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除行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其并发症使用各种护理措施。结果:经1疗程治疗及护理,10例病人8例完全康复,2例显效。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及早合理用药治疗及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1 病例 患者 ,女 ,6 2岁 ,因左侧头面部发生水疱 ,口腔糜烂伴疼痛 4天于 2 0 0 2年 4月 2 2日以“带状疱疹”收入院。患者于 4天前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头顶部、鼻旁、口腔左上腭部、牙周疼痛、麻木感 ,随即出现群集针头大丘疹迅速变为水疱 ,1天后又出现咽部疼痛、耳鸣、眼睑水肿 ,病情逐渐加重。发病以来 ,无发热、畏寒、食欲欠佳 ,二便如常 ,而于 2 0 0 2年 4月 2 2日就诊。体检 :颏下淋巴结肿大 ,无压痛。皮肤科情况 :于头顶部、鼻旁可见群集小水疱 ,基底红 ,疱壁发亮 ,疱液清。眼睑轻度水肿 ,口腔左上腭部片状糜烂 ,咽部充血 ,扁桃体无…  相似文献   

3.
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杨磊,苏长海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56603)头面部带状疱疹(HZ)由于解剖学关系特殊,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情严重,预后凶险。近年来作者对64例头面部HZ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头面部带状疱疹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顾性分析96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96例患者,男女之比1:1.09,平均发病年龄54.2岁。好发于春夏季,67.71%有明确诱发因素。皮损分布于三叉神经(81.25%)、面、听神经(16.67%)。除寻常性(59.38%)外,还有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和泛发性。并发症有疱疹后遗神经痛、面瘫、Ramsay-Hunt综合征和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等。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重,并发症多。抗病毒治疗是关键,适时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5.
头面部带状疱疹疼痛剧烈并发症多。我科自 1993年至今收住 30例患者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4 8 2岁 ,病程 :5~ 14天 ,平均 5 8天 ,男 18例 ,女 12例 ,伴高血压者 9例。1 2 临床表现 均诊断为头面部带状疱疹 ,均伴有同侧角(结 )膜炎 ,均伴同侧耳后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2 治疗方法2 1 全身用药 病毒唑 0 5g、VitC3 0、先锋霉素V 3- 4g、地塞米松 7 5 - 10mg (逐渐减量 )静滴 ;肌注 :VitB110 0mg、VitB12 5 0 0mg、每日一次、丙种球蛋白 :30 0mg三天一次 ,高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得宝松在缓解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得宝松的为A组,不用得宝松的为B组,A、B两组除应用得宝松外其他治疗均相同。结果对A、B两组在皮损消退天数、疼痛减轻时间及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除皮损消退天数外,另三项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得宝松在缓解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作用明显,可在临床上应用于早期无激素禁忌证患者,以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例 1,患者 ,男 ,4 3岁 ,左侧头皮及额部簇集性水疱伴疼痛 5天 ,加重伴发热头痛头晕恶心 2天 ,于 1999年 6月2 0日来诊。体检 :体温 38.5℃ ,急性病容 ,内科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左侧头面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支 )分布区布簇集性绿豆大水疱 ,基底红晕 ,左眼上、下眼  相似文献   

8.
头面部带状疱疹受累的颅神经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如治疗护理不当,常产生较严重眼、面、耳部并发症。收集1998~2002年住院资料完整的96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病例,总结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选用更昔洛韦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G)治疗重症头面部带状疱疹10例(简称更组),并与阿昔洛韦联合IVIgG治疗19例(简称阿组)对照。10天为1疗程。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疗后第3天、第5天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更组明显优于阿组。P分别<0.01,<0.01,<0.05,<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 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不同年龄组肌电图特征。方法 : 对门诊确诊的 6 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按不同年龄段的临床表现与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 患者发病前诱因以发热、感冒、过度劳累为多 (6 4 % ) ;发病以先有神经痛而后发疹者为最多见 (72 % ) ;在肌电图检测中 ,瞬目反射异常阳性率最高 (5 9% ) ,其次为异常自发活动 (37% )、混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异常 (2 1% )、MCV异常 (12 % ) ;在上述四项检测中 ,除CMAP异常中各年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三项中均以 >6 0岁年龄组最高 ,4 1~ 6 0岁组次之 ,≤ 4 0岁组最低 ,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 肌电图是检查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肌肉是否受累的主要手段 ,其中以瞬目反射异常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头面部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VAS7分以上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前进行VAS评分,并于末次阻滞后1、2、4周进行随访并作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在首次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5分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第二天随访VAS仍在5分以上者作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阻滞,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而复发性带状疱疹却相对少见。现将2002年3月~2006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8例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皮肤血管肉瘤为一罕见的恶性内皮细胞瘤,临床上通常分三型,即①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②淋巴水肿继发性血管肉瘤,③放射线治疗后血管肉瘤,其中以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较常见。本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且易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因头顶部出现浸润性斑块,伴瘙痒、糜烂、渗液3个月,于2004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甲盖大小暗红色浸润型斑片,皮损逐渐增大,并伴有瘙痒及渗出。既往身体健康。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右颌下淋巴结肿大如花生米大小,质较硬,无压痛。皮肤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80岁。头面部出现簇集血疱样皮疹40d。皮损组织病理:可见不规则的血管腔,管腔由内皮细胞排列而成,内皮细胞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查:CD31,CD34,Vimetin(+)。诊断:头面部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头顶、额部、右侧颜面部弥漫性红色肿块浸润,局部溃烂结痂。皮损病理活检示光镜下可见真皮内大量瘤细胞浸润,有典型的核异型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瘤细胞CD31(++++)、Vim(+++)、S-100少数阳性,而HMB-45(-)、CD-30(-)、CD-34(-)、CD-68(-)、CD23(-)、CK7(-)。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最终诊断:特发性头颈部皮肤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6岁。头面部红斑2月余。皮肤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形状不规则裂隙状血管腔,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有异型性。免疫组化:CD31(+)、CD34(+)、von Willebrand因子(+)、CollagenIV血管壁(+),Ki-67阳性率8%。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为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18.
45例带状疱疹并脑膜脑炎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汇集了山东省12家省市级大医院皮肤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共有45例,从临床及实验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认为年龄不是主要因素,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是重要因素,颅神经尤其是三叉神经眼支受累引起脑炎占首位,其次是肋间神经。结论: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的机制是由于VZV直接侵入脑组织,也存在免疫机制,因此在治疗中要合理的运用抗疱疹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还是好的。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报告1例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男,70岁。头顶部出现紫红色斑块,伴破溃4个月。检查见头顶及前额部可见 一紫黑色斑块,约2.0 cm×4.5 cm×0.5 cm大,表面有黄豆大的结节,溃破伴有黑色结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 多数不规则的血管腔、裂隙及增生的内皮细胞团块,细胞核大,有明显异形。免疫组化染色示FVⅢ(++),CD31(+++)。  相似文献   

20.
血管肉瘤又名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为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本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