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第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AZT)问世以来,许多作用于HIV复制过程中不同靶点的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制剂等被纳入到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体系中。艾滋病不能治愈,因为可用的抗HIV药物都不能有效地清除HIV储存库。艾滋病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仍然需要患者终身服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给HIV感染者带来了极大疾病负担,包括药物性皮疹、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性肝损伤、肾毒性、骨髓抑制、腹泻、代谢紊乱等,是导致ART中断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HIV感染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本文对HIV感染者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104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08月-2007年12月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04例AIDS患者服用国家免费AIDS抗病毒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肝损伤、药疹为最常见的AIDS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关,多数不良反应发生于治疗后的第1个月内。抗病毒治疗后大多数患者CD4^+T细胞计数都有所上升。结论AIDS抗病毒治疗中会发生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对此充分认识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目前世界各国重点防治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能有效提高西医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减轻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现就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技术应用以来[1],成千上万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病死率大幅度下降.随着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不断研发和面市,药物使用的方便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从中获益.特别是近五年,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治疗患者数目迅速增长,在2007年至2009年间,全球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数几乎翻倍,约525万人[2].不仅如此,抗病毒治疗药物在预防和减少新发感染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新的HIV感染还在不断发生,每年新增加的抗病毒治疗患者数不及当年新增加的感染者人数,很多需要治疗的患者还没有获得这些可以挽救生命的药品.抗病毒无论是作为治疗手段,还是作为预防措施,都面临着很多挑战.本文从公共卫生视角,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及其策略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相关医疗费用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艾滋病治疗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系统收集德宏州年龄>18岁、治疗随访资料相对完整的艾滋病病人,进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阶段后的全部相关直接医疗费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76例艾滋病病人的人均抗病毒药物费用分别是:AZT 3TC NVP 17 932元,D4T 3TC EFV 19 290元,D4T 3TC NVP 14 337元,DDI 3TC NVP 15 976元;人均CD4细胞计数检测费用第一年1 000元,常规随访临床检验费用为人均514元/年;药物不良反应中肝损伤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药物过敏性皮疹和消化道症状,对应的治疗费用分别为人均1 637元/年、1 070元/年、1 341元/年;不同CD4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的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主要有呼吸道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腹泻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治疗费用最高,其次是HIV合并结核(TB),分别为10 107元/年和3 078元/年.结论 抗病毒药物的费用是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构成部分,抗病毒治疗费用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药物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的随访和治疗,需要开展长期的队列研究,对不同免疫状态下治疗费用的差别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病人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很多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大,肝功能损害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重度肝损害并最终导致肝衰竭死亡的病例比较少见。现将HAART药物致HIV感染者肝衰竭并死亡1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ART)病人停药退出治疗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提供工作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6月,对近3年期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停药退出的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4名AIDS病人,平均年龄(54.5±15.9)岁,男性占74.2%,异性性接触传播占82.2%;治疗期间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占65.5%,发生过漏服药物的占81.8%;停药原因中,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占38.3%,因经济原因停药占31.4%,因认知原因停药占19.3%,其他原因停药占1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其他停药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纳入治疗≤6个月的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的风险更高,其[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5.59:2.03~15.40、4.26:1.48~12.24,年龄≥50岁的病人因认知原因停药的风险更高,其OR:95%CI值为3.17:1.11~9.00,而每次开展服药依从性教育可以减少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风险,其OR:95%CI:值为0.35:0.13~0.93。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和经济原因是病人停药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建议治疗机构加强病人治疗早期服药依从性教育,及时帮助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疆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开展, 由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正逐渐增多.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属传染病院自2004年8月开始使用拉米夫定(3TC,葛兰素威康公司)、齐多夫定片(AZT,东北制药总厂)、奈韦拉平片(NVP, 上海迪赛诺公司)和司他夫定胶囊(d4T, 上海迪赛诺公司)、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片这两种方案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其中有 3 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了由奈韦拉平片引起的药疹,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HAART在儿童中应用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成人相比,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其特殊性.药物代谢更快,剂量要根据体表面积或体重来计算.不良反应与成人类似,肝毒性的发生率还要低一些.疗效良好,显著降低了儿童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儿童患者来说,治疗依从性问题更为突出,其父母/监护人是关键,药物口味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由于儿童艾滋病患者进展更快,抗病毒治疗要更积极.  相似文献   

10.
