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同情疲劳和同情满意现状,对不同科室护士的同情疲劳和同情满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护士情绪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某三级医院的246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对护士的同情疲劳及同情满意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某综合医院护士的同情满意度得分平均为(30.76±5.61)分,同情疲劳得分平均为(25.68±4.12)分,不同科室护士同情疲劳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U护士的同情疲劳程度最高,不同科室护士同情满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同情疲劳、同情满意处于中等水平,ICU护士同情疲劳程度高于其他科室,学历、职称、同事关系、经常加班、护龄与护士的同情疲劳水平有关,领导及家人的支持、科室、学历以及与同事关系与同情满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和护士同情疲劳的现状,并分析工作场所暴力对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同情疲劳的影响,为减轻护士同情疲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1所精神专科医院的7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同情疲劳总分为(45.29±9.61)分,同情疲劳轻度6.05%,中度41.53%,重度52.42%;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为7.00(4.00,9.00)分,暴力发生率高达93.38%;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同情疲劳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暴力防范技能培训情况、对现在工作氛围的喜欢程度、工作压力和工作场所暴力是影响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同情疲劳的因素(P<0.01或P<0.05)。结论精神专科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同情疲劳程度较严重,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产生同情疲劳有正向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高护士参加暴力防范技能培训的频率,改善工作氛围,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有助于减轻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同情疲劳。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与整合护士同情疲劳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发表的有关护士同情疲劳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提炼出41个结果、8个类别和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同情疲劳个体因素、同情疲劳社会组织因素、自身积极应对、良好社会支持。结论同情疲劳给护士生理与心理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护理管理者需关注护士同情疲劳的情感体验与需求,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引导,帮助护士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预防或改善护士同情疲劳现象,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同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儿科护士同情能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本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17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护士同情能力量表(compassion competence scale for the nurses,CCSN)对217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三级医院儿科护士共情疲劳及工作压力现况,并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5所三级医院的临床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5名儿科护士中无共情疲劳者20人(7.8%),轻度共情疲劳者64人(25.1%),中度共情疲劳者85人(33.3%),重度共情疲劳者86人(33.7%)。儿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主要受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岗位、是否经历过“伤医”事件因素影响(P<0.05)。另外,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得分为(2.28±0.65)分,且工作压力对儿科护士共情疲劳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北京市三级医院儿科护士92.2%存在共情疲劳,工作压力处于中度水平,且工作压力越大,共情疲劳程度越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儿科护士的共情疲劳状态,尽量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针对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特别是曾经经历过“伤医”事件的护士给予恰当、及时的心理疏导,缓解儿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于度量我国临床护士同情疲劳水平的中文版量表。方法:在翻译Stamm教授所编制的同情疲劳量表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定和对305名临床护士的调查,对中文版量表的效度与信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按特征值≥1的标准通过最大正交旋转,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5.642%;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7、0.73、0.84。结论: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用于评价国内临床护士同情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疲劳与压力源状况,探讨疲劳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找出解决办法以预防疲劳的进一步恶化,防止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及护士压力源量表对我市四家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12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科护士存在疲劳者占95%,且有明显的情境特异性。而疲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有关的压力、病人护理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等。结论:疲劳在儿科护士中普遍存在,它来源于工作的方方面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疲劳问题,注重她们的行为心理管理。同时,作为儿科护士也应该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保持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护士共情能力、自我同情和同情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和中文版专业生活质量量表对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5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的二次创伤应激、工作倦怠与自我同情呈负相关(P0.01),工作倦怠与共情中的个体忧伤维度呈正相关(P0.01),与观点采择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二次创伤应激为应变量,自我同情为自变量,解释了13.4%的变异量;工作倦怠作为应变量时,自我同情和个体忧伤共同解释了变异量的32.2%。[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ICU护士的共情能力及自我同情水平,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以预防或改善ICU护士的同情疲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大五人格理论探讨人格特质对于ICU护士专业性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 2019年2月-2019年7月对南京市5所三级医院的19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和量表调查,了解ICU护士的专业性生命质量现状和人格特质,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不同人格特质对于ICU护士专业性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ICU护士专业性生命质量评分处于较低水平;人格特质得分按照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的同情满意评分与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情疲劳评分和倦怠评分与严谨性、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和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和运动休闲是同情满意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神经质和未婚是ICU护士同情疲劳和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的专业性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专业性生命质量与人格特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是影响ICU护士同情满意的决定因素,而神经质是ICU护士同情疲劳和倦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与隐性缺勤的现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5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86.27