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619-16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ficular tachycardia,PST)简称室上速,是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以上的、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总称。但习惯上所说的室上速是指突然发作、突然中止、心室率基本匀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折返性(窦房结、房内、房室结、房室等处的折返)心动过速、自主性(心房和房室交界区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以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等数种。而不包括阵发性房颤、房扑和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室上速还可以伴发一些其他情况,如房室传导阻滞、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等,为该病的院前诊断增加了难度,临床上常与窦性心动过速、房扑、特别是室速鉴别。  相似文献   

2.
采用食道心房调搏研究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年龄与房室交界区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表明:<40岁组与-60岁组比较房室交界区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在异位兴奋点自律性增多或发生连续折返激动时,产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早搏,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PSVT),PSVT中90%以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其他PSVT还有窦性和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房室交界区存在传导速度快慢不同的双径路形成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少数患者可由心脏疾病或药物等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由房室结区(正路)和房室旁路组成的环路发生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家兔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学特点及房室结双径路的发生基础,处死家兔后迅速取包含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家兔房室结呈不规则形,大小约2.7mm×1.5mm×0.32mm;房室结与心房肌之间存在多部位联系;Koch三角内组织排列紊乱;1例标本冠状窦口周围可见到P细胞分布。研究结果提示,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学特点可能为该区域发生慢传导,并进而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报告4例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讨论了该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并对其发病机制作了分析,阐述了传导速度慢,具有递减传导特性的隐匿性房室旁束是发生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结构基础,射频消融是根治持续性交界区反复心动过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治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十分常见,它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多数心动过速是由于房室交界区内折返或经房室间折返所致.少数由心房或房室交界区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性激动所致。不论是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它们发生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大致相同.它们发作时常规心电图不易区分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心房还是房室交界区,故临床将这二种心动过速通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术中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JR)的特征。方法:21例(男6例,女15例)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详细记录释放射频的次数、能量、持续时间、以及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的时间、频率及数目,比较释放射频有效时/无效时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之特征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共进行106次射频电流释放,其中21次有效(A组),85次无效(B组)。A组有19次出现JR  相似文献   

8.
魏大愚 《吉林医学》1989,10(6):342-345
我们采用无创伤性经食道左房刺激法对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其中平静心电图出现Δ波6例,隐匿性预激3例.9例均测到旁路不应期为590~250mS(348±104mS),6例测到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为350~180mS(265±57mS).诱发出顺向折返型心动过速3例,其旁路不应期均长于房室结不应期;逆向折返型心动过速1例,其旁路不应期短于房室结不应期.我们认为折返方向与不应期有关.本文证明经食道左心房调搏可发现预激综合征的大部分临床电生理现象,尤其对部分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有重要诊断价值.它也是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报道15例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其中双旁道9例,单旁道并慢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并慢快/快慢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结果:共计消融旁道24条和房室结慢径6例,总成功率100%,随访6-48月无复发,无房室阻滞及其他并发症。结果表明:采用恰当的方法消融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下位或后位法对26例房室结双径路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在消融成功的26次放电中100%出现了交界性心律,而在消融不成功的254次放电中,交界性心律发生率为4.7%,交界性心律可作为术中监测慢径路消融是否成功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