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1例前列腺癌患者、43例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4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PSA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PSA含量为1.62±1.08 μg/L,良性疾病组血清PSA含量3.43±2.81 μg/L,略高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27.9%,而前列腺癌组血清PSA含量81.42±78.23 μg/L,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率达93.4%.结论 血清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疗效监测、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0~10.0μg/L的灰色区域时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3.8~12.1μg/L的血清值共109例,经病理诊断14例为PCa,95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用化学发光法测得TPSA、CPSA、fPSA,B超测得前列腺体积,计算C/TPSA、f/TPSA和PSAD并对C/TPSA、f/TPSA和PS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PSA、PSAD在BPH组与P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PSA在BPH组与P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PSA为4.0~10.0μg/L的灰色区域C/TPSA、PSAD对PCA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f/TPSA。结论在TPSA为4.0~10.0μg/L的灰色区域以F/TPSA<0.16为判断标准对PCa的诊断价值不明显,C/TPSA在该区域能较好的鉴别PCa和BPH,PSAD在该区域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00例正常人、83例前列腺增生和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fPSA和tPSA,并求得fPSA/tPSA的比值。以fPSA/tPSA比值〈0.10作为对PCa的诊断指标,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fPSA和tPSA(P〈0.001)。结论fPSA/tPSA比值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大大提高PSA对PCa诊断特异性,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组缺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8例)和前列腺其他疾病患者(58例)血清PSA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其他疾病组的PSA水平,并将前列腺癌病人按分期分为A、B、C、D四组,统计各组在PSA正常值区(0~4ng/ml)、PSA值灰区组(4.1~10ng/ml)、PSA值升高区(10.1~20ng/ml)、高危区(>20ng/ml)四个区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PSA为(72.34±69.87)ng/ml,对照组PSA为(3.47±2.3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和PSA值分布情况:A期7例,2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2例位于PSA高危值区;B期12例,2例位于PSA正常值区、1例位于PSA灰区、5例位于PSA升高区、4例位于PSA高危值区;C期9例、1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5例位于PSA高危值区;D期30例,2例位于PSA升高区、28例位于PSA高危值区。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 PSA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SA值越大,临床分期越晚,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提高预测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运用较多的前列腺癌标志物,但其特异性较低,近年来国内外作了一些探讨,以改善血清PSA测定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提出的一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水平处于2.5~4.0ng/mL范围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与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外周血t-PSA和f-PSA水平,计算f-PSA/t-PSA,比较其不同比值前列腺癌发生率。结果 2组t-PSA水平均在2.5~4.0ng/L范围内;f-PSA水平和f-PSA/t-PSA在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0.73±0.18)ng/L和(0.23±0.0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为(0.52±0.20)ng/L和(0.16±0.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A/t-PSA<0.20者前列腺癌发病率高于其比值≥0.20者。结论 t-PSA在2.5~4.0ng/L时,f-PSA/t-PSA≥0.20可作为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比值在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前列腺癌患者、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计算并比较其比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比值前列腺癌患者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关性和共线性均不如前列腺癌组病例。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以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为主,测定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更有意义,结合其比值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8.
血清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150例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50例,前列腺增生组50例,前列腺癌50例,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计算f/t比值,cPsA/tPsA、fP—SA/cPSA比值。结果PCa组的cPSA/tPSA、fPSA/tPSA和fPSA/cPSA比值的均值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PSA/cPSA与fPSA/tPSA比值密切相关(r=0.8810)。结论血清tPSA为前列腺的标志物,而f/t及fPsA/cPsA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与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检测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症(PCa)患者的血清TPSA、FPSA及FPSA与TPSA比值。结果PCa、BPH组与健康对照组TPSA、FPSA及FPSA与TPS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诊断灰区内(TPSA为4.0~20.0ng/mL),PCa组与BPH组TPSA、F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SA与TPS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PSA与TPSA比值结合TPSA含量可提高PCa与BPH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对PCa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雅培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分别测定其tPSA、fPSA,计算fPSA/tPSA的比值,从而找出本地区中老年男性血清中tPSA检测值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的临界值,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依据.结果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相比fPSA/tPSA的比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以<0.15作为fPSA/tPSA临界值,为前列腺癌早期发现、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及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76 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全部均接受直肠指检、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经直肠前列腺 6 点+可疑区域活检检查.