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应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83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其中24例(28.9%)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与低分化肿瘤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79.2%、100%、60%、71.4%与60%,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62例1临床Ⅰ期中,13例(21%)因盆腔淋巴结转移而上升为Ⅲc期。因此,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子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适宜手术范围、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及(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另外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作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对141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子宫旁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26例,占24.76%。除Ⅰa期外,其余各期均有淋巴结转移发生。Ⅰb、Ⅰc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0%、21.05%。141例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者中,宫旁组织转移2例(Ⅱa、Ⅲb期),宫旁淋巴结转移2 例(Ⅰc、Ⅲb期);宫旁血管瘤栓2例(Ⅰb、Ⅰc期)。结论除Ⅰa期以外的其他各期,均宜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模式和可行性。方法 参照开腹式手术的手术指征和基本程序,对17例子宫内膜癌的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1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6ml;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例,手术时问分别为274min和25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ml和420ml。14例(73.6%)患术后第3—5天基本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实用价值,总结其优点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12例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颈癌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切除淋巴结19.5个(13~24个)。术中重要脏器损伤2例,发生率为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率8.33%。子宫颈癌术后复发率5.56%。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并具有开腹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病理确诊的5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发病年龄28~53岁,中位年龄42岁。均有阴道异常出血。3例接受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接受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因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接受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均接受术后化疗,联合术后放疗3例。随访至2016年12月,3例无瘤生存,分别随访34、34和68个月;2例死亡,均有淋巴结转移,生存期分别为22和31个月。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Ⅰb2期即可发生脉管及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转移可提示预后不良。早期诊断、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联合手术与化放疗,对Ⅰb1期及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2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462例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清扫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和淋巴清扫范围。方法 对1990-1999年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的373例和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加盆腔侧方淋巴清扫术(简称侧方清扫术)的8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转移率为41.8%,患者年龄、癌灶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癌灶大小是影响淋巴转移率的重要因素(P<0.05)。89例侧方清扫术的盆腔侧方淋巴转移率为15.7%,其中85.7%位于癌灶同侧。有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者均为浸润深度T3、T4者;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较高。侧方清扫术组的盆腔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17.7%(P<0.05);侧方清扫术组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7.9%(P>0.05)。结论 应提高对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对怀疑或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灶侵犯浆膜或穿透肠壁、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建议行侧方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安全性。 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前瞻性纳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NOTES。统计患者人口学特征、围手术期参数和临床疗效。 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2例阴式子宫切除,3例NOTES子宫切除,所有5例附件切除均在NOTES下完成。3例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盆腔前哨淋巴结活检,1例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中位手术时间195 min(130~23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 (50~2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4~9 d)。中位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7 h(12~32 h),中位术后12 h疼痛评分1分(1~2分),中位术后24 h疼痛评分1分(1~1分)。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所有患者阴道残端切口愈合良好。 结论NOTES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但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临床研究,评估其完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价淋巴清扫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28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36.8%,21.1%,未切除组15.8%,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进行淋巴结清扫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40%,未进行淋巴结清扫切除组为55.5%,11.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合并门静脉癌栓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未合并门静脉癌栓组为86.7%,46.7%,2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4)。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和淋巴清扫与预后显著相关,而门静脉癌栓与生存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淋巴转移,手术切除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能改善预后,术中进行肝门淋巴脂肪清扫能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绘图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广泛)全子宫 + 双附件切除 + 盆腔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前2 h于宫颈3、6、9、12点钟位置注射亚甲蓝,术中识别并记录蓝染SLN的部位、数量。术后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 结果67例患者中腹腔镜手术53例,机器人手术14例。总体及双侧盆腔SLN检出率分别为82.0% (55/67)及71.6% (48/67),灵敏度87.5% (7/8),假阴性率12.5% (1/8)。切除SLN、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中位数分别为2、7、0枚。SLN集中分布于闭孔窝及髂外血管周围。 结论亚甲蓝示踪SLN绘图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手术中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1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开展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1例子宫内膜癌和2例子宫颈癌患分别施以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1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ml;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例,平均术时240min。术中出血平均350ml。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8天。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阴道旁组织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治疗中应用。