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6例复杂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前后联合入路。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7例,复位满意14例,复位不满意5例。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51例,良12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结论复杂髋臼骨折术前三维CT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56例髋臼骨折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血400~1400ml,平均900ml。手术时间平均为2.8小时。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8个月。获解剖复位者38例,满意复位者16例,不满意复位者2例;关节功能优42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2.8%)。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股骨头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坐骨神经牵拉伤1例,无切口感染。结论在漂浮体位下,髂腹股沟人路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某些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等优点。笔者总结采用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是值得推荐的手术人路.  相似文献   

3.
96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1987年1月~2004年12月,根据9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行髋臼的复位与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症。结果所有患者获4个月~3年随访,平均10.9个月。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达到解剖复位54例,满意复位30例,不满意复位12例。髋关节功能依据DAubingne-postel评分标准:优42例,良35例,可11例,差8例,优良率为80.2%。结论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疗效的方法和要点.[方法]总结40例复杂髋臼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治疗要点和治疗效果.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检查和治疗,做好术前和术后的病情评估.手术中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其中Kocher-Langenbeck入路21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13例],充分暴露骨折,准确复位,牢固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26 ~42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30例,良好复位7例,差3例;优良率92.5%.局部感染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充分做好髋臼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处理,是手术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骨折的良好复位固定,是提高治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5年12月对34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6~61岁,平均39岁。术前根据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合型骨折21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及前后联合入路5例进行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手术平均耗时2.5h,术中平均失血0.6L。[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3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8例,复位满意9例,复位不满意3例,4例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关节功能优11例,良15例,一般4例,差4例,优良率为76.5%。解剖复位加满意复位的临床优良率为85.2%,而差及关节轮廓复位的优良率为42.9%(P<0.05)。X线片结果按Epstein标准评价,优10例,良17例,一般3例,差4例,优良率为79.4%。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Ⅰ°1例,Ⅱ°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时手术、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股骨髁上骨牵引非手术治疗24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8例,采用Matta分析评价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情况,后期髋关节活动情况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的标准评价。结果 52例均获1~4年的随访。Matta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组达到解剖和满意复位率为54.17%、手术组达到解剖和满意复位率为89.29%;后期髋关节活动情况评价结果:非手术组优良率45.83%,手术组优良率85.71%。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复位效果及后期髋关节活动功能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比较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23例严重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12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年~6年7个月。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牵引组:解剖复位2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差5例,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为54.55%;手术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为91.67%。髋关节功能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定,牵引组:优2例,良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45.45%;手术组: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3%。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8.
有移位髋臼骨折开放复位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对12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其中,简单骨折61例,复杂骨折65例;陈旧性骨折14例,新鲜骨折112例。根据骨折复杂程度,首先处理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将负重区关节软骨下压缩骨折或翻转骨折复位,然后借助器械或手法矫正骨折端旋转或前后(内外)移位,最后解决分离移位,复位后果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解剖复位78例,满意复位42例,不满意复位6例。随访1-12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47%。[结论]不同的髋臼骨折须采取不同的开放复位策略,其选择决定于髋臼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及其相应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髋臼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同时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43个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50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5例,优良率92.5%。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标准:优49例,良9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周围辅助复位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对骨折的复位作用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对21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6~61岁,平均42岁。车祸伤14例,高空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3例。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分别在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或"K-L"入路为主的同时,结合髂嵴小切口、股骨颈或股骨干持续牵引,或经前后联合入路,采取从周围至中央的思路间接复位髋臼骨折。结果根据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术后骨折解剖复位16例,复位满意3例,复位不满意2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47%。结论关节周围辅助复位治疗髋臼骨折能有效提高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的概率,提高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