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揭示大鼠在去卵巢后不同时期腰椎松质骨微结构退变的变化特征,探讨骨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适应性代偿性变化。方法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基线组10只,其余每组均20只。实验开始时先将基线组10只处死,OVX组和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3周、15周各处死10只,留取动脉血清及腰椎标本,骨微结构、力学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较SHAM和基线降低(P〈0.05),各向异性度较基线下降(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骨小梁面积密度、骨小梁间隔和结构模型指数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血清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低于基线(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去卵巢后15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最大应力、TRAP-Sb和骨细胞密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降低(P〈0.05),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各向异性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骨小梁面积密度和厚度均与SHAM和基线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去卵巢后腰椎骨量快速丢失,骨微结构逐渐退变,而血清TRAP-5b水平下降及骨细胞密度、骨小梁各向异性度和厚度的适应性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骨力学性能的下降,有利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旋转中心微小偏移对显微CT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2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手术后3周处死,应用显微cT扫描胫骨近干骺端。手动校正以获取每次扫描的最佳旋转中心,分析各旋转中心在偏移±0.5、±1.0、±1.5和±2.0像素条件下的密度及微结构参数。结果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OVX组与SHAM组比较,表观骨密度、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明显下降,骨小梁间隔明显增宽(P〈0.05)。组织骨密度、各向异性度、骨小梁面积密度和联接密度随旋转中心的偏移下降,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随偏移幅度的加大逐渐升高。旋转中心偏移±1.5像素内,对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各向异性度和联接密度的测量无影响。而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面积密度在旋转中心偏移±1.0像素内影响较小。OVX组与SHAM组各参数随旋转中心偏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参数随旋转中心偏移服从二次回归方程趋势。通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可以获得实际旋转中心。以该中心获取的图像质量高,并能确保定量分析数据的准确。实际旋转中心与人为校正的最佳旋转中心之间存在微小差异。结论旋转中心的微小偏移对表观骨密度、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数量的测量无明显影响。组织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密度、骨体积分数、各向异性度和联接密度受旋转中心偏移影响较大。通过二次曲线方程拟合能找到正确的旋转中心,该中心与人为校正获取的最佳旋转中心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显微CT观察去卵巢大鼠胫骨近端皮质骨与松质骨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差异. 方法4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20只,于手术后第3周及第15周处死.处死后剥离左侧胫骨,行显微CT三维扫描,扫描完成后选取距生长板远端2.5 mm、层厚0.4 mm骨组织为皮质骨感兴趣区域,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7 mm、层厚1.2 mm骨组织为松质骨感兴趣区域行三维重建.获取二维最大密度投射图像及三维结构图像,并对感兴趣区的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3周时,OVX和SHAM组大鼠皮质骨面积分别为(0.43±0.13)、(0.31±0.06)mm2;骨髓腔面积(10.31±1.98)、(8.44±1.25)mm2,截面总面积(10.74±2.05)、(8.75±1.26)mm2,截面惯性矩(4.10±0.73)、(3.49±0.37)mm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15周时,除OVX组皮质骨平均厚度低于SHAM组外(P<0.05),其余各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周OVX组大鼠左侧胫骨骨丢失敏感区域内皮质骨平均厚度和皮质骨面积较3周OVX组大鼠下降(P<0.05).SHAM组15周大鼠骨内径周长、骨外径周长和截面惯性矩增大,与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OVX和SHAM组体积骨密度分别为(288.2±48.2)mg/mm3和(408.4±51.6)mg/mm3、组织骨密度(604.5±45.3)mg/mm3和(686.7±40.0)mg/mm3、骨体积分数(25.1±5.1)%和(33.6±4.1)%、骨小梁数量(6.04±2.94)个/mm和(9.85±2.83)个/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构模型指数(分别为3.11±0.36)和2.58±0.36),小梁间隔为(0.37±0.22)mm和(0.14±0.10)mm,明显高于SHAM组(P<0.05).第15周时,OVX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结构模型指数和骨小梁间隔改变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组织骨密度差别消失.OVX组大鼠15周较3周组织骨密度增加、骨小梁厚度增厚、骨小梁数量减少和骨小梁间隔增宽(P<0.05). 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胫骨近端皮质骨与松质骨具有不同的骨量丢失方式和不同的微结构改变.早期松质骨骨密度明显下降,骨微结构发生退变;皮质骨厚度减少,其微结构改变则先于骨密度的下降,骨量在去卵巢后15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将70只SD雌性大鼠分为8组,1~7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第8组行假手术。