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壳顶幼虫培育、匍匐幼虫培育、附着基选择及投放、稚贝培育等方面探讨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厚壳贻贝的人工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厚壳贻贝低温无水保活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曹井志  徐若  包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48-4250
[目的]探索厚壳贻贝低温无水保活技术。[方法]以低温驯化后的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低温保活技术为主的研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厚壳贻贝在0、4、8℃以及常温条件下的保活效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果]成活率为98%时,在-1.5~-0.5℃下可保活9 d,在4和0℃下都可保活7 d,8℃可保活4 d。在生态冰温-1.5~-0.5℃下保活最好;用冰藏0℃的方法最实用。同时,控制湿度对厚壳贻贝保活效果有正面的影响。[结论]低温无水法保活厚壳贻贝技术具有成本较低、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抗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海洋养殖的主要贻贝品种之一厚壳贻贝为材料,通过大鼠棉球肉芽肿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研究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的抗炎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炎生物活性,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其抗炎生物活性比新西兰绿唇贻贝脂溶性提取物稍低或与之相当.这为进一步把贻贝作为具有抗炎保健功能的食品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天然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炎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模拟了未来海洋酸化环境,采用碱度异常技术(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对生活在酸化海水中的厚壳贻贝的钙化率和呼吸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在酸化环境中发生显著变化,随着酸性程度的增加而骤降。当海水p H为7.80时,钙化率下降约43%,随后在p H 7.20时降至0。当海水酸碱度趋于中性时,呼吸率和耗氧率分别下降23.5%和11.0%,此时呼吸熵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对厚壳贻贝而言是一个潜在的致命威胁。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厚壳贻贝耗氧率(OR)的影响。根据厚壳贻贝的个体大小分为A、B、C 3组(壳长分别为5.72±0.18、7.12±0.14、8.40±0.19 cm,软体部干重分别为5.75±0.62、10.83±1.23、12.58±2.05 g),温度设10℃、16℃、22℃、28℃、34℃5个梯度,盐度设14、19、24、29、34共5个梯度。结果表明:(1)温度、个体大小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F〉F0.01),而温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盐度在14~29时,3组厚壳贻贝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当盐度升至34时耗氧率下降。厚壳贻贝单位耗氧率(ORS)与软体部干重(W)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ORS=a2W-b2,a2值为0.533 9~1.487 3,平均值为0.971 6;b2值为0.307 8~0.566 9,平均值为0.431 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μ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30、50个/培养皿(相当于0.28、1.64、3.27、4.91、8.18个/mL)条件下,进行3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密度越高稚贝的群聚率越高,群聚性越强;同样,光照对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01),但光照强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5),光照越强稚贝的群聚率越低,群聚性越差;海水温度对稚贝的群聚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光照、密度和水温三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P<0.0001)。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的研究及水产养殖稚贝中间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μ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30、50个/培养皿(相当于0.28、1.64、3.27、4.91、8.18个/mL)条件下,进行3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密度越高稚贝的群聚率越高,群聚性越强;同样,光照对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01),但光照强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5),光照越强稚贝的群聚率越低,群聚性越差;海水温度对稚贝的群聚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光照、密度和水温三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P0.0001)。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的研究及水产养殖稚贝中间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低湿度表面形成自然微生物被膜中分离和纯化出9株海洋附着细菌,并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鉴定以确定其菌名;在18℃、黑暗条件下培养48h后形成单一菌株的微生物被膜,研究了细菌不同初始密度条件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终密度变化及其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将获得的序列与有亲缘关系的序列用Mega软件的CLUSTALW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海洋附着细菌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增加;9株海洋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其中Bacillus sp.2诱导活性最高,其诱导稚贝的附着率为68%;除Pseudoalteromonas sp.3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余8株海洋细菌所形成的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微生物被膜终密度对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与细菌种属无关。研究表明,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的附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低湿度表面形成自然微生物被膜中分离和纯化出9株海洋附着细菌,并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鉴定以确定其菌名;在18℃、黑暗条件下培养48h后形成单一菌株的微生物被膜,研究了细菌不同初始密度条件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终密度变化及其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将获得的序列与有亲缘关系的序列用Mega软件的CLUSTALW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海洋附着细菌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增加;9株海洋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其中Bacillus sp.2诱导活性最高,其诱导稚贝的附着率为68%;除Pseudoalteromonas sp.3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余8株海洋细菌所形成的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微生物被膜终密度对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与细菌种属无关。