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组(11.1 g·kg-1),抑制剂组(2-甲氧基雌二醇,0.015 g·kg-1),芍药汤+抑制剂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对应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抑制剂及芍药汤+抑制剂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7和IL-23显著升高(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P<0.01),IL-17,IL-23降低(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降低(P<0.01),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芍药汤组及芍药汤+抑制剂组RORγt,FoxP3及HIF-1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芍药汤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来调节Treg/Th17的重新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肝细胞癌细胞CLC5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淫羊藿苷作用靶点,构建靶点网络及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淫羊藿苷可能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使用梯度浓度(0、6.25、12.5、25、50 μmol·L-1)淫羊藿苷刺激肝细胞癌CLC5细胞,通过细胞活性及增殖检测(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对CLC5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25、50 μmol·L-1)淫羊藿苷处理肝细胞癌CLC5细胞,通过Edu-488及克隆形成实验(Clone Forming)检测淫羊藿苷对CLC5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分别刺激CLC5细胞不同时间,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淫羊藿苷对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淫羊藿苷作用于肝细胞癌的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CCK-8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淫羊藿苷组CLC5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淫羊藿苷组Edu-488阳性率及克隆形成菌落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淫羊藿苷组p-Akt、p-GSK3β、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淫羊藿苷可抑制阻滞肝细胞癌细胞周期,抑制肝细胞癌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GSK3β/CD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古代经典名方二妙散(EMS)对DBA/1小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影响。方法 按体质量将20只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IA组,EMS(5.4 g·kg-1)组及甲氨蝶呤(MTX,0.5 mg·kg-1)组。CIA组、EMS组及MTX组在第1天以等体积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DBA/1小鼠,于第21天以等体积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于尾根部有别于第1次免疫部位免疫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此为第2次免疫),并于第2次免疫当天开始灌胃给药,除MTX为每周3次外,其余每天1次,共给药28 d。第22天开始观察CIA小鼠的关节红肿等症状并进行关节炎评分,第49天取材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小鼠关节滑膜炎症的情况;免疫荧光(IF)双标法检测CIA小鼠关节中CD4+T细胞中Th17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细胞标志物叉头框转录因子P3(FoxP3)在关节滑膜中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Th17和Treg的细胞比例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IA组小鼠关节滑膜炎症情况明显,小鼠关节结构严重紊乱,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明显,骨侵蚀严重(P<0.01);小鼠关节组织中Th17/Treg值显著升高(P<0.01);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Th17的细胞表达比例显著增高(P<0.01),Treg细胞表达比例显著减少(P<0.01);与CIA组比较,EMS组和MTX组两组小鼠关节结构均相对正常,骨侵蚀、骨破坏较轻,关节面相对完整光滑;EMS组和MTX组两组中Th17/Treg值显著降低(P<0.01);小鼠脾脏及淋巴结组织中,EMS组、MTX组Th17细胞表达比例显著降低(P<0.01),Treg细胞的表达比例显著增加(P<0.01)。结论 EMS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CIA小鼠中Th17细胞的表达,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进而治疗R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柴芍六君子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芍六君子汤低、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2.5% DSS,连续7 d,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连续干预7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等一般生理状态,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胱天蛋白酶-1(Caspase-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腹泻及便血严重,DAI评分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组小鼠体质量下降趋势得到显著缓解(P<0.01),腹泻及便血状态显著改善,DA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HE染色发现治疗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改善,炎细胞浸润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β、MPO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IL-1β、MPO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Caspase-1、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I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相关蛋白TLR4、MyD88、NF-κB、Caspase-1、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I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柴芍六君子汤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的炎症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肾化痰方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对免疫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0.184 mg·kg-1),补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4.7,9.4,18.8 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手术切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周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灌胃12周后取材。