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综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201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40条,英文文献226条.纳入标准:1)乳腺癌SLN微转移的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2)SLN微转移检测万法的研究;3)SLN微转移的研究现况.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分析30条文献.结果: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可以替代腋淋巴结清除术(ALND)判断腋淋巴结状态.连续切片(SS)方法、IHC技术和分子分析技术均可以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SLN微转移可能代表了渐进性的病情进展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性.结论:SLN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存在争论,随着SLNB技术的成熟,可以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SLN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已经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外科治疗,临床发现部分转移淋巴结仅局限于前哨淋巴结.本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s,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13-07-1-2015-06-30 SLNB阳性行ALND的7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SIN清除个数≥4个的情况下,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SLN≥2个(x2=10.109,P=0.01)以及LuminalB型患者(x2=6.442,P=0.02)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高.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阳性SLN≥2个是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833,95% CI为1.430~30 201.980,P=0.036).结论 阳性SLN数和分子亚型是影响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阳性SLN≥2个是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定位和活检结果能够准确预测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指导外科医生进行淋巴结清扫。这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恶性实体瘤诊治中广泛开展并成为临床诊疗常规。有关此技术在结肠癌中的应用,国内尚少见报道。笔者将只有单个淋巴结转移的该淋巴结视为SLN,研究不同部位和分期结肠癌SLN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B  Yan DG  Liu L  Niu LJ  An CM  Zhang ZM  Li ZJ  Xu ZG  Tang PZ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82-78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3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2~5 h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入99Tcm-右旋糖酐(99Tcm-DX)74 MBq,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入亚甲蓝0.2~0.4 ml.采用核素法(淋巴结闪烁显像法+γ探针法)和染料法定位SLN,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检测出SLN,检出率达100%(23/23).其中染料法和核素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7.0%和100%.23例患者中,SLN冰冻阳性12例.1例术中冰冻检测SLN未发现转移癌而术后常规病理发现转移;1例SLN冰冻及病理均未发现转移,但颈清扫标本中非SLN(Ⅵ区)有转移.有21例患者的SLN活检结果与术后颈部淋巴结常规病理结果相符,准确度为91.3%(21/23),阳性预测值为100%(12/12),阴性预测值为81.8%(9/11).结论 SLN活检对预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 SLN)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中心379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行SLN活组织检查之后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SLN转移(SLN+)患者共125例,包括70例n SLN转移者(n SLN+组)和55例n SLN未转移者(n SLN-组)。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逐步回归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n SLN转移的关系。结果 44%(55/125)SLN阳性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仅限于SLN。单因素分析显示,n SLN转移与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外转移、阳性SLN数目、ER和PR状态有关(Z=-2.075,P=0.038;χ2=8.545,P=0.003;χ2=4.344,P=0.037;χ2=4.216,P=0.040;χ2=6.186,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外转移、阳性SLN数目≥2枚、PR(+)为n 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14,95%CI:1.550~10.919,P=0.005;OR=2.454,95%CI:1.027~5.867,P=0.043;OR=0.370,95%CI:0.165~0.832,P=0.016)。结论淋巴结外转移、阳性SLN数目≥2枚及PR(+)的SLN阳性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n SLN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及前哨淋巴结的组织学状况是否能准确预告腋淋巴结转移特性.方法使用美蓝等对68例确认为乳腺癌患者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术.结果 58例(85.3%)SLN,SLN预告腋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1.4%(53/58),假阴性为8.6%(5/58).结论乳腺癌SLN定位活检是可行的,SLN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腋淋巴结状况.  相似文献   

