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14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组(n=72)和静脉化疗组(n=68)。腹腔热灌注组患者在静脉化疗同时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术后生存率及腹腔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热灌注组和静脉化疗组分别为86.1%、60.2%和58.3%、29.4%(P<0.05);术后3、5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5.6%、27.8%和20.6%、53%(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控制复发和转移,提高胃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胃癌根治术中施行腹腔内温热化疗,23例术中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术后并发症、毒副反应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基本相同(P>0.05),随访2年,治疗组死亡6例(26.1%),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的13例(34.8%),其中2例肿瘤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可在术中杀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对胃癌患者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或放化疗治疗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胃癌患者2年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4.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为25.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根治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n=19)及SOX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组(观察组,n=16)。记录两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共计发生化疗相关不良反应15例次,严重程度以I级、Ⅱ级为主。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患者数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治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93.75%vs 63.16%,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病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的数值高于对照组(93.75%vs 84.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65例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和远期疗效。两组患者全身静脉化疗结束后,毒副反应(消化道、血液学、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和2年,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1.54%(14/65),对照组为40.0%(26/65);观察组生存率为90.76%(59/65),对照组为75.38%(4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不增加术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治疗组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后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分析联合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R0切除率。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未出现治疗中断或停止现象。化疗结束后客观有效率(ORR)为45.83%,临床获益率(CBR)为93.75%。化疗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可耐受。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下肢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等,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R0切除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83%(P0.05)。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R0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对腹腔镜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并发症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近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204.3±21.8)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77.5±2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和远期生存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2011年1月—2014年8月,胃癌患者1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放性远端胃癌D2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的D2根治术,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1年和2年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有效降低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5%和38.6%(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和61.8%,对照组则为96.0%、52.5%和35.6%,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胃癌术后的腹腔内灌注化疗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结合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结合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后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随访结果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腹腔引流液中游离癌细胞检出率7%,对照组35%(P<0.01)。治疗组随访3~5年年率为64%、52%,对照组为24%、12.3%(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结合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作用,可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3~5年生存率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分为开腹组(50例,开放式胃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5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采用以χ2检验;手术情况、VAS及GLQ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独立t检验,Logistic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明显比开腹组低,腹腔镜组GLQI评分明显比开腹组高;1年、2年、3年复发率比较,腹腔镜组(8.0%、14.0%、26.0%)与开腹组(12.0%、20.0%、34.0%)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导致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Zhu ZG  Tang R  Yan M  Chen J  Yang QM  Li C  Yao XX  Zhang J  Yin HR  Lin YZ 《Digestive surgery》2006,23(1-2):93-102
AIM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 (IPHC)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18 AGC patients with serosal invas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1998 to 2001, 52 underwent IPHC after gastrectomy and 66 were treated with gastrectomy only. Among these cases, 96 patients without macroscopic peritoneal metastas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phylactic study, 22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therapeutic study.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ecurrence pattern and incidenc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PHC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For the prophylactic study, the IPHC procedure improves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an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eritoneal recurrence, and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these patients. For the therapeutic study,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s were longer if IPHC was undertaken. No surgery-related death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renal dysfunction was higher in the IPHC group, but all patients recovered without hemodialysis. CONCLUSION: IPHC is a safe procedure that improves the survival prognosis for AGC patients with serosal invasion. It is especially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out peritoneal metastasis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与幵腹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対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腹腔镜D2根治术,対照组行幵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安全性评价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近切缘长度、远切缘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ロ感染、肺部感染、吻合ロ瘘、粘连性肠梗阻)。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ロ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长度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开腹手术相比,术后患者康复较快,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植入5-FU缓释剂间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均行D2根治术,治疗组在手术结束时局部植入5-FU缓释剂进行间质化疗,术后4周进行6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术中不进行腹腔内干预性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同治疗组。结果 2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白细胞水平、白蛋白水平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治疗组肿瘤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3%比39.1%,P<0.05),治疗组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5.8%比67.3%,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行D2根治术时植入5-FU缓释剂进行间质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减少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治疗胃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1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86例)、SOX组(86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SOX组于术前实施肠内营养+新辅助化疗2周期。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围手术期营养指标、生存质量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近期疗效、R0切除率、生存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OX组治疗总有效率(58.1%)、疾病控制率(89.5%)及R0切除率(70.9%)均比对照组高(43.0%、75.6%、55.8%),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术前降低,但SOX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1年SOX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比对照组高,3年总生存率(77.9%)及术后第3年无病生存率(74.4%)均比对照组(60.5%、59.3%)高(P<0.05)。 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化疗期间接受规范化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术中行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观察组),42例行常规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KLK7)和E-钙黏蛋白(E-cad)检测,以及通过外周血与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与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检测血液与腹腔微转移。结果:两组术后淋巴结清扫数、切缘与肿瘤距离、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MMP-2、MMP-9、VEGF和KLK7均明显降低,E-cad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MMP-9、VEGF和KLK7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血液和腹腔微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观察组血液和腹腔微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总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并能通过减少微转移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8±38)mltL(300±52)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min比(193±30)min,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