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空间规划是对城市不同空间的功能主体进行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以及当今的城市生活,共同构成独特的城市历史文脉。历史文脉的保护和更新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和更新,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课题。福州"三坊七巷"始建于唐朝,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建筑,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历史文脉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实施,并以此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和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资源的重要构成,也是文明价值继承与传递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城市问题:城市外貌"千城一面",个性缺失;城市内部特色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承载历史文脉的空间载体逐渐消亡.为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的传承和发掘是各城市面临的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强调了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历史场所是一个城市历史的重要传承空间,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个城市特有的路网、建筑、文脉等历史信息。文章以温州鼓楼街区和飞凤里街区为例,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分析、探索温州历史场所的现状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何郑莹 《建筑与环境》2009,3(6):177-179
保护文脉是我国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保护我国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其特殊性,文章探讨了现在所面临的特殊主客观条件,对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环境整合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言奇 《规划师》2004,20(3):81-82
城市是个不断新陈代谢的空间,所以历史环境不能就保护论保护。运用城市意象分析法、场所精神分析法、城市文脉分析法将历史环境整合到城市的空间发展中,能真正达到保护历史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胡莹 《中外建筑》2010,(12):102-104
从文脉的视角对历史街区的建设活动加以审视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将历史街区的文脉内涵从建筑观扩大至环境观,发挥城市设计在具象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中的控制作用,从文脉的视角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对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加以引导和控制,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更具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上海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如何平衡历史地块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新的难题.本文以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空间特征的分析,梳理出街区在现阶段更新中,虽然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但存在历史文脉片段化、历史建筑未被有效利用的问题.并针对该...  相似文献   

9.
历史中心区的保护包括保护中心区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格局、建筑风貌与景观和历史文脉等方面。因此历史中心区地铁站设计以保护地面街道、建筑与景观为基本,同时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本文从交通设计和保护并延续城市文脉两个角度探讨莫斯科城市历史中心区地铁站快捷、高效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区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浙江建筑》2009,26(7):1-4,12
阐述了在新区规划中保护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意义,即传承文脉和塑造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宏观布局上的三种规划策略:强化与再造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延续城市原有认知意象;用象形隐喻城市文化图形的方式来塑造特色城市空间意象;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创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原生文化生态传承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段是城市历史与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段,其中文化遗产更是承载了城市的记忆与精神。遗产旅游步道是将历史地段中一系列文化遗产按照历史进程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旅游路线。该文基于遗产保护、遗产旅游和遗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以遗产旅游步道为核心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方法,并介绍国内外若干遗产旅游步道的典型案例及其相关经验,试图为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再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地铁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目前缺乏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而对于文化遗产分布密集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地铁建设的影响尤为重大。因此文章在梳理文物影响评估提出的背景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城地铁建设项目的文物影响评估概念界定清晰,有利于更加全面的把握历史文化名城地铁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的关键问题,选择合适的评估技术路线,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我国文物影响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袁媛  徐维波  韦峰 《华中建筑》2012,(9):140-143
居住性历史街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承栽市民日常生活的有机生命体,其保护更新涉及诸多利益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应坚持原真性、积极性、多元性等原则,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该文以郑州书院街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完善步行系统、鼓励混合使用、培育街区触媒点等规划策略对历史环境和社会功能进行保护与更新;同时完善政府公共职能、明晰产权关系、推动社区建筑、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层面,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历史风貌保护体系的探索,国内已建立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的保护系统与理论,非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却一直缺乏完善的构建.建立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历史风貌保护纳入城市空间管控平台,划定历史风貌空间保护线,形成保护共识.厦门的实践是在历史风貌保护中通过对“多规合一”空间管控思维的思考,以及历史风貌保护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确立历史风貌核心保护价值,建构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完善历史风貌保护要素,建立历史风貌保护平台和设置历史风貌动态维护机制”五个规划策略,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历史风貌保护体系,并完成纳入“多规合一”空间管控体系的基础支撑工作,为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的系统性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历史风貌保护体系的探索,国内已建立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的保护系统与理论,非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却一直缺乏完善的构建.建立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历史风貌保护纳入城市空间管控平台,划定历史风貌空间保护线,形成保护共识.厦门的实践是在历史风貌保护中通过对“多规合一”空间管控思维的思考,以及历史风貌保护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确立历史风貌核心保护价值,建构历史风貌保护系统,完善历史风貌保护要素,建立历史风貌保护平台和设置历史风貌动态维护机制”五个规划策略,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历史风貌保护体系,并完成纳入“多规合一”空间管控体系的基础支撑工作,为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的系统性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爱明 《山西建筑》2006,32(22):59-60
介绍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以及层次,从地下文物、历史文化村落、旧城整体格局、历史街区等方面论述了近期内太原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总结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固现状和三种保护方案,根据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提出了加固技术、整体迁移技术和在保护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措施,从结构角度分别对五个已完成的典型工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大拆大建,是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珍惜过去,又不局限于过去,才能发展现在。在上海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保存着许多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这些资料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旦失去就很难弥补。因此,做好风貌建筑的历史考证和保护修缮是如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蔡晴  姚赯 《规划师》2004,20(9):62-65
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将景观营造与历史遗产保护相结合,“东汉笛亭”和“葫芦醉岛”两个景点均按历史典故进行设计,柯岩古八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乡居景观,石佛景区重新安排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布局,赋予古老的文物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混合使用”理念的历史街区柔性复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田银生  袁媛 《中国园林》2010,26(4):57-60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物质与文化遗留,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提出"混合使用"是历史街区柔性复兴的有效途径,并结合较为典型的广州市华侨新村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其自主型的混合使用柔性复兴现状、动力、局限性与仍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混合使用柔性复兴的策略思考的分析,认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并行的柔性复兴更为有效,应指导其向多功能合理配置发展,同时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试图得出对其复兴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