7.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普查手段的改进,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正在逐渐增多.治疗多采用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但淋巴结转移率在Ⅰ期及Ⅱ期患者中最高达30%,这就使大多数无转移的淋巴结受到了清除,不仅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也影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突出个体化治疗特点,我们将在浅表肿瘤研究中较成功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引入早期宫颈癌治疗评价中,以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本研究通过核素定位法进行SLN检测,探讨SLN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在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3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在肿瘤周围皮下粘膜注射1%亚甲蓝溶液1.5ml.术中先行SLN活检术(SLNB),根据染料指示在腹股沟术野内对淋巴结组织进行精细解剖,分离出蓝染的淋巴结为SLN.SLN与清扫术中的非前哨淋巴结(NSLN)分别送检,通过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时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例患者均有SLN检出,分别为1、5、3枚.清扫手术切除NSLN分别为19、32、16枚.3例中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为1枚SLN转移;其余2例无淋巴结转移发生.没有假阴性情况出现,无与本研究相关的损伤及副反应发生.结论:SLNB应用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SLN),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60例中56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3.3%。HE检查发现49枚(24)例SLN转移,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76.8%,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100.0%,假阴性率为35.1%,而早期胃癌中准确率为93.9%,敏感性88.9%。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有67枚(32例)SLN转移。结论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免疫组化法对SLN转移的检测较HE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 Vue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的显像效果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超声检查疑似乳腺癌的患者,经皮在肿块周边组织注射Sono Vue,观察其在淋巴管中的实时显像,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根据SLN的显像强度判断其良恶性.体表定标SLN,术中单独分离并送快速病理检查,后常规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 共入组26例患者,其中25例腋窝显示淋巴结回声,11例疑似转移.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4例前哨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完全符合,12例转移,SLN显像成功率为92.30%(24/26),良恶性灵敏度为91.67%(11/12).结论 经皮行乳腺肿块周围组织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可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成为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方法之一,且对判断是否转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哨淋巴结(SLN)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检测SLN微小转移可以筛查出常规病理检查阴性中的高危患者,从而使治疗更加有的放矢。检测微小转移的方法有多层面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不同方法微小转移的检出率不同,其临床意义目前尚无定论;对于SLN有微小转移者,是否应清扫腋窝也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前哨淋巴结(SLN)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检测SLN微小转移可以筛查出常规病理检查阴性中的高危患者,从而使治疗更加有的放矢。检测微小转移的方法有多层面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不同方法微小转移的检出率不同,其临床意义目前尚无定论;对于SLN有微小转移者,是否应清扫腋窝也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48例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在提高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的48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SLN定位检查,SLN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微转移的检测。[结果]48例患者共检出SLN108枚,占淋巴结总数的12.22%(108/884)。经HE/IHC/PCR检查,48例患者中,SLN转移者共38例,无转移者10例,SLN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为79.17%(38/48)。常规病理前仅SLN阳性2例,检测微转移后仅SLN阳性12例,10例患者病理分期由Dukes’B期上升到C期。[结论]应用CK-20蛋白或其mRNA表达检测同位素示踪法所检出的直肠癌SLN微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并有助于提高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ZH  Li BJ  Zhang SY  Rong TH  Zeng CG  Yu H  Hu Y  Zhang X  Fu JH  Long H  Lin P  Wang SY  Wang X  Yang MT  Huang ZF 《癌症》2005,24(3):341-344
