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旋转不良常在出生后一年内表现为中肠扭转的胆汁性呕吐或腹胀,其他一些病人则在儿童或成年期出现症状,表现为无肠扭转的肠旋转异常。作者在7例行胃肠道钡餐检查显示后者情况者进行了腹腔镜检查,6例3~23岁病人(中位值7岁),主诉腹痛等慢性腹部症状;l例为足月顺产婴儿,分娩后即出现胆汁世呕吐和腹胀,均作腹腔锐检查,结果如下:(一)非肠旋转病变,2例。l例为阑尾穿孔伴腹腔内脓肿形成,需作阑尾切除和腹腔引流;另1例证实为左侧结肠(全部结肠位于腹腔左侧),十二指肠前方有一先天性束带跨越(Ladd带),切断束带,15个月后症…  相似文献   

2.
迟发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中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1~11岁 ,平均年龄 5 4岁。2 .临床表现 :①急性肠梗阻 7例 ,症状出现 <7d ,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1例 ,1例为上消化道梗阻手术 ,1例以急性腹膜炎 ,4例术前诊断为肠旋转不良。 7例伴中肠扭转 ,平均扭转 6 6 0°。②伴有呕吐的慢性腹痛 3例 ,腹痛时间分别为 2 0d、3个月、8个月。 1例含胆汁 ,2例不含胆汁。腹痛位于上腹部 ,位置不固定 ,多在饭后出现 ,腹痛出现时间不定。 1例术前诊断为肠重复畸形 ,1例曾误诊为腹型癫痫 ,多次治疗未见好转 ,在我院确诊为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4例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治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病率低,经积极早起治疗,可获得痊愈。结论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病率低,当遇到无法解释的反复腹痛、腹胀、呕吐及肠梗阻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早期积极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以呕吐及阵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11例中消化道造影确诊6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B超检查确诊2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CT检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率82%。所有患者均接受Ladd手术治疗,1例术后发生肠粘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获随访6~60个月,除1例1年后发生肠梗阻,治疗后缓解,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反复呕吐、腹痛的非新生儿患者应警惕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诊断率。Ladd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治疗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6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3例外科收治患者中2例在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后行Ladd's手术,1例急诊手术行Ladd’s粘连带松解、肠扭转复位,3例内科收治患者经消化道造影或胶囊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后出院。结论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当遇到无法解释的反复腹痛、腹胀、呕吐及肠梗阻时,应考虑本病可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Ladd’s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常并发肠扭转,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而且病情变化迅速。良好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前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院1996年5月至2001年8月,收治3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9例中男31例,女8例;年龄5天~18岁;小于等于3个月26例,大于3个月13例。本组病例入院时症状:小于等于3个月26例,中全部有胆汁性呕吐,有便秘11例,厌食5例,恶心1例;大于3个月的13例中,伴胆汁性呕吐9例,非胆汁性呕吐3例,恶心2例,厌食1例,腹痛8例,便秘5例。入院后39例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CT表现特点有:(1)十二指肠水平段未达腹中线或达中线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向右下方绕行;(2)回盲部异位;(3)具有环形皱壁的空肠位于右、中腹部而肠壁较光滑的回肠位于左腹部;(4)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正常排列关系消失,且SMV以SMA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5)肠扭转;(6)合并其他畸形。本组中肠旋转不良手术证实6例,经胃小肠钡餐检查证实6例,手术和胃小肠钡餐检查同时证实4例。结论反复腹痛就诊者首次先行CT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十二指肠水平段走向、小肠和结肠分布及肠系膜根部周围血管的解剖位置.以排除中肠旋转不良。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呕吐,呕吐物有胆汁样物40余年”于2005年7月14日入院,患者主诉出生后即经常出现呕吐,常伴有胆汁样物,有时呈喷射状,呕吐后能进食,并有腹胀不适,无寒战、黄疸,成年后做胃镜诊断:食管裂孔疝,慢性胃炎等。近6年来,上述症状频繁发生。2005年诊断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空回肠旋转位,肠旋转不良,收住院。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及新生儿急腹症,现分析总结我院收治61例该病患者的有关资料。1.临床资料:1990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61例,其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1月内35例,1~12个月13例,1~3岁2例,4~7岁2例,7岁以上9例(成人3例)。其中肠旋转不良45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十二指肠膈膜8例;单纯环状胰腺3例。52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中41例呕吐物含胆汁。X线检查19例可见双泡征。45例肠旋转不良患者中,31例行Ladd术;13例行Ladd术加其他…  相似文献   

