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结构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论证砼小型空心砌块新型墙体大开间少内纵墙住宅结构体系的可行性,并提供工程实例和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现有的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适合于采用多孔砖、砌块、无砂混凝土墙体承重的横墙纵框多层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并对一个碎砖无砂混凝土墙体承重的大开间住宅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该类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为在地震设防区推广应用此类住宅结构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大开间少内纵墙住宅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层大开间少内纵墙灵活住宅结构体系是在外砖内模大模板体系的基础上,扩大开间,减少内纵墙,使开间和进深两个方向都有灵活性,实现建筑平面的多样化。为了研究这种体系纵向的抗震性能,在清华大学结构研究室完成了一座四分之一缩尺模型静力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受力机制、破坏特点及抗震性能,并提出了有关的设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8~12层灌芯混凝土小砌块配筋砌体房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12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小砌块)配筋砌体试点工程为大开间,长、短肢墙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开槽专用砌块,布置水平钢筋,普通小砌块填充墙,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外墙及屋顶外保温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墙材住宅建筑.  相似文献   

5.
带混凝土筒大开间砖混结构灵活住宅,将多层住宅中的楼梯间做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筒,其他的横墙与外墙均由带有约束柱的组合砖墙做成,分户墙就是承重培,因而承重墙的间距大,约为4.8-7.2m。外墙为自承重组合砖墙,内纵墙就是分散在每个楼梯间的、沿纵向的一些钢筋混凝土短墙,因而是少内纵墙。这种布置可使每户户内形成可以灵活布置隔断的大空间。这种体系施工方便、造价低。带混凝土筒大开间砖混结构灵活住宅可应用于非地震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震区,层数可到8层;并应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的地震区,层数分别为7层…  相似文献   

6.
凌键 《砖瓦世界》2006,(3):42-44
1小砌块应用回顾上世纪70~80年代初,广东地区6层以下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结构自重大且抗震性能差。混凝土小型砌块由于轻质高强,加设芯柱灵活并可提高抗震性能等优点而成为取代红砖的砌体结构。一大批7层小砌块结构住宅在广州拔地而起,我们经过对小砌块墙体的开裂调研,受力性能和抗震试验研究,对构造采取了适当的隔热措施,解决了墙体的裂漏问题,使小砌块结构应用技术日趋成熟。随着住宅商品化,人们对住宅功能、环境、装修等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大开间灵活间隔的住宅更为人们所乐道。采用常规的砖混结构受到限制,我们研制了附柱砌块墙体系。通…  相似文献   