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探讨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防止疾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艾滋病的病死率,已成为全世界控制艾滋病公认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抗反转录病毒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对于造成部分HIV/AIDS患者短期或长期的肝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黄疸,甚至可造成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中断、亚临床肝炎,或致死性肝衰竭,严重影响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导致肝损伤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对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可能造成肝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ART)中出现脱失的原因,探讨降低脱失率的对策。方法对2006-2014年伊宁市国家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脱失的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861例脱失者中,失联231例,死亡65例,转外县市治疗65例,重复39例,坚决拒绝调查4例,最后457例脱失者参与问卷调查。被调查的457例中,40.0%的病例接受ART到脱失的时间≤3个月,76.8%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144例(31.5%)首要的脱失原因,其余是工作原因64例(14.0%),害怕被人知道感染HIV44例(9.6%),觉得药物无效43例(9.4%),抗拒吃药40例(8.8%)。对抗病毒治疗看法,188例(41.1%)受访者认为能促进健康,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160例(35.0%)受访者认为药物有很多不良反应,不愿治疗。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原因,222例(48.6%)认为工作人员多次劝导,不好意思拒绝;174例(38.1%)受访者认为促进健康,延长生命。服药依从性较差,近一半的受访者未按医嘱服药。结论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告知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家庭与社会支持,优化用药方案,能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降低脱失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为保证HAART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全部病人均使用国家免费艾滋病HAART药物,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要求,全部病例均在HAART后1、2、3、6、9、12个月随访1次,统计病人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5例病人中90例出现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3例一线治疗失败、2例因药物配伍禁忌更换抗病毒药物。其中90例病人因AZT、NVP、D4T不良反应更换抗病毒药物。另有3例初始HAART方案包含EFV的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自行缓解,未更换药物。将初始HAART方案包含AZT、NVP、D4T的病例分为未换药组和换药组,将两组病人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ART的主要换药原因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在包含AZT、D4T、NVP的HAART方案中,治疗前3个月着重监测AZT、NVP的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着重监测D4T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基线CD4细胞计数无关。同时须及早发现耐药,并须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中国建设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运转方式、内容及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提出建议。方法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系统地收集所有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治疗开始、随访、方案更换、终止及转诊的数据。以DataFax系统为数据收集方式,以艾滋病专报系统为平台进行数据库的反馈和共享。结果截至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为更好的管理、监督与评估中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评估和检查,以及强化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将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利用效率,保证系统可持续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用药督导,干预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知识缺乏、疗程长和缺乏用药监督。结论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2-3].我国政府于2003年启动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对于犯人也给与免费抗病毒治疗.我们利用监狱集中管理的条件,对62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宋炜  卢洪洲 《传染病信息》2008,21(6):335-338
1996年何大一博士开创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这种将几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机会性感染及相关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在患者生命延长的同时,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把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组合使用,从而达到稳定、持久地抑制HIV效果(如抑制患者血液中的HIVRNA水平使之低于检测下限),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根本的方法。HAART自1996年问世以来,已使艾滋病从1种致命性疾病变成1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随着新的抗HIV药物的出现以及对疗法本身(药物组合、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长期获益等)的不断探索,每年均有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摸索以延长生命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护理方案。方法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观察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总结适合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10例病人均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9例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得到不同程度的临床缓解,1例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1例病人发生溶瘤综合征。结论与普通淋巴瘤病人化疗相比,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的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常见。密切临床观察、早期处理等护理措施可使病人平稳完成疗程,病人生命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6,(1)
目的探讨缓解AIDS患者症状,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分析总结85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为主,肺结核31例(36.5%),卡氏肺孢子菌肺炎28例(32.9%),细菌性肺炎13例(15.3%),口腔念珠菌感染12例(14.1%),细菌性肠炎13例(15.3%),皮肤感染者11例(12.9%);住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12例,住院死亡率为14.12%。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适时抗病毒治疗可重建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