运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检测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受体γt(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量;运用流式细胞抗原检测,分析并比较各组Th17,Treg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量降低、骨小梁显著减少(P<0.01);骨微结构破坏,血清中Foxp3浓度显著降低,RORγt浓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减少(P<0.01),Th17细胞数量增加,且Th17/Treg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骨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中Foxp3浓度升高,RORγt浓度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但低剂量组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明显升高,Th17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Th17/Treg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化痰方可以提高去卵巢大鼠骨量,改善骨微结构,并使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增加而Th17细胞数量减少。进而推论补肾化痰方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而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通路探讨柴胡桂枝汤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C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培他滨组(0.2 mg·kg-1),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10.62、21.23、42.46 g·kg-1),每组10只,干预21 d。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TNF-α、VEGFA的表达水平及CD34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卡培他滨组、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VEGFA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及MVD明显降低(P<0.05,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卡培他滨组比较,柴胡桂枝汤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和VEGF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CD34表达及MVD显著降低(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柴胡桂枝汤可能通过调控HIF-1α/ VEGFA信号通路,抑制TNBC细胞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瘦素(Leptin)/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第1、14天时气管滴注脂多糖,并连续烟熏6周,期间隔3 d肌注氢化可的松,复制40只肾阳虚COPD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右归丸高剂量组(11.7 g·kg-1)、右归丸中剂量组(5.85 g·kg-1)、右归丸低剂量组(2.93 g·kg-1)和氨茶碱组(0.054 g·kg-1),另设8只空白组SD大鼠。造模完成后,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取材。肺功能分析仪评估大鼠肺功能,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马松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支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肺部炎症积分,免疫荧光观察支气管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Leptin、IL-17A、JAK2和STAT3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Leptin、IL-17A、JAK2、STAT3 mRNA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功能显著降低(P<0.01),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A、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炎症评分、气道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和ColⅠ、α-SMA蛋白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Leptin、IL-17A、JAK2和STAT3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JAK2、STAT3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肺功能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A、TNF-α含量明显降低,炎症评分降低,胶原纤维沉积减轻,ColⅠ、α-SMA蛋白降低,Leptin、JAK2、STAT3、IL-17A蛋白降低,JAK2、STAT3磷酸化程度减弱,Leptin、JAK2、STAT3、IL-17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氨茶碱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组IL-17A、TNF-α水平明显降低,右归丸中、低剂量组IL-17A水平明显升高,右归丸低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右归丸高、中剂量组肺组织支气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明显降低,右归丸高、中剂量组组织支气管周围ColⅠ、α-SMA蛋白明显降低(P<0.05,P<0.01),右归丸高、中剂量组炎症评分降低,肺组织Leptin、JAK2、STAT3、IL-17A蛋白及mRNA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归丸能抑制IL-17A改善COPD大鼠炎性反应及胶原沉积来阻止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Leptin/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M)联合贝伐珠单抗(BV)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基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M调控BV引起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观察OM(0,0.5,1.0,2.0,4.0,8.0,16.0 mmol·L-1)及BV(0,0.25×10-4,0.50×10-4,1.00×10-4,2.00×10-4,4.00×10-4,8.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侵袭小室法(transwell)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OM(2.0,4.0,8.0,16.0 mmol·L-1)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P<0.01),而BV未表现出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两药联合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OM可显著减少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1),BV可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P<0.01)。与BV比较,联合后OM可显著抑制BV引起的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与空白组比较,OM及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P<0.01);OM及两药联用后显著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CD44,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P<0.01);OM及两药联用可显著降低EMT中钙离子依赖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钙离子依赖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1),BV组上述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反(P<0.05,P<0.01)。结论 OM与BV联合后OM可通过有效抑制BV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逆转EMT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引火汤(YHT)对慢性应激诱导的双侧卵巢摘除(OVX)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其基于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β(ER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阳性药组(E2,0.13 mg·kg-1)和引火汤组(YHT,23.4 g·kg-1)。采用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方法复制OVX。