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细胞肝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为全球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0万肝癌新发患者[1],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2],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PLC中8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肝细胞肝癌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COX回归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接受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26例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预后特点,并与同期接受肝细胞肝癌根治术的71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预后特点进行比较。 结果: 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9%(234/426例)和31.0%(132/426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40/71例)和40.8%(29/71例),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预后好于男性,但男、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gt;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GGT、AFP、肿瘤大小、数目、门脉瘤栓(PVTT)、TNM分期和Edmondson分级为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lt;0.05);AFP、Edmondson分级为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lt;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AFP、肿瘤大小、门脉瘤栓和Edmondson分级为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lt;0.05),Edmondson分级为影响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lt;0.05)。 结论: 饮酒、AFP、肿瘤大小、门脉瘤栓和Edmondson分级等因素对男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有预后价值,Edmondson分级为影响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MC)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01-2004-06我院收治的73例HCC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组38例患者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10 mg MMC,对照组35例患者未行任何化疗药物注射,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复发与肿瘤数量及大小有关,危险系数分别为1.877(P=0.001 0)及1.391(P=0.029 4),MMC用药与否对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时间用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术后10个月及8个月(P=0.125 3).用药组和对照组术后1、2、3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65.79%、68.57%(P=0.800 4),81.58%、94.29%(P=0.099 0),89.47%、97.14%(P-0.195 0)和92.11%、97.14%(P=0.344 7).结论:肝切除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MMC(10 mg)对预防HCC术后肿瘤复发可能没有确切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中晚期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百红  凌昌全  俞超芹  封颖璐 《肿瘤》2005,25(5):484-487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建立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预后模型.方法根据166例HC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H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预后指数(PI)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肝外转移、腹水、治疗、胆红素、血清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肿瘤形态和大小、临床分期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形态(P=0.001)、肿瘤大小(P=0.002)、甲胎蛋白(P=0.014)、血清钠(P=0.011)和Child-Pugh分级(P=0.001)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预后指数(PI)定义为回归方程:PI=ey,y=0.585(肿瘤形态-2.0542) 0.747(肿瘤大小-1.879) 0.477(AFP-1.4157)-0.570(血清钠-1.6933) 0.786(Child-Pugh分级-1.7590).PI<1和≥1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和1.8个月(P<0.01).结论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甲胎蛋白、血清钠和Child-Pugh分级是中晚期HCC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根据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的预后指数模型可帮助临床预测中晚期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05例肝癌肺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血清AFP、γ-GT水平、肝内肿瘤情况及其治疗、肺转移灶情况及其治疗、肺外其它部位转移进行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肝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 ap lan-M e ier进行生存率分析,进行Log-rank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的比较。结果肝内肿瘤大小、Ch ild-pugh分级、肝内肿瘤手术切除、γ-GT、肺转移同时伴有胸水以及肺转移灶的治疗对肝癌肺转移患者生存有明显影响。20.0%(16/80)因肺转移导致死亡,且全部为双肺多发性转移。66.2%(53/80)因肝内肿瘤进展导致肝衰竭死亡。诊断肝癌至死亡时间的均值为(684±68)天,中位值487天;发生肺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均值为(264±28)天,中位值为179天。结论肝细胞肝癌肺转移患者绝大部分死于肝内肿瘤未控,积极控制肝内肿瘤有重要意义;肺多发性转移,应积极行肺动脉化疗。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骨骼是HCC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HCC骨转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缩短生存时间,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从HC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预后影响因素及诊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和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3):191-192,F003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东南沿海,在农村和城市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年死亡人数的43.7%[2]。据统计我国90年代肝癌年死亡率为20.37/10万,较70年代上升了6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IB(Fibrosis)-4评分系统与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245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利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根据患者术前FIB-4评分,将患者分为FIB-4Ⅰ(≤3.25)和FIB-4Ⅱ( > 3.25)。FIB-4能够预测肝硬化程度(Ishak分级:1~5级 vs. 6级,r=0.681,P < 0.001),其主要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P < 0.001)、胆红素(P=0.009)、白蛋白(P=0.001)及血小板计数(P < 0.001)相关,与其他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FIB-4能够预测HCC患者的预后(总生存时间:P=0.037,0.011;无瘤生存时间:P=0.027,0.043)。  结论  FIB-4有可能作为H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184例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1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对HCC患者肝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高(>100 ng/ml)、有微血管浸润、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多个肝内复发肿瘤以及早期肝内复发(≤12个月)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复发肿瘤的数目和复发时间是影响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69例单个复发肿瘤患者中,经再次肝切除手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和23个月,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未进行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9个月,4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A级、单个复发肿瘤、复发时间较晚(>12个月)、经过再次肝癌切除手术或局部消融治疗的HCC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行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作为因变量,分析11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随访至2012年6月,随访率达9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类型、门静脉高压、AFP值、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有无实施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有Child-Pugh分级、门静脉高压、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实施TACE。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RFA治疗预后的因素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程度、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实施TACE。以上结果有助于指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RFA治疗。  相似文献   

11.