对比直肠指诊、PSA、游离PSA/总 PSA 比值(f/tPSA)、经直肠超声及前列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176 例中前列腺癌 58 例(33%),前列腺良性病变 118 例(67%).活检结果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30.7%,诊断灵敏性及漏诊率为93.1%,6.9%.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为(70.9±51.8)ng/ml,(8.8±9.1)n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t检验).PSA+f/tPSA、经直肠超声检查及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7.3%、82.8%及 81.4%;19.9%、76.3%及 72.0%;13.1%、39.7%及52.5%.PSA+f/tPSA较单一考虑PSA对前列腺癌多检出 8 例.经直肠超声检查的灵敏性及直肠指检的检出率、灵敏性及特异性显著低于PSA+f/tPSA(P<0.01,卡方检验).结论 联合应用直肠指诊、PSA、经直肠超声检查及前列腺系统活检方法对增加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c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PCa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48例及前列腺正常对照组50例患者的tPSA、cPSA及c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组的tPSA和cPSA浓度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SA/tPSA比值在对照组与PCa组及BPH组与PCa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SA与tPSA均可筛选及早期发现PCa,结合cPSA/tPSA比值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对PCa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PSA(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检测123例前列腺癌(Pca)和15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SA,计算其F/T比值,并比较各F/T比值的总有效率。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T-PSA和F/T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T-PSA在4.0~10.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PH组(P<0.01)。通过总有效率的分析,F/T比值取20%作为临界值较为合适。结论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引用.方法 180名研究对象分三组:正常对照组60人,前列腺增生(BPH)组60人,前列腺癌(PCa)60人.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他们的T-PSA,F-PSA,并计算其比值.结果PCa组和BHP组血清T-PSA和F/T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T-PEA在4.0~1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PH组(P<0.01).结论 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并计算fPSA/tPSA.探讨其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120例正常人,10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59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结果 正常对照组、BPH组和PCa组的fPSA,tPSA及fPSA/tPSA分别为0.53±0.27ng/ml,1.70±0.95ng/ml,0.38±0.24;1.96±1.75ng/ml,7.97±6.42ng/ml,0.25±0.12;7.99±7.61ng/ml,46.49±44.76ng/ml,0.18±0.08.上述各组三项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4.0ng/ml和位于诊断灰区(4.0ng/ml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高危前列腺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入院平均PSA值为2.14ng/mL;7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6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小细胞癌2例;行Gleason评分者5例,均>7分;T3期以上患者占75%,5例有远处转移。对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再行化疗;对6例前列腺癌,1例行内分泌治疗加根治性放疗,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余4例均行内分泌治疗。平均随访19.5个月,8例患者中3例死亡,4例病情进展,1例病情无进展。结论: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及监测不依赖于PSA,治疗效果不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4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和38例正常男性的血清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比值,讨论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结果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μg/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76.2%。以FPSA/TPSA小于0.11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限定值,当血清TPSA小于4.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68.1%;当血清TPSA大于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69.1%;而当血清TPSA在4.0 ̄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0.5%。结论当血清TPSA在4.0 ̄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不同稀释介质、稀释倍数在罗氏和新产业两仪器上稀释测定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检测血清FPSA浓度在40~50ng/ml的样本6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稀释验证。根据罗氏仪器的检测上限,选取30例FPSA浓度为40~50ng/ml的血清样本,在罗氏仪器上分别用罗氏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和低值混合血清进行2,4和8倍稀释验证。根据新产业仪器的检测上限选取30例FPSA浓度为40~50ng/ml的血清样本,在新产业仪器上分别用蒸馏水、生理盐水和低值混合血清进行2,4和8倍稀释验证。对样本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稀释介质和稀释倍数稀释后FPSA测定值与原倍值的差异,并计算两者的偏差。结果 FPSA在罗氏仪器上使用罗氏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和低值混合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后测定,测定值的偏倚分别为-33.92%~63.51%,-36.83%~133.0%,-44.82%~116.2%和-33.0%~74.2%,其中罗氏稀释液和低值混合血清2倍稀释后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良恶性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与血清fPSA和tPSA及其比值的关系.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前列腺增生疾病108例患者,均行PSA、盆腔MRI、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对比各病理类型之间的血清fPSA、tPSA及f/tPSA 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0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5例(23%),前列腺结节增生为83例,且分为间质性结节 7例(6%)、腺肌性结节24例(22%)、纤维腺瘤性结节5例(5 %)、腺性(腺瘤性)结节15例(14%)、混合性结节32例(30 %).以上六组fPSA、t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前列腺增生f/tPS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前列腺结节增生各型f/tPSA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合血清fPSA、tPSA及f/tPSA比值可提示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