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息肉内镜手术前后鼻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CRS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75例作为鼻息肉组和鼻骨骨折或鼻出血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鼻息肉患者取术前鼻息肉标本、术后6周上颌窦口黏膜标本、对照组取下鼻甲上缘黏膜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染色测定VEGF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术前组和鼻息肉术后组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术后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低于鼻息肉术前组(P0.05)。鼻息肉术前组和鼻息肉术后组标本中VEGF和黏蛋白MUC5AC阳性表达面积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术后组鼻黏膜VEGF和黏蛋白MUC5AC阳性表达面积百分率低于鼻息肉术前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VEGF、黏蛋白MUC5AC表达水平在CRS鼻息肉内镜术前鼻黏膜组织中较高,术后6周时明显降低,VEGF和黏蛋白MUC5AC可能参与术后鼻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6(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2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SD标本距肿瘤边缘 ≥ 1 cm)。全部患者均行放大内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分析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情况;分析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27例早期胃癌患者,经放大内镜准确诊断108例,准确率为85.03%(108/127)。癌组织MUC2阳性表达率(61.42%)高于癌旁组织(11.81%)(P < 0.05),癌组织MUC5AC阳性表达率(54.33%)高于癌旁组织(14.17%)(P < 0.05),癌组织MUC6阳性表达率(48.03%)高于癌旁组织(7.87%)(P < 0.05),癌组织CD10阳性表达率(73.23%)高于癌旁组织(15.75%)(P < 0.05)。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诊断早期胃癌,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放大内镜、MUC2、MUC5AC、MUC6和CD10单独诊断(P < 0.05)。结论 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诊断价值良好,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MUC5AC、MUC5B mRNA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辽宁中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伴鼻息肉CRS患者、80例不伴鼻息肉CRS患者以及80例无CRS健康者(对照组)。收集并处理3组鼻窦黏膜,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IF-1α与MUC5AC、MUC5B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伴或不伴鼻息肉CRS患者中,HIF-1α、MUC5AC、MUC5B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0.85、1.35±0.91,0.80±0.55、0.79±0.49,1.18±1.01、1.21±1.02,而在对照组中,它们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0.33,0.43±0.36,0.47±0.43,CR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或不伴鼻息肉CRS患者HIF-1α与MUC5AC、MUC5BmRNA均呈正相关(r=0.476、P=0.023;r=0.476、P=0.026;r=0.478、P=0.035;r=0.508、P=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0.956 4。结论 HIF-1α与MUC5AC、MUC5BmRNA在CRS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HIF-1α与MUC5AC、MUC5BmRNA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与细菌培养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获取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黏膜样本,对照组获取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钩突黏膜样本,所有样本均行细菌培养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分析细菌生物膜表达与细菌培养的相关性。结果 90例实验组患者中,64例观察到细菌生物膜的存在(阳性率71.1%)并且其中有60例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的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占41.7%(25/60)。另26例实验组患者及15例对照组患者均未观察到细菌生物膜,也未培养出需氧或厌氧菌。细菌培养与细菌生物膜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01(P=0.000)。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细菌生物膜表达与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的胃癌组织中MUC5AC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 和 PCR RT-PCR方法检测根除Hp前后的胃癌组织中MUC5AC蛋白及mRNA的相对含量。以Hp阴性的胃癌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MUC5AC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根除Hp后较根除前明显增高(P〈0.05),但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Hp阳性胃癌组织中MUC5AC的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胃癌组织的表达;转移淋巴结数目大于5的Hp阳性胃癌组织中的MUC5AC相对含量明显低于Hp阴性胃癌组织。结论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MUC5AC的降低相关,但是它可能不是胃癌组织中MUC5AC减少的唯一因素,MUC5AC的减少可能只是Hp引起胃癌的一个中间环节,但可能是胃癌发生和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黏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富含糖链的糖蛋白,是上皮细胞产生黏液中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消化道,对细胞起着保护和润滑作用。目前已有9种黏蛋白的核蛋白基因序列被克隆。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44例癌旁黏膜和20例正常黏膜中MUC5AC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硅(SiO2)对人气道上皮细胞株(Beas-2b)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在37℃和5%CO2的培养箱培养Beas-2b。使用NC-siRNA、ATG5-siRNA、BECN1-siRNA及mCherry-EGFP-LC3等慢病毒转染Beas-2b。各转染组细胞用相应慢病毒(MOI=20)转染12 h后换新鲜培养基,并用嘌呤霉素(1μg/mL)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用SiO2(100μg/mL)刺激前述稳定转染细胞株24 h,并设PBS对照组。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MUC5AC、自噬相关蛋白5(ATG5)、BEC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蛋白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气道上皮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SiO2组的MUC5AC、ATG5、BECN1和LC3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ATG5和BECN1敲减细胞株中,SiO2刺激后MUC5AC和LC3Ⅱ的表达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黏蛋白5AC(MUC5AC)、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表达及与喘息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方城县妇幼保健院内儿科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再分为轻症45例、重症33例;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无基础疾病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UC5AC在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EA)检测TIMP-1在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表达,并分析MUC5AC、TIMP-1与喘息发作的相关性。