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从1975年发现脑啡肽以来,已分离出许多阿片肽,如β-内啡肽、强啡肽_(1~17)(dynorphinl-17)及E肽(Peptide-E).在这些肽的N端均含有甲硫-脑啡肽或亮-脑啡肽的序列。近来已经知道所有阿片肽源于三种不同的蛋白质前体.垂体内有ACTH及β-内啡肽的共同前体(原-阿片黑色素皮质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在肾上腺髓质中有甲硫-及亮-脑啡肽的共同前体(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这些前体的详细  相似文献   

2.
在清醒自由活动的SD雄性大鼠中,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胃泌素释放肽(GRP)0.7和2.0μg后,兴奋前叶垂体β-内啡肽(β-EP)的静启分泌;2.0μg GRP可进一步兴奋限制性应激引起的β-EP释放。上述两个剂量的GRP都抑制催乳素(PRL)的静息分泌和应激时PRL的释放。 在离体培养的前叶垂体细胞中,0.5和1.0μg的GRP都兴奋B-EP和PRL的分泌。结果提示,GRP抑制PRL释放的作用地点在下丘脑,而GRP兴奋β-EP释放的作用地点可能在下丘脑或直接作用于垂体。  相似文献   

3.
胃泌素对垂体前叶催乳素和β—内啡肽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清醒自由活动的大鼠第三脑室内微量注射不同剂量的胃泌素(G-17).观察到1μg和5μg的G-17都抑制催乳素(PRL)的静息分泌,5μg G-17还可显著地抑制限制性应激时PRL的释放。1μg的G-17对β-内啡肽(β-EP)的静息分泌和应激释放都无明显-影响.但5μg的G-17既兴奋β-EP的静息分泌,也进一步兴奋限制性应激时β-EP的释放。离体实验的结果表明:0.05、0.5和1.0μg的G-17均增加体外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PRL的分泌,且呈剂量相关效应;0.05和0.5μg的G-17不影响离体垂体前叶细胞β-EP的分泌,当G-17剂量达1.0μg时才显著增加离体垂体前叶细胞β-EP的分泌。上述结果提示,胃泌素抑制PRL的释放可能是通过下丘脑机制,因为胃泌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前叶细胞兴奋PRL的分泌:一定浓度的胃泌素无论中枢或外周的作用都兴奋β-内啡肽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Matsamura 等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发现成人胃窦含有β-内啡肽样物质。Polak 等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见到成人胃窦粘膜中有脑啡肽样免疫反应细胞,但未发现内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胃窦是否有β-内啡肽细胞进行了观察。标本为25例3~10月胚胎和5例1~6天新生儿的胃窦前壁,10%福尔马林或 Bouin 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5μm。按 Sternberger PAP法显示β-内啡肽细胞(β-内啡肽抗血清由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提供)。用 PBS 分别代替Ⅰ、Ⅱ和Ⅲ抗血清作方法对照,并用人胚胎垂体作β-内啡肽阳性细胞对照。  相似文献   

5.
甘丙肽(GAL)和胆囊收缩素(CCK)对垂体前叶催乳素和β-内啡肽释放的影响许荣 ,周远征,黄曼影,单惠敏,郭传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北京100005)本工作通过在体(invivo)和离体(invitro)实验,探讨甘丙肽(gal?..  相似文献   

6.
β-内啡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Grube等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报道在胰岛与垂体内发现β-内啡肽,Forssmann 等和Dockray 则分别在1977年和1987年发现它也存在于胃肠胰系统。本文对人胰岛β-内啡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所用材料为7例60~70岁人的尸检胰腺体部。Bouin 液  相似文献   