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6月,3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行腹腔镜阴道残端肿物切除、广泛阴道旁组织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330、487、327min,出血量200、150、100 ml,切除盆腔淋巴结26、20、30枚,例3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2枚,其中例1术后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术中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第2天均肠道功能恢复,术后14天拔除尿管,尿潴留2例,予重置尿管。3例术后随访48、14和10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行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肿物切除、广泛性阴道旁组织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月13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了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本文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中,甲状腺全切除者91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48例,癌灶直径平均为(0.45 ±0.24) cm其中42例(30.2%)甲状腺微小癌为多灶性,27例(19.4%)为双侧癌.59例(42.4%)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Ⅵ、Ⅱa、Ⅲ或Ⅳ区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8例(41.7%)、3例(2.2%)、10例(7.9%)、5例(3.6%),仅有Ⅲ区淋巴结转移者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微小癌浸润甲状腺被膜密切相关(x2=38.39,P<0.001).本组病例随访30 ~1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3个月,2例对侧残留腺叶复发.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随访满10年者16例,10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多发癌灶和Ⅵ区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2个重要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初次手术时行甲状腺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是最佳的术式,可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及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5例,其中4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A组),52例患者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总结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组织及阴道长度、淋巴结数量,以及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评估治疗比较[(180±55)ml vs (340±75)ml, (51.2±10.3)h vs (74.9±12.8) h, (11.6±2.1) d vs (18.3±2.9) d, 19.9分 vs 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肿瘤中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术式相比更有利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98年8月~2004年12月术前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分别施以腹腔镜下及腹式广泛子宫切除,术中根据子宫肌层受侵情况决定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瞻性研究两组围手术期及生存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247.8±77.8)min vs(196.6±63.7)min,t=2.789,P=0.007],术中出血量相近[(265.0±187.6)ml vs(350.0±210.9)ml,t=-1.649,P=0.104],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相近[(22.0±5.0)个vs(22.8±5.2)个,t=-0.607,P=0.5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0/30 vs15/30,χ2=1.714,P=0.19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44.3±11.1)min vs(55.2±12.8)min,t=-3.524,P=0.000],住院时间短[(8.7±3.2)d vs(10.2±2.0)d,t=-2.177,P=0.034].腹腔镜组随访(28.6±17.4)月,均无瘤存活;开腹组随访(28.9±16.6)月,3例因转移或复发死亡.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可以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术式之一,但应在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16.
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减少术后复发以改善食管癌治疗长期疗效。方法104例胸段食管鳞癌病人,56例按传统术式行食管切除+肿大淋巴结摘除术,48例行系统性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3例手术死亡(2.9%),余101例病人中29例术后接受顺铂+氟脲嘧啶辅助化疗,其中15例为传统术式病例,14例为二野清扫病例。结果胸腹二野清扫手术时间虽然较传统术式延长,但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未见增高。二野清扫组清扫淋巴结组数(10.5组对3.2组,P〈0.001)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组数(1.1组对0.6组,P=0.038)均显著多于传统术式组。通过淋巴结清扫发现,双侧喉返神经旁(16.8%)、食管旁(22.9%)和胃左动脉旁(16.8%)淋巴结为胸段食管癌常见转移部位,10.4%病例存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上纵隔(20.8%)与中下纵隔(31.3%)及上腹部(25.0%)3个区域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野清扫组25.0%病例因扫除了传统术式可能遗漏的转移淋巴结使手术根治性提高,另有12.5%病例手术病理分期因此由pN0上升至pN1。术后辅助化疗病人中86.2%完成2个以上疗程,平均化疗3.1个疗程,无严重毒副作用或死亡。淋巴结清扫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传统术式组(36.4%对24.9%,P=0.049),术后化疗组显著高于未化疗组(44.8%对20.7%,P=0.023),接受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化疗者5年生存率最高(46.2%),显著高于单纯进行传统手术且未行化疗的病例(19.4%,P=0.018)。结论系统的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和病理分期准确性,淋巴结清扫与术后辅助化疗相结合的优化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胸段食管鳞癌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开放手术与完全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两种术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组与完全腔镜组,统计手术方式、性别、年龄、TNM分期,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共纳入223例患者,其中开放组110例,完全腔镜组113例。与开放组相比,完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多,切口总长度短,切口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侧、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完全腔镜经胸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但更具美容效果,适于对手术切口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加双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为20例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与同期开腹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扫淋巴结数量、宫旁或阴道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2~3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肥胖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背景胃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胃钡透和胃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恶性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胃钡透及胃镜诊断胃癌阳性率分别为83.3%及100%。行D1 NO.7(胃大部切除术并清扫第1站淋巴结 第7组淋巴结)术者10例,规范性D2(胃次全切除并清扫第Ⅰ、Ⅱ站淋巴结)术者6例,因肝脏转移行胃、空肠吻合术者1例。10例有淋巴结转移,7例为阴性。17例均随访,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6.5%。具家族背景的胃癌与无家族史的胃癌比,其发病年龄提前,低分化癌的发生率提高,淋巴结转移增快是典型家族倾向胃癌的临床特点。结论针对胃癌进行家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有助于发现胃癌的遗传线索及临床特征,对胃癌早期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技术在诊治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于子宫内膜癌,经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根据疾病分期决定是否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该术式范围广,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及其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不仅替代了大部分的开腹手术,而且介入到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取得了与开腹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充分显示腹腔镜技术创伤小,对盆腹腔脏器干扰少,恢复快等优势.现将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与治疗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