双侧卵巢摘除术后第8天,各组小鼠开始CUMS并开始给药,强迫游泳(FST),悬尾(TST),旷场(OFT)3种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小鼠不动时间、水平运动评分及垂直运动评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脑组织E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芳香化酶(Cyp19)基因转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海马齿状回ERα和ERβ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内总ERα和ERβ蛋白水平。第二部分实验分Sham,OVX,YHT和阻断剂组(Y+B,23.4 g·kg-1+100 μg·kg-1),Y+B组小鼠在引火汤灌胃同时采用隔天腹腔注射方式的给予ERβ阻断剂(PHTPP),3种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小鼠不动时间、水平运动评分及垂直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增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脑内E2显著降低(P<0.01),脑内Cyp19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β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OVX组比较,E2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降低、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显著增加(P<0.01),血清E2显著升高(P<0.01),脑内Cyp19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β表达显著升高(P<0.01),YHT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降低、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显著增加(P<0.01),血清E2未见升高,脑内E2明显升高(P<0.01),脑内Cyp19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β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PHTPP可阻断引火汤对OVX小鼠在FST,TST,OFT实验中的作用。结论 引火汤促进脑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和释放,激活E2/ERβ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OVX小鼠抑郁样行为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三仁汤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大鼠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18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20.70,10.35 g·kg-1·d-1)组,每组6只,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组给予加味三仁汤相应溶液灌胃,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分别灌胃5 d后,采血制取含药血清。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50 μmol·L-1),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组。釆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Ⅳ型胶原(ColⅣ)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显著(P<0.01),ColⅣ分泌显著增多(P<0.01),磷酸化(p)-Akt,p-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三仁汤高剂量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和ColⅣ分泌(P<0.01),降低Akt磷酸化水平(P<0.01),降低NF-κB p65阳性表达(P<0.01)。结论 加味三仁汤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降低ColⅣ蛋白含量,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右归丸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NS)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NS模型,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2.8、5.6、11.2 g·kg-1·d-1灌胃,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6.3 mg·kg-1·d-1灌胃。各用药组连续给药6周,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24 h U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活性氧(ROS);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水平、Wnt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 UP、血清BUN、SCr、TC、TG、AOPPs、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ALB显著降低(P<0.01),且肾组织存在典型的病理性损伤,RAGE、磷酸化(p)-NF-κB、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24 h UP、血清BUN、SCr、TC、TG、AOPPs、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LB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损伤减轻,RAGE、p-NF-κB、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相关。结论 右归丸能够改善阿霉素诱导的NS大鼠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OPPs水平,抑制RAGE/ROS/NF-κB轴及Wnt/β-catenin信号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头汤对佐剂型关节炎(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血管翳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IA风寒湿痹证组[完全弗氏佐剂(CFA),200 μg]、乌头汤组(15 g·kg-1·d-1)、吲哚美辛组(10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注射CFA前给予风寒湿刺激。连续给药30 d,期间观察AIA风寒湿痹证大鼠的基本情况、发病时间、关节炎评分、足容积。最终取外周动脉血、踝关节和滑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含量和风湿3项,包括抗O(ASO)、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踝关节通路关键蛋白HIF-1α和VEGF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HIF-1α、VEGFA、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足肿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CRP、RF、ASO阳性表达显著(P<0.01);HE染色可见踝关节滑膜炎性增生,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骨破坏程度加重,提示模型构建成功。乌头汤干预后,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1);足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RF、ASO含量显著下降(P<0.01);滑膜组织炎性增生明显缓解,血管新生及血管翳减少,骨破坏减轻;滑膜HIF-1α、VEGFA、Ang-1、Ang-2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与踝关节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吲哚美辛组中,大鼠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1);足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RF、和ASO含量显著下降(P<0.01);HIF-1α/VEGFA/Ang信号通路激活,病理组织损伤改善。结论 乌头汤可延缓AIA风寒湿痹证大鼠发病时间,降低足容积、关节炎评分、风湿活动度,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对血管翳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VEGFA/Ang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db/db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HPS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5 mL·kg-1·d-1蒸馏水,厄贝沙坦组给予22.75 mg·kg-1·d-1厄贝沙坦溶液,HPS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0、100、50 mg·kg-1·d-1 HPS溶液。