7.
β-内啡肽(β-endorphin)是主要由垂体产生的吗啡样物质,具有镇痛、催眠、欣快及影响行为等作用。近来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发现电针后,大鼠垂体吗啡样物质减少;电击鼠足,血浆内β-内啡肽浓度上升5~6倍,并导致止痛;在慢性疼痛及妇女分娩时,垂体内啡肽大量排出;针刺可促使内啡肽的释放,并可达到镇痛。某些学者(Pelletier,Guillomin)最近应用电镜免疫酶组化法及未标记抗体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继脑啡肽和β-内啡肽的发现之后,Go-ldstein等于1979年由垂体提取出另一种以亮啡肽为N末端的内源性阿片样肽——强啡肽。这种十七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尤以下丘脑和脊髓为著。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树腺垂体β-内啡肽的细胞,结果表明: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散在分布于垂体前叶,而中间叶则全部细胞都有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电镜观察到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定位于分泌颗粒内的小颗粒上和粗面内质网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寡聚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其神经毒性的分析。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出逃避潜伏期少于60 s的6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Aβ_(1-42)纤维体组、Aβ_(1-42)寡聚体组。用脑立体定位仪将Aβ_(1-42)寡聚体或纤维体分别注入AD模型鼠的双侧海马,PB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AD模型建立后第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然后在麻醉条件下断头取大脑皮质和海马,冷冻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和PBS对照组相比,Aβ_(1-42)寡聚体组和Aβ_(1-42)纤维体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均延长,Aβ_(1-42)寡聚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Aβ_(1-42)纤维体组;Aβ_(1-42)寡聚体可导致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核呈黑紫色,染色质边集,Aβ_(1-42)纤维体对神经元损伤较寡聚体轻。结论:Aβ_(1-42)寡聚体海马内注射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毒性,且Aβ_(1-42)寡聚体较Aβ_(1-42)纤维体神经毒性要强。Aβ_(1-42)寡聚体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β-淀粉样肽(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淀粉样肽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β_(25-35)体外处理SH-SY5Y细胞诱导细胞损伤模型,应用PC和(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内源性抑制剂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干预。设立对照组、Aβ_(25-35)组、不同浓度PC+Aβ_(25-35)组、Dkk1组和Dkk1+PC+Aβ_(25-35)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Aβ_(1-42)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_(25-35)可使细胞活力降低(P0.05),可降低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细胞中Aβ_(1-42)分泌(P0.05)。PC干预可改善Aβ_(25-35)导致的细胞活力降低(P0.05),增加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减少Aβ_(1-42)分泌(P0.05)。应用Dkk1后,PC提高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及降低Aβ_(1-42)分泌水平的能力下降(P0.05)。结论 PC可抑制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Aβ_(1-42)生成,该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β-内啡肽(β-EP)是一种有明显吗啡样生物效应的内源性鸦片肽,已经证实其在疼痛的感受、应激和高级脑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明确继发性颅脑损伤病人血中β-内啡肽的含量变化及探讨纳络酮对β-内啡肽受体的拮抗作用,我们对68例颅脑损伤病人血清β-内啡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HRP-SpA法、免疫酶电镜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大鼠垂体β-内啡肽样免疫反应性(β-EP-IR)进行了观察,对β-内啡肽样物质含量在昼夜中的变化,进行了形态学的半定量分析和定量测定,并对其昼夜节律与痛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β-EP-IR阳性反应位于垂体中间叶所有的细胞内。前叶中β-EP-IR阳性细胞数目较少,呈散在性分布。后叶内未见β-EP-IR阳性反应。免疫吸收阻断实验和正常兔血清对照实验均呈阴性。电镜观察β-EP-IR阳性呈高密度细小颗粒,多位于ACTH细胞胞质的分泌颗粒内,有时游离散布于胞质中。对90例大鼠的观察,其基础病阈和垂体β-EP-IR含量均有昼夜节律变化(P<0.05),且二者变化节律呈正相关关系(r=0.934,P<0.005)。在16~24时为高峰期,以20时最高;在4~12时为低峰期,以4~8时最低。本文的结果提示,大鼠的基础痛阈,随着垂体β-EP-IR含量的变化而变动。  相似文献   

14.
海马是边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属古皮层范畴。其生理功能至今了解有限。鉴于神经内分泌激素有关脑肽(神经肽),包括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具有维护和调控多器官功能的重要生理效应和病理影响。β-EP分布尤为广泛,以下丘脑或垂体含量最丰富。但有关边缘叶海马β-EP应变活力专  相似文献   

