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两段重要的回忆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的建设校址,有两段重要的历史故事,对我们的设计产生了影响,也给出了"建议"。1.1"甲于一省"的钟吾书院建设用地所在位置,是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钟吾书院的原址。这所书院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支撑了宿迁乃至苏北清代科举取仕教育,当时有"甲于一省"的评价,以儒学培养人才,对传播儒学、教化民众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仁不让地成为宿迁文脉的发端地。建国之后,这所书院改为师范学校,后又改为马陵中学,马陵中学迁离此地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
《琵琶记》被誉为是"南戏之祖",在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琵琶记》在人物形象刻画、剧情设置上都有着一些需要考究的问题,其中蔡伯喈的形象一直以来颇具争议,在故事不断流传的过程中,蔡伯喈的形象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从元末时代背景、高明生平经历及思想这两个方面探析蔡伯喈这个人物形象设置的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琵琶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清代甘肃平凉柳湖书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古代书院以"鼓舞人才,振兴文运"[1]为目的,因"地灵人杰"的理念及文人对读书环境塑造人格精神的信仰而讲究选址,故而很多书院都营建在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之处。中国古典园林因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伴随着清代经济之发展,书院园林亦同此种理念与信仰一道而更多的应用于书院生活当中。由于具有了"书院"这种独特的功能支撑,形成了书院园林这一独具个性,并结合书院精神的特殊园林形式。再进一步融合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喈喈揭示报     
《建造师》2003,(14)
《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杂志社全体员工忠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在预防非典的同时不要忘记工、学习、游戏!北京目前虽然已经度过了非典的高发期,但是在精神上仍旧不可松懈,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相似文献   

5.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庐山五岳峰下白鹿洞书院、岳麓山下岳麓书院、中岳嵩山南麓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应天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书院,它们作为儒学思想的传播基地,其建筑形制与布置不同于一般的府邸宅院,讲求"文以载道",追求朴实无华、质朴庄重,亦称之为"文人建筑".其中岳麓书院是儒家理学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与基地,至今仍是一座"活"的书院.自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立以来,千年弦歌不断,培养着无数学者士子;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与张栻在此"论中庸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其后更是达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舆止冠冕塞途","坐不能容","一时舆马之众,饮马池水立涸"之盛况[1].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书院是科举时代的高等教育机构,"课试"是书院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清代书院的"课试"分为"官课"和"师课"。"官课"由官员主持,是书院官学化的表现,是书院办学质量的外部衡鉴手段;"师课"由书院教师主持,是书院教学质量的过程化评价方式。清代书院"课试"在教学目标、过程评价、学业标准等方面对现代大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竹山书院略觑我国书院园林的环境特色及文化内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成部分,它在借鉴私家园林与寺观园林的基础上,升华出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竹山书院位于歙县雄村,是徵州府六县54所书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从竹山书院研究中略觑书院园林的概念,并对其选址考究、风格淡雅、空间统一、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园林环境特色和"礼乐"格局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其斯文品格背后的"和谐自然""善美同意"和"雅俗共赏"等文化内在.希望能够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为今所用,并为书院园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5)
通识教育背景下,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应运而生。书院制改革体现"以生为本",也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因书院制改革尚未完善,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师生对书院的归属感不强,常常陷入一种矛盾和不安状态;"行政管理"和"通识教育"的关系没完全捋顺,学生仍旧习惯处在传统被管角色中,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高校除了进行课程内容上的改革,同步推进的还有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进行了书院制的探索和实践。解决书院制实践中的难题,务必需融会贯通,理顺三大关系:一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真正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二是学院和书院的关系,打破传统科层制管理;三是教育和管理的关系,做好管理的同时实现书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村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教育类建筑,但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遗留下来的传统乡村书院日益凋零,被逐渐闲置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文章通过引入活态保护理念,注重书院的发展活力,从当代乡村居民的使用需求出发,提出对乡村书院的再利用活化策略,旨在通过乡村书院这一物质空间载体作为"触媒"元素,重新激活当代乡村公共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资讯     
《Planning》2016,(24)
<正>"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召开由中国书院学会、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七宝阁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日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是"家教、家训、家风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论坛执行主席、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提出,家风家教养孝子,家风家教出贵子,好家长带出好家风、好家教。民族复兴,当从家教开始。(来源:人民网)  相似文献   