6组小鼠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2周。检测各组小鼠一般状态、血糖(GLU)、24 h尿蛋白(UT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肾脏中Wnt1、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一般状态较差且肾脏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病变显著,其GLU、24 h UTP、SCr、BUN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PS高、中剂量组小鼠一般状态及肾脏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GLU、24 h UTP、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nt1、β-catenin、GSK-3β及p-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PS高、中剂量组Wnt1、β-catenin、GSK-3β及p-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HPS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胃类器官损伤模型探究南蛇藤提取物(COE)调控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 (Lgr5)/配体分泌介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类器官增殖分化及Lgr5表达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小鼠胃腺体干细胞建立胃类器官,使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0.02 mg·L-1)处理胃类器官构建胃类器官损伤模型;将胃类器官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0.02 mg·L-1 MNNG)、CO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5、10、20 mg·L-1)、Wnt抑制剂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0.5 mg·L-1)组并分别用不同药物处理24 h;镜下观察不同药物浓度胃类器官的数量与体积;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胃类器官损伤模型活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类器官形态与病理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胃类器官中Lgr5、黏蛋白2 (MUC2)、黏蛋白5AC (MUC5AC)、黏蛋白6 (MUC6)、Wnt和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类器官数量显著减少(P<0.01),体积显著减小(P<0.01),活力显著降低(P<0.01),Lgr5、MUC2、Wnt与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P<0.01),MUC5AC、MUC6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CO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胃类器官数量及体积均显著升高(P<0.01);胃类器官活力显著增强(P<0.01),且在COE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效果最显著(P<0.01);COE中、高质量浓度组Lgr5、MUC2表达显著降低(P<0.01),CO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MUC5AC、MUC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Wnt抑制剂能够明显促进胃类器官MUC5AC、MUC6的表达(P<0.05,P<0.01),显著降低MUC2、Wnt与β-catenin的表达(P<0.01),COE高质量浓度与Wnt抑制剂共同使用能够促进这一趋势(P<0.01)。结论 COE通过抑制Lgr5、MUC2、Wnt、β-catenin的表达和促进MUC5AC及MUC6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胃类器官增殖分化,逆转PLGC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方葛根芩连汤对KKAy小鼠部分炎性因子及脂多糖介导的炎症通路中关键靶点的影响,探讨其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65只及对照C57BL/6J小鼠13只予屏障系统、高脂饲料喂养,随机血糖≥13.9 mmoL·L-1,为成模小鼠44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1只。正常组(生理盐水20 mL?kg-1)、阿卡波糖组(3.9 mg?kg-1)、葛根芩连汤高、低剂量组(1.82、0.45 g?kg-1)及模型组(生理盐水20 mL?kg-1),连续灌胃给药8周,1次/d,系统评价血糖及体质量。末次给药12 h后,摘眼球取血,提取血清及肌肉、肝脏组织。采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肌肉组织IκB磷酸化激酶β(IKKβ)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及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卡波糖组及葛根芩连汤组能够明显降低体质量及血糖水平(P<0.05,P<0.01)。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炎性因子TNF、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GluT4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炎性因子TNF、IL-6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阿卡波糖组与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GluT4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KKβ、NF-κB及TLR4蛋白表达均有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卡波糖组与葛根芩连汤组IKKβ、NF-κB及TLR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能在调节肠道菌群的基础上,通过下调TLR4通路中关键炎性因子的水平,抑制其激活,提高GluT4的转位及活性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级联效应,改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归芪定年方(GDP)对D-半乳糖(D-gal)诱导致衰型小鼠肾系膜细胞中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D-gal 10 g·L-1诱导复制小鼠肾系膜细胞衰老模型,经GDP 40 mg·L-1水煎剂处理3 d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测定细胞衰老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JAK2/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STAT1,磷酸化STAT1(p-STAT1),STAT3,p-STAT3蛋白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GDP最佳药物质量浓度为40 mg·L-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A-β-gal细胞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G2/M期和S期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1),TNF-α,IL-6,NF-κB和IL-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 STAT1,p-STAT1,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GDP组SA-β-gal细胞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G0/G1期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G2/M期和S期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P<0.01),TNF-α,IL-6,NF-κB和IL-1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STAT1,p-STAT1,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GDP可延缓小鼠肾系膜细胞衰老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JAK2/STAT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卵巢切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观察淡豆豉异黄酮(ISSP)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从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肝X受体α/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阿托伐他汀钙,3.03 