背景与目的: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快速高效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手段,但目前SLN技术应用于NSCLC尚不成熟。本实验旨在探索NSCLC根治术中SLN检测的可行性,评价SLN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应用染料法对50例NSCLC患者在根治术中于肺肿瘤边缘分4点(3、6、9、12点处)注入异硫蓝溶液4ml,进行SLN活检识别。结果:50例NSCLC患者中共有33例找到蓝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66.0%。SLN发生于N1淋巴结24例(72.7%)、N2淋巴结6例(18.2%)、同时发生于N1和N2淋巴结3例(9.1%)。SLN识别的灵敏度为73.3%、假阴性率为26.7%、准确率为87.9%。结论:SLN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张保宁  刘琳  杨红鹰  孙耘田  陈盛祖 《肿瘤》2005,25(3):275-27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否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99m碍标记的右旋糖酐(99m Tc-DX)于1999年5月~2004年2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116例,术中用γ探测仪进行定位,SLN活检后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对SLN单独送检并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进行SLN活检111例,成功率为96%,每例检出SLN 1~4个不等,平均2.4个,所有SLN均位于腋窝第一水平,SLN活检的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8%,假阳性率为0,准确性为96.6%,阳性结果预测值为100%,阴性结果预测值为94.3%,尤登指数为0.9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26例SLN中,共发现2例微小转移,但2例中非SLN未见微小转移.结论SLN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可以指导临床决定是否需行腋窝解剖,同位素示踪法进行SLN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率不断降低.本研究回顾性研究超声对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相关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9-01-01-2013-01-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七医院初治乳腺癌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患者357例,SLN转移阳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分析肿瘤T分期、分子分型与SLN转移的相关性,以及术前B超判断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SLN总体转移率21.0%(75/357);T1与T2期患者SLN转移率分别为20.6%(40/194)和23.7%(27/114),SLN转移与肿瘤T分期无关,x2=1.23,P=0.54;Luminal A-like型、Luminal B-like[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型、Luminal B-like(HER2阳性)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SLN转移率分别为35.0%(14/40)、17.6%(25/142)、25.6%(10/39)、22.2%(8/36)和14.3%(4/28),SLN的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无相关性,x2 =6.88,P=0.14;B超判断ALN转移的准确性为68.6% (245/357),敏感性为44.0% (33/75),特异性为75.2%(212/282),阳性预测值为32.0% (33/103),阴性预测值为83.5% (212/254),假阴性率为16.5% (42/254);当SLN转移阳性,B超判断ALN转移阳性患者的非SLN转移率明显高于B超判断转移阴性患者,非SLN转移率分别为72.7%(16/22)和14.3%(6/42),r=10.61,P=0.01;B超判断ALN转移阴性患者非SLN淋巴结转移负荷较低,均≤2枚.结论 T1、T2期乳腺癌SLN总体转移率为21.0%(75/357),其转移与肿瘤T分期和分子分型无关;B超可以较准确判断ALN的转移状态;B超判断ALN转移阴性实际转移阳性患者仅有较低的淋巴结转移负荷.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8月河南省肿瘤医院578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术中印片及术后连续切片HE染色检测SLN。[结果] 全组女性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8.4%。单因素分析显示,阳性SLN数目(χ2=70.114,P=0.001)、阴性SLN数目(χ2=49.095,P<0.001)及Ki67表达水平(χ2=6.924,P=0.009)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SLN数目(OR=2.076,95%CI:1.686~2.556,P<0.001)、阴性SLN数目(OR=0.673,95%CI:0.586~0.773,P<0.001)和Ki67表达水平(OR=1.807,95%CI:1.150~2.840,P=0.010)是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阳性SLN数目、阴性SLN数目和Ki67表达是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SLN)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避免过度的腋窝淋巴清除治疗.方法 收集2015-09-01-2020-04-25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2例患乳腺癌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部分SLN阳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ND).采用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胃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55例胃癌患者行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560枚,其中SLN 262枚,检出率85.7%。免疫组化学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IHC法检查有助于明确胃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是指最先接受肿瘤淋巴液 ,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目前 ,SLN活检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的研究已在全身大部分脏器恶性实体瘤中广泛开展 ,成为当今肿瘤学和外科学研究的新热点 ,被视作“过去10年间 ,肿瘤外科中最有影响的贡献”[1] 。SLN的理论和SLNB技术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中的研究和应用已较成熟 ,西方国家有些医院已在临床用SLNB替代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2 ] ,被誉为“乳腺癌外科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3] 。而将SLN概念引入胃癌的研究迄今报道不多 ,结果不一 ,其可行性也有争议 ,但从已取得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 ,SLN理论同样适用于胃癌 ,并有可能给胃癌外科带来突破性的变革[4 7] 。本文结合文献重点论述胃癌SLNB的临床意义。1 准确判定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 ,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 ,使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免于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淋巴结的清扫是胃癌手术的关键 ,也是目前胃癌外科争论的焦点。广泛性的淋巴结清扫 (extend edlymphnodedissection ,ELND)手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