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探讨影响灭蟑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的灭蟑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药物,采用滞留喷洒法和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评价灭蟑效果。结果灭前6种不同类型场所蟑螂的侵害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Х^2=71.0543,P〈0.01)。其中:农贸市场最为严重,侵害率达85.45%;其次是五小店(41.33%);机关单位相对最低(11.76%)。灭后6种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Х^2=92.5739,P〈0.01)。其中:学校的灭蟑效果最好,灭蟑率为92.67%;其次是农贸市场和宾馆酒店,分别为77.88%和76.26%;五小店相对最差,灭蟑率只有54.17%。结论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场所受不同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较好的场所,灭蟑相对较易。其次,与不同类型场所灭蟑时的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工作力度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灭蟑效果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居民家庭蟑螂的侵害情况,有效控制其密度,为今后开展家庭灭蟑积累经验。方法选择试点,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药物采用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灭蟑效果。结果灭前居民家庭蟑螂侵害率为40.83%,不同楼层蟑螂侵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9,P〈0.001);房屋装修年限长短蟑螂侵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0;P〈0.05);不同厨房环境蟑螂侵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4,P〈0.001)。灭后蟑螂侵害率为9.63%,杀灭率为75.94%。结论本次灭蟑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了居民家庭蟑螂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旅客列车蜚蠊侵害情况及化学防制效果,筛选高效、廉价杀虫剂。方法:用药激法调查蜚蠊密度,再用4种药物杀灭,并比较其成本效益。结果:调查12列列车,有蜚蠊侵害的占58.3%。侵害场所包括硬座、软座、硬卧、软卧、餐车,以餐车密度最高。所用气雾剂、喷雾剂、毒饵及烟雾剂4种剂型药物,杀灭率均在93%以上。结论:列车蜚蠊侵害较为严重,4种剂型药物均有良好灭蟑效果,以毒饵所耗人力、成本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住宅楼垃圾道蜚蠊滋生情况,探讨杀灭措施。方法:侵害率和密度调查采用药激法,杀灭采用热烟雾法。结果:垃圾道蜚蠊侵害率高达90%以上,用10%氯氰菊酯乳油用热烟雾机处理垃圾道口,杀灭率达97%以上。结论:楼房垃圾道是蜚蠊的主要滋生场所,用热烟雾法可有效控制蜚蠊危害。  相似文献   

5.
两种杀虫剂杀灭旅客列车蟑螂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南京铁路分局旅客列车蟑螂侵害情况和采用药物喷洒与毒饵剂联合应用防治蟑螂。方法:用药激法调查施药前后蟑螂密度,计算杀灭率,化学防治采用O.025%拜虫杀滞留喷洒与O.1%毒死蜱毒饵布放同时进行。结果:灭前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238.6只/厢,第1次灭后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24.6只/厢,第2次灭后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2.5只/厢,第3次灭后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O.6只/厢,杀灭率为99.9%。结论:旅客列车蟑螂侵害严重,采用滞留喷洒与毒饵剂联合应用的方法能有效地将蟑螂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特殊场所控制德国小蠊侵害的方法。方法采用生境治理、敌敌畏热烟雾熏杀、毒饵法以及热烟雾熏杀与毒饵相结合等方法,强化管理,控制德国小蠊密度。结果热烟熏杀可迅速控制德国小蠊密度,密度下降率大于87.03%;毒饵法可有效巩固灭效,并具备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必须根据不同场所的生境特征和德国小蠊的侵害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季节消长,探讨不同剂型药物灭蟑效果,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蟑螂密度采用粘捕法调查,灭蟑效果采用现场试验。结果2006~2007年在各类环境布放粘蟑板4320张,回收4268张,阳性963张,捕获蟑螂19356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为22.56%,密度为4.54只/张。6~11月密度达6.23~11.54只/张。使用滞留喷洒灭蟑后7、30和60d,杀灭率达到84.65%-89.00%;使用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45.99%-95.50%;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18%~99.60%;使用滞留喷洒+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36%~99.47%。结论不同类型环境均受到蟑螂侵害,德国小蠊是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联合用药可提高蟑螂杀灭率.廊加强蟑螂蛤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热烟雾技术在营区不同场所的灭蟑螂效果。[方法]利用热烟雾机将热烟雾剂按50 mg/m3对观察场所施药,于30 d和90 d后重复施药并观察灭蟑螂效果;以药激法考察蟑螂密度和灭蟑螂率。[结果]调查4种场所,蟑螂侵害率为58.78%,其中以食堂侵害率(92.96%)为最高;第1次用热烟雾剂杀灭率为89.64%,第2次灭前密度较第1次灭后有明显回升,除食堂外,杀灭率均达到100.00%;第3次除食堂和生活服务中心还有少量蟑螂,其它场所均未发现蟑螂,且杀灭率达100.00%。[结论]热烟雾技术对营区室内密闭较好场所具有良好的灭蟑螂效果,但对密闭较差的场所灭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住宅楼垃圾道蜚蠊滋生情况,探讨杀灭措施.方法:侵害率和密度调查采用药激法,杀灭采用热烟雾法.结果:垃圾道蜚蠊侵害率高达90%以上,用10%氯氰菊酯乳油用热烟雾机处理垃圾道口,杀灭率达97%以上.结论:楼房垃圾道是蜚蠊的主要滋生场所,用热烟雾法可有效控制蜚蠊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阳市城区蜚蠊种群组成、分布、季节消长及其侵害情况,为蜚蠊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粘捕法进行监测。结果东阳市城区共发现蜚蠊3种,隶属2科2属,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布放粘蟑纸3000张,捕获蜚蠊977只,阳性蜚蠊张数为391张,侵害率为0~31.2%,不同行业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1,P〈0.01)。