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具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18例次,均采用体外局部肝素抗凝.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滤器使用平均时间为3.4±1.5h.抗凝效果比较理想.治疗前后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0.0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抗凝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满足CBP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18例次,均采用体外局部肝素抗凝.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滤器使用平均时间为3.4±1.5h.抗凝效果比较理想.治疗前后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抗凝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满足CBP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评价单纯抗凝与血管内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方法 收集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各30例,单纯抗凝组患者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12个月;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18例)、颈内动脉溶栓(6例)、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结合颈内动脉溶栓(6例)治疗,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12个月.结果 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30例患者静脉窦主干实现再通,有2例窦内接触性溶栓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增多并发症;单纯抗凝组27例患者静脉窦主干实现再通,3例患者影像学显示再通不明显,但临床症状改善,无出血并发症.出院前单纯抗凝组患者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3.4±1.6、1.8±0.7和14.2±1.3、1.4±0.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个月随访时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恢复好于单纯抗凝组,单纯抗凝组有2例患者自觉偶发头痛,其中1例为CVST复发.结论 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CVST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溶栓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eIC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报道并分析我院治疗的2例闭塞性eICAD;Medlin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内动脉夹层的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多数研究支持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经验性应用.约30%的闭塞性eICAD在起病8 d内再通,60%~80%在3个月内再通.治疗期间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残死率在抗凝组为8.3%~14.3%,抗血小板组为7%~23.7%.结论 对存在抗凝禁忌证的eICA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益;无禁忌证者建议及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滤器置入+抗凝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收集滤器置入+抗凝溶栓治疗62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62例中,59例临床治愈,3例死亡.结论 确诊后立即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并行抗凝、溶栓、活血、化瘀等辅助治疗,可提高肺栓塞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西宁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情况,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并探讨有无改进之处.方法:对658例心脏机械辩膜术后低度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抗凝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初步总结分析适合西宁地区华法林抗凝标准,以期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结果: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1.3 ~2.2,患者发生栓塞及出血的概率较低.结论:西宁地区单纯使用华法林低度抗凝,INR维持在1.3 ~2.2是可行的,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7.
施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的病人,术后均需接受抗凝治疗.如何进行抗凝及预防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晚期死亡的重要内容.我院1989年10月~1994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01例(116个瓣),现将我们的抗凝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67例肺栓塞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和治疗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67例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根据确诊患者各种症状及体征的出现频率,寻找肺栓塞临床表现的规律;辅助检查分为常规筛查项目及进一步确诊检查,着重比较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和肺血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并比较溶栓 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发热、咯血等.常规筛查项目中,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筛查肺栓塞的较敏感但非特异的指标;进一步确诊检查中,CTPA诊断的阳性率为90.32%(28/31);ECT显像的阳性率为76.47%(39/51),肺血管造影检查的阳性率(100%)虽然高,但是因其存在风险,不易被患者接受.溶栓 抗凝治疗的总治愈率为90.62%(29/32),其中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h方案的治愈率(100%)最高.单纯抗凝治疗的治愈率(68.57%,24/35)较溶栓 抗凝治疗低,但是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1.25%)较低.溶栓 抗凝治疗后复查,PaO2和CTPA两项检查可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肺栓塞患者,CTPA是确诊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溶栓 抗凝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长期卧床及外伤手术后的患者,建议适当给予肝素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术期持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急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入院的156例老年房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长间歇,需紧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中31例服用华法林,70例未服用任何抗凝治疗,分别为抗凝组和未抗凝组.持续应用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内监测凝血酶原国际化比值(INR),并维持华法林治疗(华法林剂量1.5-6.0 mg),不调整华法令剂量,并根据INR值,将抗凝组分为A组<2.0,B组2.0-3.0,C组>3.0.分别观察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结果 持续应用华法林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6.45%(2/31),未抗凝组为5.71%(4/7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症围术期继续服用华法林是可行的,不会增加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90例,90例患者均是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对90例患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患者INR达标时间及稳定时间较短,华法林的维持量在3.01士0.04 mg/天,且患者在1年半的抗凝治疗中栓塞率仅为8.8%,出血率仅为6.6%,随着抗凝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栓塞率及出血率在明显下降。结论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该种治疗药物可作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