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按数字法,将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对照组口服参苓白术散,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加味香砂六君子汤,1剂/d。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表(GCSI)评分、胃排空试验和胃电图检查;进行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餐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腹胀3个因子评分和GCS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餐前和餐后的胃电频率和胃电振幅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AS,MTL,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ROS和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9.69%(51/64)(χ2=5.494,P<0.05);临床观察中没有发现服用中药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配合促动力药治疗DGP患者,可减轻DGP临床症状,增强了胃肠道运动,提高了胃排空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并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自主神经损伤,有着较好的综合临床疗效,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味枳术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原发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神经递质和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12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行生活方式调整。对照组口服芪黄通便软胶囊,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加味枳术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CSBM≥3 次/周,视为排便正常);进行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测治疗前后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周平均CSBM多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排便正常率为57.38%(35/61),高于对照的35%(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5);观察组患者便秘各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PAC-QOL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1),初始感阈值、排便感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24,48 ,72 h标志物的排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MTL和SP高于对照组(P<0.01),SS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4.29%(12/35),低于对照组的61.90%(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8%(58/61),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1)。结论 加味枳术汤内服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便秘能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改善胃肠动力和胃肠排空率,减轻便秘症状,有助于恢复自主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临床疗效优于芪黄通便软胶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加减消积保中颗粒联合刮痧治疗腹型肥胖胃热湿阻证的疗效及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观察组给予加减消积保中颗粒+刮痧的中医综合方案,对照组给予加减消积保中模拟颗粒+刮痧。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FP),腰围(WC),腰臀比(WHR),肥胖度和腹部脂肪厚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MI,FP,肥胖度,WC和WHR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壁脂肪厚度和腹内脂肪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BG,HOMA-IR,TG,TC,LDL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脂联素高于对照组(P<0.01),瘦素、抵抗素、内脂素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60/68),高于对照组的73.53%(50/68)(χ2=4.755,P<0.05);结论 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加减消积保中颗粒联合刮痧的综合方案治疗腹型肥胖患者能减轻肥胖程度和脂肪厚度,并能调节脂、糖代谢和脂肪细胞因子,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刮痧疗法,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苍附导痰汤加减对痰湿阻滞型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奇数归入对照组,偶数归入基础观察组,每组30例。在全部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苍附导痰汤加减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作为对照。经为期3个月的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证候总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的改变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BMI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TC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FPG、FINS、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FINS、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FPG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更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经秩和检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Z=-2.100,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加减联合基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肥胖患儿的BMI指数,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临床疗效颇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爽颗粒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S1和S2期)肝郁脾虚兼血瘀证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脱失4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44例)和观察组(50例,脱失5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次,1次/d,共12个月;并视情况口服谷胱甘肽片。对照组,口服肝爽颗粒模拟药,3 g/次,3次/d;观察组,口服肝爽颗粒,3 g/次,3次/d;共治疗12个月。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肝脏硬度值(LSM)、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肝郁脾虚证评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组织炎性活动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活动程度分级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45.83%(χ2=5.546,P<0.05);观察组纤维化程度分期有效率为59.26%,高于对照组的16.67%(χ2=9.669,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LSM和肝郁脾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PRI和FIB-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用于CHB肝纤维化(S1和S2期)的防治,可减轻炎症活动情况和纤维化程度,能延缓而且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具有保肝和改善中医证候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新诊2型糖尿病(T2DM)痰(湿)热互结证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脱落、失访3例,违背方案剔除2例,完成60例;观察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1例,完成61例。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两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内服治疗(1片/次,1次/d,随餐服用)。对照组口服化浊轻身颗粒,5 g/次,2次/d,早晚2次冲服;观察组口服加味黄连温胆汤,1剂/d。