研究表明,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的附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线粒体CO I基因,探讨福州厚壳贻贝野生型和养殖型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福建省福州市野生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和养殖厚壳贻贝各20个样本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该40个个体的mtDNACO I(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序列进行扩增,通过测序分析和序列比对检索,鉴定扩增的序列,并利用MEGA(version 4.10)和DnaSP(version 4.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序列总碱基数为668 bp,40条序列中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8.0%2、2.8%3、2.3%和16.9%,其中A+T的含量(60.3%)显著高于G+C含量(39.7%),表现了明显的碱基偏倚;40个个体表现为26种单倍型,包括408个多态位点,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99,单倍型多态性(h)为0.944,核苷酸多态性(π)值为0.153 06。上述结果表明福州厚壳贻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高,并且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无遗传分化。[结论]该研究揭示了福州厚壳贻贝的遗传资源现状,试验结果可为厚壳贻贝良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饵料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生长、存活及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温度为18℃、盐度为30的条件下,使用单一湛江等边金藻、青岛大扁藻及其二者的混合饵料(体积比为1∶1)分别投喂壳长为1.31 mm±0.05 mm的厚壳贻贝稚贝,并检测其21 d内的存活率、壳长、壳高、湿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淀粉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饵料条件下,稚贝的存活率均大于93%,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养14 d以上时,各饵料组稚贝的壳长、壳高、特定生长率、湿重和淀粉酶活力均为混合饵料组高于其他饵料组;试验结束时,混合饵料组稚贝的各项生长指标及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两个单一饵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其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环境因子对微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壳长为1.81 mm±0.13 mm)附着的影响,通过显微共聚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探讨了在18℃条件下盐度为10、20、30时和盐度为30的条件下温度为8、18、28℃时,环境因子对希瓦氏细菌Shewanella 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产生的影响,调查了上述环境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分布、膜厚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S.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密度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不同,且与盐度呈线性关系;微生物被膜上细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8℃和18℃时对稚贝的附着诱导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附着率分别为31%和68%,18℃与28℃时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盐度和温度的上升,微生物被膜上的细菌分布逐渐密集,膜厚显著增加,且在盐度为30、温度为28℃条件下微生物被膜的膜厚达到最大值(4.4μm±0.1μm);在温度为18℃、盐度为30条件下,膜厚的最大值为(4.3±0.1)μm。研究表明,盐度和温度改变微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并导致贻贝附着率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厚壳贻贝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养殖区的厚壳贻贝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等10个形态性状以及总体重(GW)、壳重(KW)和软体重(RW)这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所测的表型性状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33 ~ 0.975.建立了形态性状与总体重、壳重和软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W=-34.511+ 10.058SH +5.844SW +2.121OC (R2=0.771);KW=-8.209+ 4.482SH+ 2.082SW (R2=0.771);RW=-9.549+ 2.274SH+1.648SW+1.025CD(R2=0.625).[结论]东极养殖区厚壳贻贝的人工选育可以壳高为选择目标,重视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武梅  范美华  廖智  石戈  王日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38-19940,20149
[目的]研究厚壳贻贝抗菌肽mytilin和myticin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方法]通过对前期所获得的厚壳贻贝多条mytilin和myticin抗菌肽基因进行筛选,选择其中5条厚壳贻贝抗菌肽基因,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相关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LiAC转化法将其转化到S78酿酒酵母中并进行初步表达分析。[结果]5种厚壳贻贝抗菌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对转化酵母进行mRNA检测结果表明,5种厚壳贻贝抗菌肽的基因在S78酵母中成功转录。[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最终采取基因工程手段表达厚壳贻贝抗菌肽mytilin和myticin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厚壳贻贝抗菌肽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不同温度(10、14、17℃)和不同 Cu (Ⅱ)质量浓度(7·40、32·63、56·58、193·94、300·48μg/L)的耦合作用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D形幼虫生长和存活的急性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Cu(Ⅱ)胁迫96 h后,10、14℃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在Cu(Ⅱ)质量浓度为193·94、300·48μg/L时均显著降低(P<0·05),17℃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在Cu(Ⅱ)质量浓度为56·58μg/L及以上时显著降低(P<0·05);在温度为10、14、17℃时 Cu(Ⅱ)胁迫的96 h 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143·6、143·5、133·0μg/L,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LC50呈下降趋势; Cu(Ⅱ)胁迫96 h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在10℃时,56·58μg/L质量浓度组的壳长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14、17℃时,32·63、56·58μg/L质量浓度组的壳长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在相同Cu (Ⅱ)浓度和不同水温胁迫下,17℃试验组幼虫壳长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10、14℃试验组(P<0·05)。研究表明, Cu(Ⅱ)胁迫和温度的变化能影响厚壳贻贝D形幼虫的存活,且在较高的温度下幼虫对Cu(Ⅱ)胁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