10.
1988年 1月至 2000年 8月,我院外科治疗先天性肠闭锁 52例,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全组 52例,男 30例、女 22例;年龄出生后 14 h~ 14 d,平均 2. 7 d。体重 2. 0~ 3. 3 kg,平均 2. 7 kg。 4例为早产儿, 3例产前有羊水过多。全组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呕吐胆汁样物 33例,占 63. 5%; 2例呕吐粪汁样物。 7例出生后 48 h内有少量胎粪排出 ,其余病例至就诊时未见胎粪排出。全组以先天性肠闭锁收入院者 39例 ,以肠梗阻、肠旋转不良、腹胀待查收入院者 13例。 28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胎粪性腹膜炎 17例、肠扭转 7例…  相似文献   

11.
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期肠管发育过程中,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过程发生障碍,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和异常腹膜索带,导致的十二指肠、空肠梗阻或肠扭转。肠旋转不良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随年龄不同而异。50.0%~75.0%的肠旋转不良在新生儿期发病,患儿往往因腹部索带压迫十二指肠或中肠扭转导致胆汁性呕吐,是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合并肠扭转、肠坏死,可出现便血、腹胀、高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全结肠一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权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故。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王建,丁金火,郑建华患者,女,12岁。因间隙性呕吐12年,加重7天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为宿食。查体:发育正常,营养稍差。中上腹部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正常。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内大量胆汁;X线钡餐检查见钡...  相似文献   

14.
小肠、阑尾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专题笔谈);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及外科治疗(述评);克罗恩病并发腹腔脓肿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克罗恩病手术及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685例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二所医院1990年1月-2001年6月间所收治的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28例临床资料。结果:18例经保守治疗或体外置管治愈,非手术率64%(18/28),10例经手术治疗,9例治愈,手术率36%(10/28),其中1例因中毒性休克死亡。全组治愈率为96%(27/28),死亡率4%(1/28)。结论: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多与腹腔内粘连形成不良的各因素有关,根据腹痛的发生、发展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旋转不良多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通过典型的病史以及钡剂灌肠和腹部X片表现常能明确诊断。大龄儿童的肠旋转不良 ,因其症状和体症不典型 ,给诊断造成困难 ,延误治疗。国外几个研究机构曾经用年龄来归纳各种临床表现 ,并得出大龄儿童的肠旋转不良是一个区别于新生儿时期不同的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指标与方法,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三要素,从我院已治疗过的和文献报道的共计65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年龄、性别、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便、腹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腹部平片阳性、血气分析、CO,CP、凝血功能等26项指标中,通过Meta分析进行筛选,并应用于652例绞窄性肠梗阻和604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检验其效果。结果筛选了10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指标:①腹痛不缓解或腹胀加重;②T≥38℃;⑧P≥100次/分;@WBC≥15×10^9/L;⑤Hb≤90g/L;⑥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⑦有腹膜刺激征;⑧腹腔穿刺为暗红色血性液体,或为淡黄色液体、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⑨影像学显示肠襻固定性扩张加重;⑩休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符合≥2项指标占92%,而单纯性肠梗阻为0。结论所确定的诊断指标与方法为绞窄性肠梗阻所特有,在确诊肠梗阻的基础上,符合≥2项指标者就可诊断为绞窄性肠梗,它可使绞窄性肠梗阻的确诊率由过去的61%提高到92%,且简便、易记。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胚胎发育期间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全或异常,由于肠系膜固定不良、基底缩短、根部明显变窄,在腹腔内盘曲蠕动的肠管容易沿系膜根部发生顺时针扭转[1]。部分患者在成年后才发现,表现为长期餐后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可考虑先天性肠扭转不良可能[2]。本文报道1例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不全肠梗阻病例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7年收治的10例MVT患者。结果继发性MVT患者占发病的绝大多数(70%,7/10例),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误诊率60%(6/10)。9例手术患者均出现小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和术后的抗凝是治疗关键。对比增强的CT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结论MVT是少见急腹症,容易导致诊治延误,对比增强CT是首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和抗凝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早期在未出现腹膜炎之前可采用保守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期中肠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旋转发生异常所致,大多在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发病,且多合并肠扭转,而成人发病率极低[1]。2011-05—2014-06间,6例成人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经我院手术证实,现回顾分析超声检查并与其他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检查在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首先由超声检查诊断为肠旋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