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理论,得到了卷取机边缘位置电液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同时根据现场的测试情况,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是可以满足实际需要的,为研究该系统的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压力传感器动态性能分析与动态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炮口冲击波测试中,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测量要求至关重要。本文通过GLS(SF)方法建立压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由数学模型求出动态性能指标。然而该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零极点相消的方法设计出动态补偿滤波器,明显提高了该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最终解决了该冲击波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液压制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不同工况下的制动安全性能。随后,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油压建立阶段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SIMULINK模块对该阶段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动态性能仿真,得到了该阶段下制动缸的制动压力响应时间及制动压力大小,验证了该阶段制动性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自动平衡式数字显示仪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仪表各部分结构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了4种不同的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语言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分析了4种不同控制规律下的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实码遗传算法及其在齿轮传动动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春长 《机械设计》2003,20(9):60-61
介绍了实码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齿轮动态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使用该方法成功地求解了齿轮传动动态最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研制的带油气减振装置的水压直动式溢流阀结构特点,建立了对该阀的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了本文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模型阀所具有的合适的动态性能,同时也验证了油气减振装置对提高该阀的工作稳定性和减小压力波动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数字自动式字显示仪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显示仪表各部分结构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语言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仪表具有无超调量、调节时间短、PID参数整定简单等优点,能满足实际应用对动态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考虑并联分支结构的适用于传递矩阵法的封闭周转轮系动力学分析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中惯性元件、弹性元件和分支节点的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用传递矩阵法建立起封闭周转轮系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某航空发动机用减速器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求出了该减速器的各阶固有频率、模态柔度和势能分布率等动态特性参数。找出了该减速器的动态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进其设计,提高动态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动态、分布参数方法建立了用于制冷系统仿真的冷凝器数学模型。根据内藏式与外置式冷凝器传热特性的不同,按照系统仿真对于冷凝器数学模型的要求,探讨了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模型运用于系统仿真所得计算值和试验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郝壮 《一重技术》2015,(2):71-74
介绍了热连轧机AWC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AWC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对比液压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对系统进行合理改进。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多自由度车辆模型的主动悬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模型频域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发动机及前后座椅对车辆模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自由度车辆模型,基于该模型应用LQ理论对主动悬架的控制器进行设计,对基于不同车辆模型设计的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种较理想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义T-S模糊模型对非线性系统具有万能逼近性得到系统的局部线性化,并利用一种快速综合性遗传算法(FIGA)对广义T-S模糊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根据得到的线性化模型对系统采取广义预测控制(GPC)得到当前的控制动作。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离散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将采样点的T-S模糊模型转化为采样点线性模型与非线性误差叠加的线性形式,通过迭代修正非线性误差,使具有非线性误差的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律逐渐逼近采样点T-S模糊模型预测控制律。同时,该预测控制方法也能适用于当系统受输入输出约束时的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TS模糊模型广义预测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双容水箱控制实验系统,建立了双容水箱控制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用MATLAB组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双容水箱PID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同时建立了不带PID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块,给出了两种模型的仿真结果。用LabVIEW编写了双容水箱实验控制系统的软件,给出了软件的前台界面及后台程序。此系统的使用可以满足对控制系统实验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存在复杂的磁滞非线性易降低系统性能,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建立了可以精确描述磁滞现象的模型并提出了合适的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对GMA磁滞建模,并采用最小均方法(LMS)进行模型参数辨识,模型预测误差为0.037 9 μm。接着,通过对PI模型解析求逆进行实时补偿控制,从而有效减小磁滞误差,补偿控制误差为0.309 μm。实验结果证明,PI模型可以精确描述GMA磁滞现象,且具有计算简单,磁滞跟踪能力强的优点。基于该模型的实时磁滞补偿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磁滞误差,提高GMA实时驱动定位控制精度,是实现GMA精密驱动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基于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软件TESIS DYNAware,利用dSPACE单板系统DS1103,以建模的形式连接车辆的硬件操纵信号于vedyna_traffic模型中;选用DYNAware中车辆动力学模型veDYNA的Standard版本,借助嵌入Simulink的veDYNA模块对此模型进行更改,建立基于DYNAware的虚拟试验系统。对自适应巡航(Adaptivecruise,AC)的仿真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通过.mdl接口集成控制模型于试验系统中。在veDYNA的主工作界面,由参数文件的图形编辑器,以及文本编辑器的.m接口,输入仿真车型的车辆数据,对仿真控制的可控项、用户程序分别进行设置;veDYNA、交通仿真模块和动画工具模块共同作用,在硬件操纵信号的控制下进行AC的虚拟试验,跟踪相关参数,并把得到的对应曲线与具有AC功能的仿真车型得到的曲线进行定性对比。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进行AC虚拟试验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矫直机液压控制系统中压下液压缸的控制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建模,建立该类型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改,并进行了MATLAB仿真,对此类技术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work, a robust control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for saturating systems with packet dropouts under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ramework. The sequence of time instants when data dropout happens is modeled by a Markov chain. A packet dropout compensation strategy and an augmented Markov jump linear model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To design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s, the entire system is decomposed into coupled subsystem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neighbor subsystems, a distributed predictive control synthesis involving packet dropouts and Markovian probabilities is developed by minimizing the worst-case performance index at each time instant. The input saturation constraints are also incorporated into the robust controller design under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ramework. Furthermore, both the recursiv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robust control under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the closed-loop mean-square stability are prov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s on a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process and a DC control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伺服进给系统的控制模型,确定了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借助于控制工程分析软件建立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整定了电流环、位置环以及速度环。通过对相关控制参数调节进行仿真,论证了该控制方法使机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快速响应特性,减少了系统的稳态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