6-11月为蜚蠊密度高峰期,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7-9月侵害率最高,不同月份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1,P〈0.01)。结论东阳市城区蜚蠊孳生场所主要是农贸市场、医院和饮食行业,近年来侵害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向医院和居民住宅蔓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蟑螂种群密度和侵害情况,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对郑州市三区监测点进行蟑螂侵害、密度情况调查。结果在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3 843只,平均侵害率为16.66%,密度为2.33只/张。德国小蠊占98.41%,为优势种群。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业、宾馆、农贸市场、浴池密度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蟑螂侵害率,控制蟑螂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灭蟑毒饵、胶饵联合应用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综合防制效果。方法采用1%乙酰甲胺磷灭蟑毒饵粉单独施放、1%哗康灭蟑胶饵单独施放以及2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旅客列车,进行灭前及灭后蜚蠊密度监测。结果毒饵、胶饵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毒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6,P=0.000),毒饵、胶饵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胶饵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9,P=O.000)。结论毒饵、胶饵联合应用对快速杀灭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并持久保持德国小蠊低密度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攀枝花市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模式的利弊,为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1089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互助献血者476人次复检不合格率3.15%,自愿机采献血者613人次复检不合格率0.82%,前者明显大于后者(χ^2=8.107,P〈0.01),其中抗-TP不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379,P〈0.005)。机采互助献血中初次献血率达71.64%(341/476),自愿机采献血中初次献血率仅0.98%(6/613),两种献血者的初次献血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16.180,P〈0.001)。结论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小板紧缺的状况,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2009—2011年河南省公共场所重要病媒生物(蚊、蝇、蟑、鼠)侵害调查的结果,为制定与调整河南省病媒生物防治措施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宾馆、饭店、学校和医疗机构等4类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指数法;蝇类调查采用目测法;蟑螂调查采用粘捕法;鼠类调查采用粉块法和鼠迹法。结果成蚊调查平均密度为5.49只/人工小时,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92.22%;蚊幼虫容器指数法调查平均阳性率为22.22%;蝇类调查阳性房间率为24.91%,以饭店阳性率最高,阳性房间平均蝇数量为2.39只/间;蟑螂调查阳性房间率为15.15%,阳性房间平均蟑螂数7.89只/间;鼠类调查粉块法阳性率6.24%,鼠迹法阳性率4.94%。结论综合3年来的调查数据,发现重要病媒生物的侵害指标均超过标准。提示河南省公共场所病媒生物侵害严重,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甘州区蜚蠊种群分布和侵害状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珐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采用粘捕法测定蜚蠊密度。结果甘州区蜚蠊仅为德国小蠊,总侵害率为24.63%,总密度为1.98只/张;餐饮业受蜚蠊危害最为严重,侵害率为41.77%,密度为3.63只/张,农贸市场最低;蜚蠊密度和侵害率高峰主要在8月和12月。结论蜚蠊已成为甘州区主要病媒生物,应加强监测工作,建立长效防治机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系列健康教育对产科分娩安全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且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6次的孕产妇,对研究组620例产妇进行系统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580例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等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0.38,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产伤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74、3.87、5.35,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9%(χ^2=5701.37,P<0.01)。结论产前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芜湖市医院内蟑螂种群构成及侵害状况,为蟑螂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诱捕法和药激法捕获蟑螂,并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及数据分析。结果共捕获蟑螂574只,分类鉴定为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医院内各生境类型均有蟑螂孳生繁衍,其中门诊部、住院部和食堂内蟑螂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行政办公室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医院蟑螂平均侵害率为80.33%(294/366),平均孳生密度为1.57只/间;其中医院食堂蟑螂侵害最严重,侵害率为100%(54/54),与门诊部、住院部和行政办公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蟑螂平均孳生密度为4.74只/间;住院部普通病房受蟑螂侵害最严重,侵害率为93.65%(59/63),与高干病房、值班室、ICU和手术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蟑螂平均孳生密度为1.71只/间。结论芜湖市医院蟑螂侵害状况较为普遍,其中医院食堂和住院部普通病房内蟑螂侵害严重,蟑螂防治工作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