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AgNOR技术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方法对65例膀胱癌技术进行AgNOR染色,油镜下计数肿瘤细胞内AgNOR颗粒.结果14例膀胱癌平均计数AgNOR为380±0.63,正常组为1.65±0.1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gNOR颗粒计数判断膀胱癌的恶性成度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银胶染色一步法,通过对80例子宫颈病理涂片标本(宫颈糜烂40例,宫颈癌40例)进行染色,镜下观察AgNOR的形态,并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NOR形态定量对于区别宫颈病变的良忍性和判定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鲤和鲫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鉴定证书编号苏科鉴字[2000]第468号   组织鉴定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权属单位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原   子医学研究所   地址无锡市钱荣路20号(214063)   鉴定日期 2000.9.26   ……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药物阿霉素作用前后胃癌细胞中lncRNA表达的变化,采用微阵列技术分析AGS细胞中lncRNA和mRNA的基因表达谱,运用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分析探究基因表达功能,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对添加DOX前后AGS细胞中具有功能的ln-c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添加DOX后的AGS细胞lncR...  相似文献   

6.
甘肃武威市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甘肃省武威市494例胃癌病人并按性别、年龄等为配比条件,选取该市988名健康人群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表明,长期饮用地表水、食用腌菜、肿瘤家族史、胃慢性疾病史等与胃癌发生存在显著正关联.胃慢性疾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肿瘤家族史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108例胃癌的临床诊断结果,指出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福华 《科技资讯》2009,(16):146-146,152
本文以某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例,根据水库自成封闭系统,自分水岭至水库内,被洪水或其它地质营力所搬运的泥砂沉积封存于水库内的基本原理,提出定量研究水土流失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癌与大肠癌同属起源于内胚层的恶性肿瘤 ,并且大多是腺癌 ,但在形态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上却明显不同。我们通过胃癌与大肠癌在形态和增殖活性方面的比较研究 ,试图阐述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1 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1990—1999年手术标本胃癌13 7例 ,大肠癌 80例 ,均常规染色 ,光镜观察。对其中 3 0例胃癌和 10例大肠癌标本作了Ki— 67单克隆抗体标记观察。标本处理 :在术后标本肿瘤边缘切取小块瘤组织置液氮速冻 ,恒温冰冻切片 4-6μm厚 ,冷丙酮 (4℃ )固定 5秒 ,风干后置 4℃冰箱储存备用。采用PAP法 ,做Ki…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定量免疫PCR检测血清胃肿瘤相关MGAgs新方法及研究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采用定量免疫PCR技术检测43例胃癌、37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MGAgs的含量.研究显示,血清MGAgs含量在健康对照组与胃癌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 应用定量免疫PCR方法检测50 μL血清MGAgs的截断值相当于为5 972个MKN45细胞裂解所得抗原.研究表明,定量免疫PCR技术检测血清MGAgs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中MGAgs进行定量检测,可能用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通辽地区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获得44例胃癌病人和132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资料,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长期大量饮酒、喜辣食,经常出现Luan气、呕吐、吞咽困难、黑便、消瘦和隐血珠筛查阳性是本地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Luan 气和吞咽困难、黑便及消瘦为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对经常出现Luan气、呕吐、吞咽困难、黑便、消瘦和隐血珠筛查阳性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可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胃粘膜及12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其凋亡指数。结果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Survivin基因均不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62.5%(75/12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urvivin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凋亡指数(AI)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Survivin及相关指标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Survivin对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Survivin,p53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7%,6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Survivin的表达与p53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的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Survivin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抽提整装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人胃腺癌MGc80-3细胞核骨架纤维和中间纤维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核纤层为厚薄不一结构,与两类纤维联系不密切.经10-6mol/LRA处理后,细胞核骨架纤维和中间纤维数量增多、结构层次丰富,分布均匀并相互交织成规则网络,两类纤维通过薄层均一的核纤层发生密切联系,形成贯穿整个细胞核质区域的完整体系.表明经RA诱导处理后MGc80-3细胞的核骨架-中间纤维系统产生了与正常细胞相似的恢复性改变.这种变化是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重要形态特征和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前胃癌差异表达基因,探索细胞癌变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反向Northern点杂交、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其癌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得到5条在小鼠前胃正常对照组织、癌变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筛选后,对其中3个差异条带进行DNA序列测定,有1个与已知基因Tpt1高度同源,2个与同1基因片段AK085193.1高度同源.提示这2个基因与小鼠前胃癌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胃癌小鼠模型,检测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胃癌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采用在615近交系小鼠皮下注射MFC胃癌细胞建立胃癌小鼠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小鼠(n=20)及正常小鼠(n=20)脾脏CD4+CD25+Treg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显示,胃癌实验组小鼠脾CD3+T(42.87±4.33)%和CD8+T(36.55±3.15)%细胞较正常组升高(P0.01);CD4+T(55.02±2.64)%细胞及CD4+T/CD8+T(1.48±0.13)细胞比值较正常组降低(P0.01);胃癌实验组小鼠脾CD4+CD25+Treg(2.14±0.91)%细胞较正常组升高(P0.01)。由此可知,胃癌小鼠脾Treg细胞水平升高,CD4+T降低,CD3+T、CD8+T升高,CD4+T/CD8+T比值降低,可能在胃癌细胞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核仁组成区技术(AgNOR)区分良性、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细胞;并探讨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胶银染色技术检测259例气管镜刷片及痰涂片.结果:良性细胞均数(2.94±0.74)与恶性细胞均数(9.96±2.46),差异极显著(P<0.001),说明产生假阳性的机会很小.良性细胞与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3.85±0.65)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5.36±0.95)差异极显著(P<0.001),有助于识别可疑癌细胞,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和小细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癌细胞的类型不同,AgNOR类型也有差异.AgNOR在腺癌细胞中颗粒粗大,色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颗粒多为弥散型,细小,色浅.用AgNOR计数标准判断良恶性,其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5.4%.结论:细胞学普通染色诊断困难时,AgNOR银染技术可以辅助诊断.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8.
胃黏膜细胞DNA倍体分析及细胞膜Fas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是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糖蛋白.而DNA倍体分析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检测DNA倍体和Fas抗原有望在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监测、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及DNA倍体分析在胃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胃癌细胞DNA含量、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并与胃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二倍体癌浆膜受侵者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受侵者(P<0.05),团块生长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弥漫状生长者(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枚数少于5枚者(P<0.05),淋巴结转移至第2站,以远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至第1站者(P<0.05).结论胃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比率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大鼠证病结合模型实验 5 1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 ,用Wistar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 8只 ,CAG组 14只 ,脾虚CAG组 9只 ,肝郁CAG组 12只和肾虚CAG组 4只。CAG造模采用主动免疫加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法 ,脾虚证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造模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 5 1周。造模结束后取胃粘膜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流式细胞法进行胃粘膜上皮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胃粘膜萎缩性改变 ,以肾虚CAG组特别是脾虚CAG组最为严重。各实验组胃粘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均不明显 ,炎细胞浸润主要见于粘膜下层。各实验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变化以CAG组、脾虚CAG组、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结论 :各CAG模型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表现 ,不同的证病结合模型有各自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