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失眠极为常见,除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医疗费用负担外,也是多种身心疾病的危险因素。尽管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因难以获得、成本高昂等原因应用不广。因此,药物治疗依然是患者和临床医生普遍选择的治疗方式。现有化学药物包括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双食欲素拮抗剂、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组胺拮抗剂、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等,能够诱导和(或)维持睡眠,对急性失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慢性失眠的疗效不确切,且存在较多副作用、影响睡眠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下,中医药在临床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但目前高等级的临床证据较为缺乏。催眠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半衰期、对睡眠结构的调整情况及副作用是临床使用需要考虑的因素,作者从以上方面对治疗失眠的药物进行分析总结,为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登科 《新中医》2010,(9):100-102
<正>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部分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性腺功能衰退,机体代谢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降低,抑郁易怒,睡眠障碍,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潮热)等一系列与老龄化相关的临床征状和体征,并降低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雄激素补充疗法为主,但存在一定的潜在副作用,使得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研究成为热点。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后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机制源于血管系统损害引起低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等一系列病理过程。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中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许多研究都显示了针灸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神经递质通路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因此,现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角度探讨针刺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灸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影响感觉神经和运动功能,麻木和疼痛是该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减轻神经病痛等对症治疗。化学药物特点是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研究来证明DPN治疗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复杂的化学成分,使之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靶点效应和双向调节的优点,副作用少,药物依赖性不明显,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慢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文章就黄芪及其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成药对于干预DPN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中医药对DPN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睡眠占据了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维持人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压力增大、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睡眠不足及其危害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睡眠剥夺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睡眠减少或者是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已有研究发现睡眠剥夺能引起广泛的机体损伤,例如增加大脑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稳态失衡和其他多器官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睡眠剥夺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发生的机制主要涉及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等。中医认为睡眠剥夺属不寐的范畴,长期不寐导致阴阳失调,从而耗气伤阴,损伤五脏;治疗上宜补虚扶正、调和阴阳。中药具有种类繁多和资源丰富的特点,同时副作用小且治疗广泛。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及复方不仅能够改善睡眠,还具有养肝、益智、补肾等作用,从而有效防治睡眠剥夺引起的机体损伤。鉴于睡眠剥夺问题日益增加,对机体的损伤作用也日益显著,该文就睡眠剥夺介导机体损伤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防治机体损伤的复方及单味药,以期为研究者们开发防治睡眠剥夺引起机体损伤的有效药物奠定基础,并为深入探究睡眠剥夺对机体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炎症性疾病,常导致疼痛、视觉障碍和眼表损伤,影响全球数亿人。干眼病因较为复杂,与患者眼表泪膜渗透压改变、免疫炎症反应、泪膜过度氧化、神经感觉异常和细胞凋亡等因素相关,病理过程涉及MAPK、NF-kB、Wnt、TLR、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近年来中医药在干眼预防与治疗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有较多探索中医药防治干眼机制的文献报道。当前用于治疗干眼的中药可分为四种功能,即抗氧化、抗炎、拟激素和细胞修复。通过探讨不同中药干预方法对干眼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分析中医药治疗干眼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干眼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科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作用特点。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银屑病所涉及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别从中医药对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对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分子作用的影响、对血循环及血流变的影响、对黏附分子、金属蛋白酶及其他分子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相关,已成为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COPD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涉及的氧化应激在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OPD患者肺部通常存在高水平的氧化应激,长期将影响全身,出现多种并发症,加速病情发展。一方面,氧化应激可直接损伤气道和肺组织;另一方面,还驱动其他病理机制共同促进疾病发展,如参与炎症反应、参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促进黏液分泌、加速细胞衰老、引起自身免疫及参与遗传调控途径等。目前西医治疗多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氧化剂靶向氧化应激,但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防治COPD历史悠久,尤其是中药复方在干预COPD的氧化应激方面体现出较大潜力。无论是中医经典名方加减化裁还是现代医家进行新的组方,研究结果均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多靶点、多途径优势,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也日渐得到验证。现梳理近几年文献,从中药复方干预COPD氧化应激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入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COPD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提供进一步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与各种病理生理相关的复杂疾病,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是世界范围内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心衰的药物种类繁多,但使用西药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中医药副作用较小,疗效明显等优势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抗心衰研究被美国杂志评为2013年度亮点,它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慢性心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介绍高血压基本知识,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病情分析认知疗法、暗示疗法、语言技巧及目的疗法、情绪疗法。结果 2组入院时SDS、SAS、PSQI指数、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SDS、SAS、PSQI明显下降(P均<0.05),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缓解焦虑抑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山豆根中精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以此为化学对照品对山豆根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经理化数据和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结构,采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查其纯度,并利用TLC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豆根商品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从山豆根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以上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各1.7 g和2.0 g,并以此为对照品有效地鉴别了正品山豆根药材及其混淆品。结论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为山豆根的定性指标是合理的,采用TLC方法鉴别山豆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从量表或问卷评估法、症状组合法、记叙法等方面阐述亚健康状态评估与诊断的现状,归纳总结存在的难点;认为开展亚健康评估、诊断研究,可从健康测量角度出发,运用量表问卷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多种手段控制临床质量,构建包括宏观和微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