的识别率提高了4.5%~16.3%,而对模糊图像的识别率提升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机采样子空间保局投影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模式识别中,融合多个有差异且互补的弱分类器进行识别,可以提高系统的识别精度及稳定性。Bagging、Boosting和随机子空间等弱学习方法是常用的弱分类器融合方法。本文针对单一保局投影算法分类识别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随机采样子空间保局投影算法。该算法在对训练样本的主元子空间进行随机采样的基础上,利用保局投影得到了多个既有差异且又互补的保局投影子空间;测试样本被分别投影到这些保局投影子空间上,然后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最后根据多数投票原则融合多个子空间上的分类结果来确定样本所属类别。在FERET人脸图像子库上的实验表明,随机采样子空间保局投影算法有效地融合了各LPP投影空间的互补信息,可以显著地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人脸识别算法易受光照等因素影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减弱无用信息,增强有用信息;然后,在粗尺度上采用形态学梯度边缘检测算法对人脸轮廓进行提取,缩小人脸库的搜索范围;最后,在细尺度上对人脸的不变特征进行提取,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对在粗尺度上得到的边缘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减少计算量,提高了识别速度。在所拍摄的人脸库上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对易于进行轮廓提取的人脸图像的识别速度较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提出了一种将傅里叶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具有位移不变特性的振幅谱表征.其次,从所有训练图像样本的振幅谱表征中给定标准脸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求出标准特征矩阵,再将人脸的振幅谱表征投影到标准特征矩阵后得到的投影系数作为该人脸的模式特征.然后,对经典的最近邻分类器算法进行了改进,并采用模式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从而完成对未知人脸的识别.采用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人脸库对本文提出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验证,获得了100.00%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优于现有的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且对表情、姿态变换等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函数PCA的齿轮箱状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讨论核函数PCA(principal analysis component,主元分析)的算法原理,提出基于核函数PCA的齿轮箱状念监测方法。该方法借助于核函数计算得到原始特征的非线性主元,并根据非线性主元构建特征子空间,实现对齿轮箱运行状态的分类识别,并监测其状态变化。实例研究表明,核函数PCA分类效果比PCA好,能有效识别出齿轮箱的不同状念,并及时监测到齿轮箱工作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尺度LBP特征的人脸描述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LBP特征的人脸描述与识别算法。先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二级小波分解,并采用LBP算子分别计算两幅低频逼近图像的LBP特征谱,再将LBP特征谱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特征区域,并分别进行直方图统计,最后将所有区域的LBP直方图序列连接起来得到多尺度LBP特征,将其作为人脸的鉴别特征用于分类识别。所提出算法在ORL人脸数据库上取得高达99%的人脸识别率。实验分析表明,多尺度LBP特征具有较强的人脸图像描述能力和可鉴别性,且对人脸表情及位置的变化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核函数主元分析及其在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核函数主元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计算原始特征空间的内积核函数来实现原始特征空间到高维特征空间的非线性映射。通过对高维特征数据作主元分析,得到原始特征的非线性主元.以所选的非线性主元作为特征子空间,并应用转子试验台的故障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核函数主元分析更适于提取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它提取的故障特征对故障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并对分类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进的Retinex进行人脸图像光照处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光照变化条件下的人脸识别率,针对Retinex算法处理人脸侧光照图像时会误增强阴影的边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的传导函数的自适应平滑Retinex算法。该传导函数用空间梯度和像素的局部不一致性两种方式共同测量灰度的剧烈变化,在平滑图像的同时没有边缘增强效应,且不会损失人脸特征边缘。在平滑估计的迭代过程中,选取上一次与此次迭代结果中的较大值作为约束条件来保证估计出的亮度图像能满足Retinex理论的约束条件。在YaleB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克服强侧光照时的阴影现象且没有损失人脸特征边缘;与较经典Retinex算法相比,侧光照时的识别率在最好情况时提高了24.2%,无强侧光照时也可提高4%左右,具有光照鲁棒性,可适用于任何光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e-commerce over the decades, the growth of the user generated content in the form of reviews is enormous on the Web. A need to organize the e-commerce reviews arises to help users and organizations in making an informed decision about the products. Opinion mining system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are used online to categorize the customer opinion into positive or negative review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approaches that employed single rule based o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 propose a hybrid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buil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mbination (ensemble) of classifiers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s a feature reduction techniq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hybrid models, i.e. PCA with bagging and PCA with Bayesian boosting models for feature based opinion classification of product review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wo individual classifier models based on statistical learning i.e. logistic regression (LR)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e found that hybrid methods do better in terms of four quality measures like misclassification rate, correctness, completeness and effectiveness in classifying the opinion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相似文献   

18.
Fisherfaces algorithm is a popular method for face recognition.However,there exist some unstable com- ponents that degrad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method based on detecting reliable com- ponent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and introduce it to 3D face recognition.The reliable components are detected within the binary feature vector,which is generated from the Fisherfaces feature vector based 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and is used for 3D face recognition as the final feature vector.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iable components fea- ture vector i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Fisherfaces feature vector for face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