15.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浆β-EP RIA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内啡肽(β-Ep)是内源性阿片肽之一,来源子前阿黑皮素原(POMC)系统,主要分布于下丘脑和垂体,血浆中的β-Ep主要由垂体释放而来。在各种应激状态下(缺氧、休克、疼痛等)β-Ep大量释放并严重抑制呼吸。阿片受体阻滞剂纳络酮可逆转β-Ep所致的通气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_(1-42))在不同聚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方法:制备寡聚体:用六氟异丙醇溶解Aβ_(1-42)单体,通风干燥后重悬于二甲基亚砜,以PBS稀释后4℃孵育24 h;按常规方法制备Aβ单体和纤维体;用AFM的轻敲模式及相位成像技术观察不同聚集状态Aβ的形态结构,并与单体和纤维体进行比较。结果:在制备寡聚体样本中,可观察到不同形状的Aβ_(1-42)聚集体,包括球状寡聚体、环状结构、初级原纤维、成熟原纤维体等。初级原纤维呈串珠样链状结构,成熟原纤维呈致密的绳状结构。寡聚体高度为2~6nm,均值为4.39 nm;原纤维的长度约1μm,高度为1.5 nm~4 nm。单体分布均匀,呈颗粒状,平均高度为0.65±0.16 nm。纤维长度为2μm以上,高度为2~4 nm。结论:1用AFM可观察到Aβ单体、纤维和不同聚集状态的中间体,AFM技术是研究蛋白质聚集过程中动态变化的较好工具;2Aβ经PBS处理,可孵育出多种Aβ_(1-42)中间体:球状体、环状结构和原纤维;3本实验将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治疗AD新疗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表达αβ受体的T 细胞识别抗原肽段时必须同时结合位于其他细胞表面膜上的Ⅰ或Ⅱ类MHC。为了阐明游离β_2-微球蛋白(β_2m)在形成有功能的Ⅰ类三聚体(肽类/Ⅰ类MHC/β_m)的作用,进行无细胞系统的实验,先将可溶性H-D~d 包被塑料板孔内,然后再加入肽类(p18—相当于HIV-1gp 160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β类珠蛋白基因的排列为5’-ψβ_2-(?)-Gγ-Aγ-ψβ_1-δ-β-3’(ψβ_1和ψβ_2为假基因),全长约65kb。β类珠蛋白基因具有遗传异质性.在正常情况下,某些核苷酸位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构成β类珠蛋白基因多态性。此种多态性对β珠蛋白的合成并不产生影响,只是作为一种遗传标志而已。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写为β地贫或β~(thal))除了β珠蛋白基因(简写为β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或旁侧序列发生特异性突变或部分缺失(它  相似文献   

19.
疼痛可引起脑啡肽及垂体内啡肽的释放,已知这些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与吗啡具有类似的镇痛作用。最近Rossier用放射免疫法研究,发现垂体神经叶内有亮氨酸-脑啡肽(亮-脑啡肽L-EnK)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甲-脑啡肽M-EnK)存在,前者含量较少,后者含量较多,其比例为1:3;并指出这些脑啡肽是集中在下丘脑垂体束内,该纤维投射至神经叶。但是在神经叶内缺乏β-内啡肽。脑啡肽与后叶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脱水时,神经叶内的亮-脑啡肽和加压素同时下降,并认为神经叶内的脑啡肽有调节垂体后叶激素分泌的功能。Marina又证明垂体后叶激素的释放受垂体中叶内吗啡样物质的调节,中叶内吗啡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中孕晚期孕妇静态和动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等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孕期为24~ 26周孕妇共135例,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计算并比较两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有无妊娠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静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P =0.005)和-0.277(P =0.001),均为弱负相关.妊娠糖尿病组动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P =0.002)、-0.365(P =0.008),为低度负相关;与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560(P <0.001),为显著负相关.结论 中孕晚期孕妇的动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骨合成代谢、骨分解代谢的相关标志物存在负相关性,且此相关性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