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空间结构理论”对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的形态、结构方式及空间品质塑造等方面作探析 ,力求从深层结构研究传统聚落环境构成的内在机制、创造理论、空间结构特征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镇聚落环境中人之行为活动与场所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建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入手,对传统村镇聚落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与场所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就其在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借鉴意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浙东宁波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宁波地区的传统聚落与民居,有江南一带的共性,如传统聚落深受风水观念影响,建筑多两层合院,粉墙黛瓦,天井不大,注重装饰,细部精雕细凿,同时受浙东学派思想的影响,在风格上又呈现出浓厚的浙东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及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些传统聚落“生长机制”中的一些内容,并阐发了当代城镇发展也应从这种“生长机制”中吸取养分以造就良性的城市发展机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研究界定了乡土聚落的概念,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气候环境特点与乡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从村落、院落、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绿洲乡土聚落在回应气候环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营造策略与适应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凝练归纳出"生土建材"、"平屋顶"、"高密度"、"窄巷道"、"深院落"、"爬山屋"、"过街楼"、"高架棚"、"花格窗"、"内向性院落"、"葡萄架庭院"、"通风墙"、"屋顶窗"、"葡萄晾房"、"土拱"、"转移生活方式"、"厚重的围护结构"、"半地下室"等具有普遍性的绿洲聚落营造模式18条.  相似文献   

6.
云南建水团山村古为彝族人聚居地,自明朝洪武以来,大量人口移民至建水后,儒化程度加大.由于时代与政治的变迁,不同民族的聚居,使其在保持伦理本位的同时有了稍许变化:在发展中保留了彝文化及原始崇拜特点,在规划上表现出精心布局的拓扑手法.这体现了汉彝二种文化的互补,形成了团山村传统聚落的特色,对识别聚落的文化基因及多样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聚居是人类古老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认识到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制约关系.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天地、日月、风云、山川等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物质成了人们“祭招”的崇拜对象,这种对自然的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积淀成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并在随后的建筑活动中成为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9.
氛围是介于主客体之间的空间感受,是人与景之间最独特的联系;空间是氛围存在的载体。在对氛围概念详细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情感设计,从空间氛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形式与情感氛围,总结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氛围特征与类型,对未来徽州乡村景观设计及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聚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发展和传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消失,其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此研究基于传统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分别对传统聚落内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特色的景观节点、历史街区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的保护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文化遗产活化载体体系;结合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原则和策略,最后明确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一般活化路径。在保护实施的过程中,对文化遗产本身及其依赖生存的空间环境都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行为规律性,以及不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为个性化推荐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提供帮助.从手机的基站位置数据中,通过聚类方法找到参考位置,并根据参考位置,将人们杂乱无章的行为转变为到达和离开的二进制时间序列.定义二进制时间序列的相似度,利用异或算法检测个体行为模式.在Reality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的营造大体包括宅居建筑,室内室外的陈设以及环境装饰三大部分,四合院的建筑环境装饰不仅流行于当时社会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而且还现体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具有传统文化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生活景观保护研究 ——以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传统聚落文化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景观和重要旅游休闲的体验景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对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从文化景观的另一属性——生活性的视角,以徽州典型传统聚落为例,梳理了宏村的文化生活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当前宏村文化生活景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文化生活景观保护的思考,以期指导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生活景观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聚落的自然生态适应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建筑生态地理区划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综合建筑学、地理学、气象学的研究,对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规律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与地理区划相吻合的一些基本聚落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皖西作为安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具有深厚的建筑文脉传承,但近年来乡土民居的发展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文脉,五种策略"的研究及设计模式,即在秉承传统文脉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设计语境,提出针对建筑的功能、空间、风貌、建构和生态的营造策略,并付诸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从观察村民在户外空间中的日常交往活动入手,结合分析村落中人的行为特征及主要活动,了解人们在不同的户外空间中的行为需求及规律特征,同时通过空间与环境构件对人行为的影响及反馈,得出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山高平坝少,水系发达,自成一地理单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移民活动决定了这一地区聚落的分布和住民房屋形式与它地不同。沿江古场镇的分布主要受到转输和煮盐业的影响,其布局受地形限制形成线性和网状结构。民居以空斗式与南方开井式为主,大山的质朴与江河的畅快有机结合,表现出强烈的山意识。这些构成了峡区极具物色的人-地地表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的营造大体包括宅居建筑、室内室外的陈设以及环境装饰三大部分。四合院的建筑环境装饰不仅流行于当时社会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而且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具有传统文化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延安市雷谷川山地型聚落为例,选取庭院为研究对象,宏观分析了黄土高原中、小流域集聚的大量村镇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在流域内部和之间迁徙的规律,探索了小流域聚落在动态整合过程中的空间形态,结果提出依托流域的串珠式结构、复合经济和能源利用的庭院规模以及依存山地自然生态的住宅密度等方面聚落生态安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