mg·kg-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淡豆豉异黄酮,2.5、5、10 mg·kg-1),每组10只,以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同时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另取10只ApoE-/-小鼠,以手术切除卵巢旁脂肪同时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作为假手术组,其中部分小鼠因术后感染死亡,最终确定每组为6只小鼠,术后1周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检测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TNF-α及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空泡明显,脂质沉积显著,肝脏中TC、TG、NEFA含量显著增多(P<0.01);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和淡豆豉异黄酮中、高剂量组可使小鼠血清TC、TG、LDL-C、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肝脏脂肪空泡及脂质沉积显著减少,肝脏中TC、TG、NEFA含量明显增多(P<0.05,P<0.01);肝脏PPARγ、LXRα、ABCA1和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可能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血清炎症表达及肝脏脂质沉积从而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经HPLC-MS/MS手段鉴定分离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小鼠行为绝望实验初步探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潜在抗抑郁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氟西汀组(10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 d,于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进而采用利血平(0.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抑郁模型探究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分组如下,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8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1 h后,做行为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L-6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7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小鼠行为绝望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大鼠抑郁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上睑下垂现象明显增加(P<0.05),圈内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明显缩短大鼠在圈内保留时间(P<0.05),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十大功劳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能改善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苓桂术甘汤(LGZGT)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模型的影响,探讨LGZGT对Aβ的吞噬及降解作用。方法 以Aβ1-42诱导AS建立A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GZGT低、中、高剂量(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1.2、2.4、4.8 g·kg-1)、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0.5 mg·kg-1),模型组加入Aβ1-42,终浓度为10 μmol?L-1,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均加入10%的含药血清。通过细胞增殖活力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活力;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β相关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DE)、组织蛋白酶D(CTSD)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蛋白酶B(CTSB)的荧光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Aβ1-42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AS活力下降,且不同浓度的Aβ1-42对A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的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且细胞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且延长,细胞相互聚集成团,提示细胞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细胞LDH活力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LGZGT-M组、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体肿胀有所改善,细胞突起短,细胞聚集结团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DE、CTS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能够明显上调IDE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上调CTSD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SB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CTSB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升高(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显著降低(P<0.01),LGZGT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性的形式降低Aβ1-42结论 LGZGT对Aβ1-42诱导的AS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促进Aβ的降解,其机制可能与减轻Aβ毒性,增强细胞活力,促进IDE、CTSD、CTSB的表达及恢复溶酶体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通路,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在内质网应激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60只大鼠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然后按35 mg·kg-1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3 d后检测大鼠随机血糖,连续检测3 d,将血糖持续≥16.7 mmol·L-1的大鼠纳入实验,共48只。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α-硫辛酸组(0.026 8 g·kg-1·d-1)、中药高、低剂量组(2.5、1.25 g·kg-1·d-1),另设置10只为正常组。连续干预16周。16周后通过卢卡斯快蓝染色(LFB)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磷酸化IRE1α(p-IRE1α)蛋白、IRE1α mRNA、CHOP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R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出现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有所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p-IRE1α)、CHO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坐骨神经p-IRE1α、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IRE1α、CHOP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坐骨神经IRE1α和CHOP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IRE1α/CHOP途径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从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