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和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AUCI30~I120/G30~G120);检测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和瘦素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痰(湿)热互结证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1.80%(56/61),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χ2=4.333,P<0.05);观察组痰(湿)热互结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FBG,PBG,HbA1c低于对照组(P<0.01),FINS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OMA-IR和AUCI30~I120/G30~G120低于对照组(P<0.01),I30/G30,HOMA-β和InISI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NF-α,瘦素和抵抗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没有发现与加味黄连温胆汤内服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黄连温胆汤内服用于新诊T2DM痰(湿)热互结证患者,能进一步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调节脂肪细胞因子,改善早相和晚相胰岛素分泌,提高了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了IR,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疏肝补肾活血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PS)肾虚肝郁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莉芙敏片,1片/次,早、晚2次吞服。对照组口服妇科养荣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疏肝补肾活血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12周。进行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KI),中医证候、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激素(E2),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吲哚乙酸(5-HIAA),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良KI,中医证候,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ENQOL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SH,LH,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5-HT,5-HIAA,DA,NE,NO和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Z=2.073,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Z=2.086,P<0.05)。结论 疏肝补肾活血汤可明显减轻肾虚肝郁兼血瘀证PPS患者临床症状及抑郁、焦虑情况,并能调节性激素、血管舒缩因子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符合要求的T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基础处理措施。对照组,口服五味通栓口服液,10 mL/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电针,1次/d,6次/周,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1剂/d,连续12周;电针措施同对照组。评价治疗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Ashworth量表(MAS)评分,脊髓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Ⅲ(SCIM-Ⅲ)评分,下肢关节活动度(ROM)和气虚血瘀证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营养因子-3(NT-3),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运动评分、轻触觉评分和针刺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MBI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VAS和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内收肌角和直腿抬高角均大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CIM-Ⅲ量表自我照顾、呼吸和括约肌管理和活动能力3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34.09%,低于对照组的55.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P<0.05);观察组患者BDNF,NGF,VEGF,NT-3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TSCI可显著减轻脊髓损伤程度,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独立能力,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缺血、缺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三臂试验评价治胃丸治疗肝胃不和证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三组均给予非药物治疗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铝碳酸镁片,2片/次,3次/d,餐后1~2 h或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用;安慰剂组采用治胃丸模拟药,6 g/次,3次/d,餐后1 h口服;观察组采用治胃丸,6 g/次,3次/d,餐后1 h口服。三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肝胃不和证各症状评分和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评分;治疗前后检查胃镜,进行胆汁反流程度和胃镜下黏膜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和P物质(SP)等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肝胃不和证各主要症状和7个次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1),观察组肝胃不和证积分和PRO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胆汁反流程度评分和胃镜下黏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和安慰剂组(P<0.01),MTL,GAS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53/58)91.38%,高于对照组的(41/57)71.93%,安慰剂组的(18/52)34.62%(χ2=15.248,P<0.01);观察组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54/58)93.10%,高于对照组的(45/57)78.95%,安慰剂组的(15/52)28.85%(χ2=27.581,P<0.05,P<0.01)。未发现服用治胃丸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治胃丸用于肝胃不和证(BRG)患者可改善胆汁反流,促进胃镜下黏膜的愈合,并能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运动功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下黏膜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分子对接和体内动物实验探讨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文本挖掘方法筛选大承气汤的活性成分,利用AutoDock Tools和Discovery Studio分子对接软件研究其关键活性成分与脓毒症主要作用靶点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抗菌肽(mCRAMP)、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相互作用。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50只,每组1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承气汤低、高剂量(4、8 g?kg-1)组和乌司他丁(50 000 U?kg-1)组。造模前、手术当天和术后,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制备脓毒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D-乳酸水平,评估肠黏膜通透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评估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炎症浸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回肠组织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评估肠机械屏障功能;采用ELISA检测小鼠回肠组织TNF-α和IL-6水平,评估肠道炎症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IHC)观察回肠组织mCRAMP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回肠组织内mCRAMP、TLR4和MyD88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的保护机制。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所筛选出的10个大承气汤活性成分中多数与脓毒症靶点具有结合活性,主要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和其他共轭体系相连。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1);回肠组织损伤、黏膜水肿减少,小肠绒毛完整性较好,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回肠组织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回肠组织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回肠组织mCRAM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回肠组织TLR4和MyD8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大承气汤高剂量组小鼠回肠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承气汤低剂量组小鼠回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可减轻肠组织炎症水平,修复肠黏膜损伤,提高肠紧密连接蛋白水平,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抗菌肽mCRAM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增加及其下游TLR4/MyD88炎症通路基因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