±10.38)分,隐性缺勤得分为(17.33±5.0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人事关系、婚姻状况、每月加班数、同情满意、继发性创伤应激是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较为严重,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自身特点,采取降低共情疲劳的相关措施,降低护士的隐性缺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护士人格特质与专业性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ICU护士专业性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2—7月选取江苏省南京市5所三级医院ICU的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专业性生命质量量表、人格特质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9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198名ICU护士的专业性生命质量评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格特质得分按照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的同情满意评分与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宜人性呈正相关而和神经质呈负相关(P0.05);同情疲劳评分和倦怠评分与严谨性、宜人性呈负相关而和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和运动休闲是同情满意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神经质和未婚是ICU护士同情疲劳和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的专业性生命质量有待提高,且专业性生命质量与人格特质存在一定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可以根据护士的人格特质,适时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来提高ICU护理人员的专业性生命质量,使ICU护理人员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同情疲劳和倦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江苏省妇产专科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修订版中文版、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对江苏省妇产专科医院71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问卷618份.子女情况、神经质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安宁疗护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死亡应对能力量表、Grandey情绪劳动量表对江苏省512名安宁疗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共情疲劳得分为(65.85±14.55)分,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为(153.37±32.32)分,情绪劳动得分为(53.31±13.16)分。安宁疗护护士共情疲劳与死亡应对能力、情绪劳动均呈正相关(P<0.05);死亡应对能力、情绪劳动是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共情疲劳是一种易被忽略的职业应激问题,管理者应关注安宁疗护护士情绪劳动过程,加强情绪劳动教育,帮助其正确应对死亡工作中的情绪困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护理工作实践中,同情疲乏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 方法:对11位不同专业的注册护士进行半封闭式访谈,随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归纳,提炼影响护士满意度和导致同情疲劳的关键关联因素。 结果:运用扎根理论得出以下结论:现阶段护士所承担的多重角色已经使其不堪重负。“自我感知与自我调整”和“自我实现与经济回馈”的良性发展是提高自身职业满意度和避免同情疲乏的关键作用点。要避免自身难以从工作中抽离,也需要平衡家庭与工作。 结论:上述访谈形成结果支持认为现今护士亟需减压,这样的结果也为今后护理职业教育和护理管理提供了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士对同情疲倦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3月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同情疲倦认知状况调查表对我院96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同情疲倦认知情况及态度的调查中,各条目选择"不确定"的人数比例最高,说明护士对同情疲倦缺乏了解;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认知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同情疲倦教育的方式中,29人(30.21%)选择接受面对面授课方式,17人(17.71%)接受观看发放讲义和视频方式,13人(13.54%)接受从书本、网络或咨询等途径自我学习方式,37人(38.54%)倾向接受专业人员如心理科人员干预指导方式。结论护士对同情疲倦需要具备一定认知,应加强对护士同情疲倦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利于护士了解同情疲倦的重要意义和掌握应对同情疲倦的策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应激是指一种能使机体生理或心理的某些因素失去稳态,而使机体产生疲劳的力量。护理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甚至人格异常。儿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紧张尤为突出,儿科护士既要应对学科的飞速发展,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也面临来自患儿家属的压力,以及儿科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技术的高要求等,这些致使儿科护士这一特殊的护理群体更易发生高强度的应激,也是导致儿科护理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对儿科护士发生应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同情疲劳、自我效能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信息调查问卷、医患关系问卷、同情疲劳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江苏省229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同情疲劳、自我效能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人口学变量医护人员医患关系、同情疲劳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医患关系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同情疲劳量表总分、各分量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继发性创伤应激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自我效能在医患关系和同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 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越高,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越积极正面;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越消极,就越容易产生同情疲劳。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减少职业倦怠,维护自身心身健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共情疲劳和离职意愿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以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957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其心理弹性、共情疲劳和离职意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离职意愿总分为(13.8±2.2)分,总均分为(2.3±0.4)分;心理弹性总分为(23.5±7.0)分,总均分为(2.4±0.7)分; 70.8%的护士处于中、重度共情疲劳。离职意愿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 0.05),与共情疲劳呈正相关(P 0.05),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呈负相关(P 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共情疲劳和心理弹性可解释离职意愿总变异的10.0%。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较低,共情疲劳、离职意愿较高;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心理弹性来减轻同情疲劳,从而降低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19.
肖霞  董彩梅  樊玉花 《全科护理》2016,(22):2273-2275
[目的]了解护士自我同情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自我同情量表(SCS)对某三级医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自我同情总分为88.73分±9.48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收入满意度、工作年限、职称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士的自我同情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在护士的薪酬、继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同情水平。  相似文献   

20.
自我同情是一种健康的自我态度,同时也是护士必备品质之一,帮助护士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对自我同情的概念、构成成分、测量工具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自我同情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研究方向,目的是促进国内护士自我同情能力的培养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