术后1—6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成骨生长肽(OGP)衍生物OOJ、OOH和H88H。术后12周股动脉放血处死,检测血(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分离股骨、腰椎检测骨密度(BMD)。发现H88H。组ALP水平较SHAM组升高(P〈0.05),各给药组ALP水平低于OVX组(P〈0.01)。各给药组腰椎BMD较OVX组均增高(P〈0.05)。认为骨质疏松症早期,以松质骨为主的部位受累为著,OGP(10—14)衍生物OOJ、OOH和H88H通过激活骨再建频率、提高骨转换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骨形成、增加BMD,以腰椎为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旋转中心微小偏移对显微CT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 2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手术后3周处死,应用显微CT扫描胫骨近干骺端.手动校正以获取每次扫描的最佳旋转中心,分析各旋转中心在偏移±0.5、±1.0、±1.5和±2.0像素条件下的密度及微结构参数.结果 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OVX组与SHAM组比较,表观骨密度、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明显下降,骨小梁间隔明显增宽(P<0.05).组织骨密度、各向异性度、骨小梁面积密度和联接密度随旋转中心的偏移下降,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随偏移幅度的加大逐渐升高.旋转中心偏移±1.5像素内,对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各向异性度和联接密度的测量无影响.而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面积密度在旋转中心偏移±1.0像素内影响较小.OVX组与SHAM组各参数随旋转中心偏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参数随旋转中心偏移服从二次回归方程趋势.通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可以获得实际旋转中心.以该中心获取的图像质量高,并能确保定量分析数据的准确.实际旋转中心与人为校正的最佳旋转中心之间存在微小差异.结论 旋转中心的微小偏移对表观骨密度、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数量的测量无明显影响.组织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密度、骨体积分数、各向异性度和联接密度受旋转中心偏移影响较大.通过二次曲线方程拟合能找到正确的旋转中心,该中心与人为校正获取的最佳旋转中心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椎骨骨密度与椎骨计量形态学指标的变化,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基础理论。方法对正常和老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椎骨使用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以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骨计量形态学指标。结果得出了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的椎骨骨小梁面积(TbAr)、骨小梁周长(Tb&#183;Pm)、骨小梁相对体积(TBv)、骨小梁面积/(骨髓面积+小梁面积),骨小梁平均厚度(HTT),骨小梁两侧的平均距离。结论模型组椎骨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细胞密度是否为衡量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指标. 方法 40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OVX+金雀异黄酮(GEN,5 mg·kg-1·d-1)和OVX+1713雌二醇(EST,10 μg·kg-1·d-1)组及假手术组(SHAM),每组lO只.手术后15周第5腰椎(L5)椎体进行压缩试验,L6椎体先行显微CT扫描测量三维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参数,然后进行疲劳损伤试验,最后行大块组织品红染色、塑料包埋和磨片.磨片标本用于微损伤、骨细胞密度检测. 结果 去卵巢后15周时,OVX组骨细胞密度为(1268.1±191.2)个/mm2,较SHAM组(1760.8±376.6)个/mm2及EST组(1550.9±202.2)个/mm2降低(F=3.531,P<0.05);OVX组最大应力为(84.4±16.9)N,较SHAM(110.3±25.6)N、EST(103.9±15.8)N及GEN组(110.1±4.9)N降低(F=9.561,P<0.05);OVX组骨小梁连接密度为(47.4±7.4)mm-3,较SHAM(71.8±16.0)mm-3及EST组(74.0±12.7)mm-3降低(F=7.635,P<0.05);OVX组骨矿含量为(6.5±2.2)g,较SHAM组(7.9±1.2)g降低(F=2.489,P<0.05);OVX组微破裂平均长度(58.1±6.8)μm,较SHAM(24.2±8.1)/Lm、EST(36.5±9.7)μm及GEN组(28.5±7.5)μm增加(F=3.179,P<0.05);OVX组骨小梁间隔(315.0±32.7)μm,较SHAM(222.5±21.7)μm及EST组(273.3±50.O)μm增加(F=7.007,P<0.05).骨细胞密度与最大应力(R2=0.7874,P<0.05)、骨小梁连接密度(R2=0.1153,P<0.05)、骨矿含量(R2=0.1309,P<0.05)呈正相关,与微破裂平均长度(R2=0.5738,P<0.05)、骨小梁分离度(R2=0.3964,P<0.05)负相关. 结论 骨细胞在维持骨力学性能中起重要作用,骨细胞密度可能是潜在的评价骨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去势小鼠在低铁环境下血清骨钙素及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12周龄C57BL/6小鼠,体重(19.5±0.5)g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低铁组(OVX+DFO),每组8只.低铁组于卵巢切除后第2天腹腔注射甲磺酸去铁胺(DFO),剂量为30 mg/kg,每周3次,共5周;模型组、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射同等刹量0.9%生理盐水,共5周;第5 周末取血后处死小鼠并分离子宫、左侧股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血清铁蛋白;分析天平称子宫重量;显微CT扫描股骨末端并取目标区进行三维重建,获取骨小梁、骨皮质三维结构图像,进行松质骨、皮质骨定量分析.