11.
吉安地区位于赣中地带,依托赣江水道,经济发达,且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观念。因此,该地区民间教育发达,产生了大量的民间书院与私学。乡村书院是民间书院的一种,在民间启蒙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私学是另一种民间办学的教育机构,与乡村书院性质类似,二者在空间与实体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吉安地区乡村书院与私学的案例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总结出私学的衍化过程,并对私学到乡村书院的建筑形态衍化进行了解析,以期论证二者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集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教育组织,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近千所书院,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书院"。目前普遍认为"四大书院"分别为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书院,这四大书院唯有岳麓书院绵延至今,文脉从未断绝。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了岳  相似文献   

13.
书院之名始于唐,初始功能为藏书、修书。"书院"一词由"修书院"简化而来,集贤书院承丽正书院,功能已不局限于藏书修书,也成为格调高雅的文化聚会场所。宋代以来,书院的核心功能始确立为教学育人,并因之备受文人推崇,迅速在民间普及。在整个汉字文化圈中,书院在人才教育与文化传承上居功甚伟。中国之外,书院讲学育人模式亦在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生根发芽。李朝时期,书院模式传入朝鲜半岛,担负起培养和集结儒生的使命,在强化氏族团结、为家族培养人才并争取政治利益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江户时代,书院传至琉球群岛,促进了日本的基础教育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支撑了日本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位于江西九江市的白鹿洞书院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可谓书院园林之典型,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现存的白鹿洞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归纳法与实地调研法,梳理其历史沿革,剖析其总体布局与造景手法等园林意匠。结果表明:(1)具明确的祭祀、藏书、讲学、游憩与生活等功能分区;(2)儒家的"天人合一"与道家的"山林隐逸"和"法天象地"等人文思想体现于书院的相地选址与空间布局等方面;(3)布局上采取轴线构图、五路平行并列的空间处理,营造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与开合收放的有序空间;(4)通过景题、匾额、楹联与石刻等点景手法,为景点增添"诗情画意",彰显浓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5.
采蘩祁祁     
<正>[设计师解析]"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都会区里最珍贵的无疑是绿树郁郁,鸟语细碎的一抹风景。为了打开窗时看见的不是灰暗的建筑与天空,为了能呼吸到清新纯净的空气,为了一片葱郁的树海,屋主的希冀终究是与自然和谐共存。设计单位珥本设计项目名称植物园李宅李宅项目地址台中市西屯区项目面积198m~2主要材料铁刀木木皮、橡木木皮、意大利环保漆、镀钛金属板、大理石、马赛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书院园林变迁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凝固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缩影,士人的文化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书院才能展开,这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书院的建筑与园林。书院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园林类型,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游赏性质的园林,而是具有独特的教化育人的功能,园林融入了士人及其时代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人生理想和情感需求,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文化缩影。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书院园林历史变迁的梳理,总结书院园林变迁的历史规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望能为书院园林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也正是梳理书院园林变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官办教育建筑的最早"原型"之一,历经千年,是惟一延用至今的"活的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作为岳麓书院的一部分,秉承书院建筑"藏之名山,纳于大麓"的设计哲学,提取书院建筑中"斋"的空间形式意象,即通过"天井"组织空间序列及流线,既解决了通风、采光、排水等日常性问题,又将自然景观重新分割,以片断化的方式植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书院是古代东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学府,其建筑空间形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本文从书院建筑本体与书院文化脉络入手,通过对传统书院的空间特点进行深入解析,探索在古代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书院空间演化历程,进而归纳出"礼乐相成"的传统书院空间模式与深层文化内涵。把握书院建筑精髓、传承书院空间文化内涵,将有助于当代大学校园找到真正具备文化意义的发展道路,并对继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正如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一样,每个中国文人心中都有一个书院复兴梦。自宋代兴起的书院,在几千年间撑起了中国文人一个悠长深沉的儒士梦,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期望。《论语》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文献通考》曰:"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书院自诞生之日起,即与士和士子精神产生了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文人士大夫自由活动的文化场所,其最初源于私人讲学,唐五代时期初具规模,后经发展在宋代形成完备的营建体系和制度体系。书院园林伴随着书院的产生而出现,最初诞生于山水林泉之间,经历了由萌芽期山间授徒到兴盛时期作堂湖山的发展演变过程,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通过对中国传统书院园林早期历史变迁的梳理,总结早期书院园林变迁的历史规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望能为书院园林的研究有所借鉴和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