7.
期匆名 建筑结构,1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分析 l冷拔低合金钢丝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一91简介jl国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事故伦少内纵墙、大开间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模型 纵向拟动力试验研究2无梁楼盖的试验研究及设计方法龙玻璃厂窑炉减振工程实例、2高层建筑结构空间三维分析计算中的若干 间题 3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沼钢管高强混凝土偏压往性能与承载能力的 研究3冷轧带肋钢筋基本性能及工程应用3、4《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GB 50152一92 介绍4核电站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起,我们和中国建研院结构所、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探索大开间大进深的住宅结构新布局,并相继建成了几幢标准层大开间、底部大空间的高层住宅试点工程。根据北京市近几年以建筑多层住宅为主的住宅建设政策,从去年初又开始了大开间少内纵墙的多层灵活住宅结构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多层大开间房屋中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普通烧结砖砌体结构的计算分析与对比,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并针对大开间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提出了一些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砌块空腔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六片设置半包构造柱及芯柱的混凝土砌块空腔墙体进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试验,了解空腔砌块墙体的破坏特征、承载及变形能力,特别是两叶墙协同工作性能及拉接筋的作用。试验接果表明空腔墙的内、外叶之间由于拉接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共同工作,使墙体的抗失稳与抗倒塌能力增强。采用了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对某一8度区的10层(总高30m)配筋砌块剪力墙结构(外纵墙及山墙为空腔墙)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8):97-98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的综合救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72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综合救治,n=36)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6)。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77.8%(28/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平稳时间、心律好转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LVSF)、左室舒张末径(LVSD)、左室收缩(LVDD)末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治疗中,实施综合救治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儿心功能,促使其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舌侧集中总义齿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10例拟做总义齿的无牙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5例。2组患者均先后接受两副义齿(一副是舌侧集中总义齿,另一副是解剖式双侧平衡总义齿)干预。A组在第1阶段接受舌侧集中干预,第2阶段接受解剖式双侧平衡干预;B组在第1阶段接受解剖式双侧平衡干预,第2阶段接受舌侧集中干预。采用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10例患者分别戴用舌侧集中和解剖式双侧平衡总义齿8周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中的每项内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结果舌侧集中的咀嚼能力、稳固性VAS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解剖式双侧平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舌侧集中的美观性、语音功能、舒适性VAS评分值与解剖式双侧平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舌侧集中总义齿患者具有较高咀嚼能力和稳固性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4):5-8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用常规CSII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CSI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指标与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早产、蛋白尿与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黄疸、低血糖与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CSII对于GDM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同时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畸形、低血糖与巨大儿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1):35-38
目的:分析重复输尿管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位置、影像学特点以及发育畸形的不同类型,总结异位开口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为以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接收的2例重复输尿管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输尿管及膀胱抗反流再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儿1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患儿家属也非常满意。患者2手术也非常成功,术前症状全部消失,之后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无尿路感染症状,B超、CT、IVU以及MRU等检查结果肾功能恢复正常,重复输尿管消失,囊肿部位消失。2例患者出院后的1年里通过电话随访均无复发,表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十分满意。结论:重复输尿管伴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一般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都可以在术前确诊,采用输尿管及膀胱抗反流再植术的手术方法对重复输尿管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413-417
目的:探讨大青龙汤加减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青龙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及治疗5 d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Ⅱ,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D_(14)~+、CD_(16)~+细胞计数,并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5 d后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4±1.32) h、(3.92±0.85) h、(7.75±1.69)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APACHEⅡ、SIRS评分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D_(14)~+、CD_(16)~+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与对照组14.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青龙汤加减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免疫状态,提高抗感染、抗炎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结合生产实例 ,论述了冬季用重油过大火的实践情况。介绍了过大火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关键程序的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7):42-4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坐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84%,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7)
目的:观察运用"证体合辨"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S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依据"辨证论治"理论组方,治疗组运用"证体合辨"理论组方,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4.36%,对照组有效率为5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证体合辨"理论治疗SS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免疫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1):1688-169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比两组治疗后1~3个月血糖指标以及肥胖指标变化趋势。结果:两组血糖指标对比分析:提示两组均可稳定有效降低血糖指标,但观察组稳定降低血糖的幅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降低血糖临床效果随着时间延长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P<0.05)。两组肥胖指标对比分析: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肥胖指标基本未改变,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显著降低肥胖指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20.
A two dimensional model of a geosynthetic tube sitting on a rigid horizontal foundation and filled with several separated liquid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is proposed.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the tube is made is a special synthetic fabric which is inextensible, perfectly flexible, and leakproof. Such a model is useful for modeling a consolidations process in the tube filled with a slurry.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the model are formulated. Unknown values like the pressure on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tube, the tension in the geosynthetic fabric, the length of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tube and the rigid foundation are searched with respect to the given perimeter, the volumes and densities of liquids. Such a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Newton’s method. The initial approximation is obtained by solving a simplified problem with one liquid with the average density. The problem is implemented in a MATLAB code for geosynthetic tubes filled with two, three, and four liquid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The tubes filled with two different liquids are studied in more detail. The graphs of the re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graphs for the tube filled with the single liquid whose density is the average of the densities of the liquids. The comparison enable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on the height, the contact zone, the pressures and the tension of the tube.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odel for a tube filled with a single liquid are compared with another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