185例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L  Du JL  Shi HY  Guo AT  Wei L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8):609-6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85例行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9例(91.4%),女性16例(8.6%),男女比例为10.6∶1;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1.0±11.0)岁.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2.0%和38.0%.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0)、肿瘤大小(P=0.025)、组织学结构类型(P=0.000)、核分级(P=0.000)、分化程度(P=0.001)及血管浸润(P=0.000)均与HCC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组织学结构类型中,细梁状型、致密梁状型和假腺样型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粗梁状型、实性型和硬化型(P<0.05),硬化型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实性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短于其余各型(P<0.05).核分级为1级与2级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与4级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1、2级(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1)、肿瘤大小(P=0.042)、核分级(P=0.023)和血管浸润情况(P=0.000)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核分级和血管浸润情况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数目越多、肿瘤越大、核分级越高和有血管浸润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肝细胞癌( 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维吾尔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乙型非丙型肝癌组( NBC?HCC组)和病毒相关肝癌组( viral?HC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NBC?HCC组患者的性别、城乡地区、糖尿病史、体质指数、肝硬化史、临床分期、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水平与viral?H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HCC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20.3%、12.6%和4.5%;NBC?HCC组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2%、18.5%、14.7%和5.2%,viral?HCC组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0%、21.1%、13.5%和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 PVTT)、Child?pugh分级、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放疗或射频消融( RFA)均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NBC?HCC组和viral?HCC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年龄、临床分期、PVTT、Child?pugh分级、TACE联合放疗或RFA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皮微波凝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不仅能用影像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方法证实肿瘤凝固坏死情况,而且能使肿瘤周围免疫细胞明显增多、增大、功能增强,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肝癌复发率。目前PMCT治疗肝癌临床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4.
索拉非尼是目前唯一被多国批准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其对生存期改善有限,最终出现病情进展。近几年,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可,为晚期 HCC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半肝缺血预处理(HIP)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HIP组(20例)和半肝血流阻断法(HHV)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HIP组术中出血量(自然对数)、术后输血病例数、术后输血量分别为5.7±0.7、3例和(333.3±115.5)ml,均明显少于HHV组的6.1±0.6、18例及(1 433.3±91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8;x2=5.27,P=0.022;t=4.86,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肠道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3、5、7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IP组均高于HHV组(均P<0.05).HIP组术后一周内有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HHV组仅1例(P=0.001).结论 半肝缺血预处理法可能提高肝硬化肝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术后肝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肝癌介入治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hen X  Luo P  Lin H  Shao P  Zhou Z  Fu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501-503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合理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000例以不同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病理、生化、影像及生存率等临床因素,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及优缺点,结果:经导管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常规肝动脉注射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化疗(C-TOCE)比较,前者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大,对非癌肝组织的丰较C-TOCE轻,生存率亿于C-TOC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联合栓塞治疗可起到杀死残余癌灶的作用,对非癌肝组织未造成明显损害,生存率较单纯栓塞明显提高,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或提高生存率。结论:肝癌的介入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和类型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9年3月间,50例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级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HCC患者连续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索拉非尼用法为400 mg/次,每日2次.每6~8周复查CT或MRI,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疾病稳定(SD)28例,疾病稳定率为56.0%;疾病进展(PD)22例,占44.0%;无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7例患者死亡,全组患者的中位TTP为4个月,中位OS为14个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HCC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皮肤损害、腹泻、高血压、脱发、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大多为Ⅰ~Ⅱ级,经对症处理或调整用药剂量后多可恢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HCC患者TTP的主要因素.结论 索拉非尼可有效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HCC,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HCC患者TT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快速浸润性生长及合并肝硬化因此其预后不良。局部介入疗法的出现,是治疗不能切除HCC的重大突破,局部治疗HCC有许多疗法,包括经肝动脉的化疗栓塞(TACE)疗法,经皮酒精注射(PEI)疗法、射频消融(RFA)疗法、微波凝固疗法(MCT)、激光疗法(LITT)、免疫疗法、基因疗法、血管生成抑制疗法、中医疗法等。肝动脉的化疗栓塞(TACE)是最常用的疗法,每一种疗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而TACE和其他的局部疗法联合能够克服一些不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对于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效果堪与手术相媲美,而优于无水酒精注射和介入栓塞化疗;对于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RFA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RFA如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以提高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