结果 (1)血清骨钙素、血清铁蛋白:低铁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P<0.01);(2)松质骨、皮质骨骨密度:低铁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P<0.01),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隔低铁组显著增加(P<0.01),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低铁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DFO(30 mg/kg)可以降低去势小鼠血清铁蛋白水平和骨组织形成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显微CT(Micro-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OP)模型骨质量变化规律,明确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60只8月龄雌兔分为假手术组(A组)、卵巢去势(OVX)组(B组)及OVX+肌注甲强龙组(C组),每组20只。3组术后2、4、8、10周(各时间点兔5只)分别行腰5椎体MRS及Micro-CT扫描,检测骨髓脂肪分数(FF)和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B、C组骨髓FF值随时间呈渐进性增高,自第4周始C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1),B组则在第10周才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密度在术后第8周始明显低于A组(P<0.01),FF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连接密度及骨小梁数目呈中度负相关,与结构模型指数及骨小梁间隙呈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OVX+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OP模型兔制作方法,MRS、Micro-CT可无创性地评价OP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微构筑,联合应用可早期、全面评价OP骨量和骨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192名48~65岁绝经后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的血清MMP-2、TIMP-2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计算MMP-2/TIMP-2比值,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粗隆的骨密度,按WHO标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骨密度正常、低骨量和骨质疏松3组。结果 (1)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MMP-2的水平(1388±121)μg/L高于骨密度正常组(1126±141)μg/L(P〈0.05),而TIMP-2的水平(44.3±38.2)μg/L稍低于骨密度正常组(47、3±30.2)μg/L(P〉0.05)。(2)血清MMP-2和MMP-2/TIMP-2比值与腰椎正位和Ward三角骨密度、血清BAP和骨钙素呈负相关(均P〈0.05),和尿NTx/Cr呈正相关(P〈0.05),MMP-2/TIMP-2比值还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TIMP-2与腰椎正位和Ward三角骨密度、血清BAP和骨钙素呈正相关(均P〈0.05),和尿NTX/Cr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TIMP-2与腰椎正位骨密度和骨钙素无相关性(P〉0.05)。(3)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2和MMP-2/TIMP-2比值与腰椎正位、股骨颈和Ward三角骨密度、血清BAP和骨钙素呈负相关(均P〈0.05),和尿NTX/Cr呈正相关(均P〈0.05),TIMP-2和Ward三角骨密度和BAP呈正相关(均P〈0.05);在低骨量组中仅MMP-2与腰椎正位和Ward三角骨密度、骨钙素呈负相关(P〈0.05),和尿NTX/Cr呈正相关(P〈0.05),MMP-2/TIMP-2比值与Ward三角骨密度和血清BAP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MMP-和MMP-2/TIMP-2比值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BAP、骨钙素和尿NTX/Cr具有关联性,血清MMP-2和MMP-2/TIMP-2比值增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和正常状态下椎体松质骨的微观结构改变,分析其对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只4月龄雌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6只。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显露双侧卵巢。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取尾椎(L_(4-7))行Micro-CT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去卵巢6个月后,OVX组大鼠体积骨密度(vBMD)和组织骨密度(tBMD)较Sham组显著降低,松质骨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BV/TV)和数目(TB.N)都明显低于Sham组,骨小粱表面积密度(BS/BV)、结构模拟指数(SMI)和间距(Tb.Sp)显著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骨小梁厚度(Tb.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去势6个月后,OVX组大鼠骨质生物力学性能显著下降。骨小梁力学性能与骨小梁体积分数(Adjusted R~2=0.750和数目(Adjusted R~2=0.861)呈正线性相关,而与结构模拟指数(Adjusted R~2=0.716)和骨小梁间距(Adjusted R~2=0.830)呈负线性相关。结论松质骨骨小梁微观结构的改变可影响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在铁过载状况下骨转换和骨密度变化,探讨铁过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作用.方法 将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平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去势基础上2种剂量枸橼酸铁铵组(FAC)干预组,即低剂量枸橼酸铁铵干预组(FAC1组)、高剂量枸橼酸铁按干预组(FAC2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周分别用枸橼酸铁铵90(FAC1)和180 mg/kg(FAC2)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9周,OVX组和 Sham组按同样方式和频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9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清铁、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钙素(BGP)含量.