结果 在研究组血清中MUC5AC、TIMP-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UC5AC、TIMP-1与喘息发作呈正相关(P<0.05)。MUC5AC、TIMP-1正相关(r=0.468、P=0.001)。MUC5AC、TIMP-1为影响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UC5AC、TIMP-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其水平变化与喘息发作也呈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黏蛋白(MUC1、MUC2、MUC5AC、MUC6)在不同结肠息肉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黏蛋白的表达对结肠息肉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石家庄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患者120例,根据组织病理诊断分为3组:增生性息肉组患者40例,管状腺瘤组患者40例,绒毛状腺瘤组患者40例。取患者息肉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病理组织中MUC1、MUC2、MUC5AC、MUC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结肠黏膜中,MUC1、MUC5AC、MUC6均未表达,而检测到MUC2阳性表达。在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中观察到MUC1和MUC6的高表达阳性率,而在增生性息肉中未检测到MUC1和MUC6的阳性表达;MUC2在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其在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MUC5AC在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中均有表达,且增生性息肉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腺瘤性息肉。结论 MUC1、MUC2、MUC5AC、MUC6在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性与增加的结肠息肉中黏膜或肌层黏膜侵袭风险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结肠息肉发展过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黏蛋白3A(MUC3A)、黏蛋白13(MUC13)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内镜活检的116例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组织样本中MUC3A,MUC13表达,观察二者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组织MUC3A,MUC13阳性率分别为68.97%和66.38%,高于正常组织的32.76%和7.76%(P<0.05);胃癌组织中MUC3A,MUC13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分化、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5年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UC3A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50±1.95)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48.67±2.51)个月(P<0.05),MUC3A阳性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为32.50%,低于阴性患者的55.56%(P<0.05);MUC13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52±1.92)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49.06±2.71)个月(P<0.05),MUC13阳性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为30.00%,低于阴性患者的61.11%(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UC3A,MUC13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C3A,MUC13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均有望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对卵蛋白(OVA)致敏小鼠气道MUC5AC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 OVA腹腔注射致敏小鼠,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和哮喘+ TIM-1抗体处理组(C组),每组8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D中IL-4、IFN-γ的水平变化,实时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TIM-1 mRNA及气道MUC5AC mRNA表达.结果 (1)与A组小鼠外周血PBMCs表达TIM-1 mRNA(0.618±0.043)相比,B组(1.129±1.101)及C组(0.898±0.071)TIM-1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1);(2)B组和C组小鼠BALF中IL-4表达分别为(67.123±3.341) ng/L和(44.217±2.201)ng/L,较A组[(23.211±2.142) ng/L]明显增多(P<0.01),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1);B组及C组小鼠BALF表达IFN1分别为(53.475±4.776) ng/L和(87.116±5.611)ng/L,均低于A组[(124.624±9.292) ng/L] (P <0.01),而C组与B组相比,有所增加(P<0.01);(3)B组(1.004±0.081)及C组(0.673±0.029)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与A组(0.314±0.027)相比,明显增加(P<0.01),且C组低于B组(P<0.01);(4)小鼠外周血PBMCs TIM-1 mRNA表达与IL-4、MUC5AC表达呈正相关,而与IFN-γ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抑制TIM-1表达可减少IL-4和MUC5AC的分泌,提高IFN-γ表达,提示在调节黏液高分泌及哮喘治疗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蘧勐  孙世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3-4564
目的 探讨黏蛋白2(MUC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息肉组织以及20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MUC2的表达.结果 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胆囊息肉(70%)以及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组(60%).胆囊癌组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也有相关关系.结论 MUC2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黏蛋白1(MU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6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肿瘤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2 cm患者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最大径≤2 c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期病理分期及低、中、高分化患者血清PCSK9、Tracp5b及MUC1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干预前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GABAARα、MUC5AC表达水平及改变,初步探讨罗格列酮、GABAARα、MUC5A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哮喘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00只6~8周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地塞米松加罗格列酮组,每组20只。