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之伟 《山西建筑》2008,34(17):45-47
对建筑美学的体系进行了介绍,详细地阐述了建筑审美观念的转变,探讨了建筑美学的新思维,以促进建筑美学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建筑和建筑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宗凯 《四川建筑》2011,(6):77-78,80
首先从美与建筑美学开始,阐述了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继而引出了高迪与他的曲线建筑。以当代建筑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评述高迪建筑之美在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中的体现与意义,为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复兴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建筑美学的重要性,从建筑教育历史发展不足及建筑美学取向多元化两个角度论述了建筑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高校建筑美学教育理论变革的途径,以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优美性。  相似文献   

4.
从古村落建筑方面进行建筑美学的论述,以卫坡古村落院落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建筑美学理论研究,对院落建筑进行了美学分析。一方面从建筑整体的角度分析古建筑的美;另一方面从建筑空间角度进行美学论述。  相似文献   

5.
《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是一部从建筑美学视角对近代岭南建筑文化进行剖析的理论佳作,作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现有建筑美学的理论成果,在生存价值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建筑审美文化机制的四层次说和建筑适应性理论,由此构建了系统的建筑美学体系。在对近代岭南建筑、尤其是侨乡建筑的文化与美学研究中,作者结合其美学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全书逻辑严密,视野宽广,为岭南建筑学派在人文领域的深层次拓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学自身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革新,美学领域形成了人文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运用两大思潮中在建筑美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理论(黑格尔和罗杰·斯克鲁顿的理论),对基督教建筑的光影空间进行了建筑美学解析,认为神圣空间中光影的"建筑美"是客观存在的,且由于宗教想象力的原因使其具有了真实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建筑美学素质较低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建筑美学素质的措施,同时也指出了建筑美学类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达到提高土木专业大学生美学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曾坚  曹磊 《新建筑》1996,(4):61-62
在分析我国目前的建筑美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建筑美学体系除形式美规律以外,尚需包括本体论美学,中西建筑美学比较,当代建筑美学变异及美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并就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袁静  何雯 《山西建筑》2007,33(29):31-32
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以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对风水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  相似文献   

10.
冒亚龙 《华中建筑》2006,24(1):12-15
现象学哲学从存在论范畴研究建筑美学系统哲学把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以及审美环境作为三个关联性的子系统置于耗散结构系统中,运用哲学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论证了建筑功利性空间系统是建筑存在的本质,“公共期待视域”和“共通感”的审美要素构成了建筑艺术美学价值的评价标准,并使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揭示了建筑美学价值系统呈现独特的两重性: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价值和人文的建筑艺术美学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就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1.
曹小畅 《城市建筑》2014,(12):248-248
目前我国国家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水平和配套设施有了很大提升。本文从当代中小学建筑美学视角出发,介绍我国目前中小学建筑现状,分析中小学建筑美学思维在具体设计应用中的要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家秀  刘瑞  吴家炜 《山西建筑》2007,33(23):40-41
基于时尚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建筑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从时尚文化发展对建筑审美的影响做了分析,认为当代时尚文化与建筑艺术文化的发展为共荣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维政  朱寅 《山西建筑》2005,31(8):11-12
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在民族文化的濡染和影响下,经历了自然演变和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铸造了独具东方魅力的“大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姬文广  缪志萍  陈硕 《山西建筑》2009,35(26):195-197
通过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建筑美学教学对比及自身的经历体会,认为土木专业学生建筑美学素质培养应该从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师生互动性等多方面入手,以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建筑和中国的历史一样的悠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建筑美学观大相径庭。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性质对建筑产生影响的这个角度,通过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审美的比较分析。归纳中国建筑美观的时代变化的特色和规律。为当今的建筑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表现什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星元 《新建筑》2004,(3):15-18
工业建筑是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类型。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一样,本质都是空间和形象的塑造。对工业建筑来说,除满足特定的生产工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工作环境舒适度和精神愉悦的美学要求。阐述在工业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在美学和文化层面,如何把握工业建筑功能,经济和美观的均衡,以及应遵循的建筑创作原则和成熟的建筑体系,避免走入创作误区,面对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建筑师应不断地探索和积极地回应。  相似文献   

17.
蔡笑 《山西建筑》2011,37(33):10-11
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哲学领域思想“解构主义”及其对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影响的探讨,旨在借用这种哲学思想的内核,来探求哲学对当代建筑设计美学的促进作用,并试图树立在解构主义理念影响下的对美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的选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是区分建筑等级的最显著标志。其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再加上一些装饰,俨然成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最富有情趣的一个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屋面的形成与发展的成因,分析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屋面结构、实体造型,描述了屋面形态的美学特征。力图在开拓建筑艺术的审美广度的同时,挖掘建筑的审美深度。对凝聚其中的审美意匠作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