用肝脏Perl's法铁染色,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胫骨铁含量,观察股骨病理改变,并对股骨远端Micro-CT行三维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去势后血清铁含量、肝脏普鲁士蓝铁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胫骨铁含量显著下降;与Sham组、OVX组比较,FAC1组、FAC2组血清铁、胫骨铁含量升高,肝脏蓝染铁颗粒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β-CTX、BGP高于Sham组(P<0.05),FAC1和FAC2组较OVX组β-CTX增高(P<0.05);但BGP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铁干预组骨小梁形态结构稀疏,间距增大.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去势后铁干预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下降(均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各向异性度(DA)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大鼠去势后合并铁过载促进骨吸收,使骨小梁结构进一步稀疏,骨质密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NYL)皮埋剂对卵巢切除(OVX)大鼠骨量的影响。为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用DEXA分别测定假手术(Sham)组、卵巢切除(OVX)组、卵巢切除加左炔诺孕酮皮埋剂(LNG)组、卵巢切除加LNG皮埋剂和NYL皮埋剂(LNG+NYL)组及OVX加NYL皮埋剂(NYL)组大鼠的活体和离体骨密度(BMD),并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尿吡啶啉/肌酐(Pyr/Cr)进行检测。结果:与Shasm组比较,OVX组和LNG组大鼠全身,腰椎活性BMD和腰椎,股骨整体及各兴趣区(除第3兴趣区)、胫骨整体及干骺端第1兴趣区离体BMD均显著下降(P<0.05-P<0.01),而血清ALP和尿Pyr/Cr增高,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LNG+NYL皮埋剂组和NYL皮埋剂组BMD较OVX组增加,在许多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BMD与Sham组接近,而它们的血清ALP和尿Pyr/Cr较OVX组下降(P<0.05-P<0.01)。结论:LNG皮埋剂不能阻止OVX导致的骨丢失,NYL皮埋剂有保护OVX大鼠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总黄酮促进去卵巢大鼠骨组织Cbfa1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SD大鼠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淫羊藿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对尼尔雌醇组和淫羊藿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mg·kg^-1·周^-1)和淫羊藿总黄酮(40,80和160mg·kg^-1·d^-1)治疗12周后,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浓度;处死各组大鼠,直接从头盖骨中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bfa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淫羊藿总黄酮可以增加去卵巢大鼠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均P〈0.05),但不增加血清雌二醇的水平(P〉0.05)。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Cbfa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淫羊藿总黄酮可以促进骨组织中Cbfa1mRNA的表达,以淫羊藿总黄酮高剂量最为显著(P〈0.01)。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淫羊藿总黄酮促进骨组织Cbfa1表达,从而调节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IGF-1等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LEP)与细胞因子及骨密度的变化及其关联。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速率法检测65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E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索2(IL-2)、雌二醇(E2)、睾酮(T)和血脂水平,同时行骨密度检测。结果老年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组LEP水平均较青中年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不同程度增高(P〈0.01,P〈0.05),两组患者IGF-1和IL-2水平均明显低:F青中年对照组(P〈0.05,P〈0.01);骨密度值亦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P〈0.01,P〈0.05)。相关实验显示,LEP与E2、T、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IGF-1与E2、T、骨密度则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LEP与细胞因子的代谢紊乱是造成骨量减少和骨形成障碍的重要因素,LEP、IGF-1、IL-2与其他与骨代谢有关指标对辅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Micro-CT技术,建立一种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为进一步进行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的药物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和OVX+碘乙酸钠(OVX+MIA)组。去卵巢手术4 w后,在Sham和OVX组大鼠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而OVX+MIA组大鼠注射碘乙酸钠(40 mg/ml)。碘乙酸钠注射12 w后处死取材,取右侧股骨和胫骨进行Micro-CT扫描和重建。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和OVX+MIA组大鼠股骨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连接密度均明显减小(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指数模型均明显增大(P<0.01)。与Sham组比较,OVX+MIA组胫骨关节面内侧软骨厚度、软骨体积分数明显减小(P<0.05,P<0.01)。