最后一次激发后取小鼠血液及肺组织进行相关检测。结果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罗格列酮、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罗格列酮组、地塞米松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水平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罗格列酮组小鼠血清中IL-4和Eotaxin-1水平高于地塞米松组与地塞米松+罗格列酮组(P0.05)。罗格列酮组、地塞米松组GABAARα、MUC5AC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GABAARα、MUC5A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地塞米松组而高于地塞米松+罗格列酮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GABAARα、MUC5AC蛋白的表达,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IL-4和Eotaxin-1水平,减轻气道黏液过度分泌,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桉柠蒎肠溶胶囊对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黏膜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围术期治疗组患者辅以桉柠蒎肠溶胶囊,对照组患者未辅以桉柠蒎肠溶胶囊。术后定期行鼻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术腔上皮化时间、Lund-Kennedy黏膜形态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腔上皮化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5.432,P=0.032);治疗组术后术腔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情况(总分≤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0.0%vs.72.0%,χ~2=5.263,P=0.02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vs.90.0%,χ~2=0.122,P=0.727)。结论桉柠蒎肠溶胶囊能显著促进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3,GATA-3)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6、IL-8的关系。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41例为观察组,同期行鼻内镜修补手术脑脊液鼻漏患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鼻黏膜组织GATA-3蛋白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黏膜组织GATA-3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5、IL-6、IL-8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2组鼻黏膜组织GATA-3蛋白阳性表达与血清IL-5、IL-6、IL-8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鼻黏膜组织GATA-3蛋白阳性表达率(87.80%)、GATA-3mRNA相对表达量(0.60±0.12)及血清IL-5[(78.28±44.22)ng/L]、IL-6[(42.51±5.42)ng/L]、IL-8[(77.15±43.63)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09%、0.13±0.11、(35.73±32.18)ng/L、(18.32±2.51)ng/L、(28.24±31.27)ng/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鼻黏膜组织GATA-3蛋白阳性表达与血清IL-5(r=0.761,P=0.002;r=0.814,P=0.001)呈正相关,与IL-6(r=0.021,P=0.518;r=0.019,P=0.594)、IL-8(r=0.061,P=0.411;r=0.072,P=0.395)无线性相关。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GATA-3表达上调,且与血清IL-5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共同促进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气液界面培养气道上皮在低渗液条件下黏液分泌与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渗透浓度、AQP5在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利用体外气液界面细胞培养模型,进行兔气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培养1周后,培养液渗透浓度换为235mmol/L(实验A组)、255mmol/L(实验B组)、270mmol/L(实验C组)和282mmol/L(对照组)。培养12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AQP5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清液中黏蛋白5AC(MUC5AC)分泌量。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各培养组细胞成多层生长。各实验组中MUC5AC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实验A组为最高;而AQP5 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以实验A组为最低;实验组AQP5mRNA表达与MUC5AC呈显著负相关(r=-0.77,P〈0.001)。结论 在气液界面细胞培养模型中,低渗液条件下MUC5AC分泌量显著增加,较好地模拟了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体内环境;AQP5mRNA表达与MUC5AC呈显著负相关。低渗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AQP5mRNA表达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和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的变化。方法:采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浓度LPS干预SPC-A1细胞株,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检测AQP5和MUC5AC的mRNA水平,Western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AQP5和MUC5AC蛋白的变化。结果:给予SPC-A1细胞LPS 0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浓度刺激后,AQP5mRNA和AQP5蛋白表达呈LPS浓度依赖性降低,而MUC5AC mRNA和MUC5AC蛋白表达呈LPS浓度依赖性升高。LPS干预0、12、24、48h后,AQP5mRNA和AQP5蛋白呈时间依赖性降低,MUC5AC mRNA和MUC5AC蛋白升高,两者呈负相关。结论:LPS刺激后AQP5和MUC5AC的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黏蛋白(mucin,MUC)-5AC表达的影响及复方川贝精片的干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5只,6个月龄,雄性;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12h组及复方川贝精片低、中、高剂量组。收集支气管灌洗液,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p38MAPK mRNA,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机械通气能增强MUC-5AC的分泌(P〈0.05);加用复方川贝精片能降低机械通气后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复方川贝精片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能降低机械通气后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促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分泌MUC-5AC,复方川贝精片能抑制机械通气所致MUC-5AC表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黏蛋白(Muein,Muc)和脂多糖的生化特性及作用MUC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黏膜上皮表面,对黏膜起润滑、保护的作用。MUC的分布有组织、器官和细胞特异性。目前已经报道的有20余种[1-4]。MUC是由其多肽基因(Mucgene)编码而成的,根据MUC存在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分泌型和膜结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