结论利用双侧OVX手术和膝关节腔中注射MIA可制备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而单纯双侧OVX手术不能制备骨质疏松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性大鼠去卵巢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对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采用3个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势组,每组各20只。术后饲养4、8、12和16周后,每组分别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处死前股动脉取血,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量雌二醇(E2)含量;取完整膝关节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0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的形态学改变,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关节软骨厚度、关节软骨平均吸光度值(MA值)及软骨下骨厚度进行测量。结果雌性大鼠去势4、8、12、16周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去势8、12、16周后大鼠股骨关节软骨厚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胫骨关节软骨厚度在去势4、8、12、16周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雌性大鼠去势4、8、12、16周后,股骨、胫骨关节软骨蕃红0染色的MA值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去势12、16周后股骨关节软骨下骨厚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胫骨关节软骨下骨则在去势后4、8、12、16周后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雌性大鼠去卵巢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出现退变,蛋白聚糖含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山羊双侧卵巢切除 (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 (PMO)动物模型 ,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OVX山羊对四环素 雌酮 (XW 63 0 )的治疗反应。方法  3 1只雌性山羊随机分成 4组 ,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VX术后 6个月组、XW 63 0治疗 6个月组。在处死前第 2 1天和第 9天 ,给山羊口服四环素以标记骨组织和进行动力学研究。制备山羊髂骨不脱钙骨切片 ,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 ,观察各组髂骨骨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 ,OVX术后 6个月组的骨小梁体积比全部骨组织体积 (TBV/TTV)、骨小梁体积比海绵骨体积 (TBV/SBV)、平均骨小梁板厚度 (MTPT)、四环素双标线距离 (DDL)、平均类骨质宽度 (MOSW )、骨矿化沉积率 (MiAR)和组织水平的骨形成速率 (Svf)显著减少 (Svf:P <0 .0 5 ,其余各参数 :均P <0 .0 1) ,骨小梁表面比体积 (S/V)则显著增加 (P <0 .0 1) ,说明OVX山羊骨量丢失 ,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小 ,骨小梁厚度下降、连接性降低 ,骨转换率降低 ,激活频率减慢 ,骨形成明显减少 ,表现为低转化骨质疏松的骨代谢特征。以上结果提示 ,骨质疏松山羊模型复制成功。与OVX术后 6个月组相比 ,XW63 0治疗 6个月组的TBV/TTV ,TBV/SBV ,MTPT ,DDL ,MOSW ,MiAR和Svf显著增加 (均P <0 .0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骨灵片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OP)大鼠腰椎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以及生物力学影响,进一步探讨补肾中药治疗OP的机制。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OVX组、骨灵片低、中、高剂量组和雌激素组,每组各6只。试验4个月后采用骨形态计量学检测腰椎骨的动静态参数,生物力学凹入法检测腰椎的最大载荷和刚度。结果①与OVX组比较,骨灵片各剂量组和雌激素组的骨小梁分离度、骨形成率(BFR/BS、BFR/BV)、每mm破骨细胞数均有显著下降(P〈0.01);骨灵片中剂量组BFR/TV和中高剂量组的骨矿化沉积率(MAR)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骨灵片中高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厚度和数量显著升高且中剂量组的骨小梁厚度比雌激素组有显著增加(P〈0.05);②生物力学上,与去卵巢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骨灵片各剂量组的刚度以及骨灵片中高剂量组的最大载荷均有显著升高(P〈0.01)。骨灵片高剂量组在最大载荷上的提高较雌激素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中药骨灵片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降低骨转换,使骨结构得到改善,并明显增加骨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胎肾细胞悬液对去势大鼠骨保护素(OPG)在股骨干骺端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OVX组、OVX+ E2组,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E2及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观测各组大鼠OPG在股骨干骺端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小梁稀疏,排列紊乱,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P<0.O1),AKP、TRAP均明显升高(P<0.05),OPG在股骨干骺端关节软骨、骺板下初级小梁骨的表达均有升高趋势(P>0.05);与OVX组相比,OVX+ E2组、OVX+T组骨小梁排列相对整齐,密度、厚度明显增加,E2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AKP、TRA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OVX+ E2组各部位OPG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OVX+T组各部位OPG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 >0.05);OVX +E2组与OVX+T组比较,血清E2、AKP、TRAP水平,各部位OPG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胎肾细胞悬液可通过调控OPG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