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蚀的喉内肌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科研工作选择对比材料提供依据.方法:3例正常成人和5例喉癌患者病变对侧或与之不同分区的甲杓肌、环杓侧肌及环杓后肌(肉眼及镜下均未见癌组织侵蚀,喉返神经亦未受侵蚀)制成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应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最大宽度和数量.结果:与正常成人相比,喉癌患者各喉内肌肌纤维形态变化较大;肌纤维横截面积、最大宽度显著增加(P<0.01),增加的幅度以环杓后肌为最大;肌纤维数量两组无差异.结论:肌纤维横截面积和最大宽度是反映肌肉功能状态的较为可靠的指标.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不能用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蚀的喉内肌代替正常成人的喉内肌做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例小儿及23例成年人的喉内肌进行的myosin-ATPase等染色观察,得到小儿和成人各喉内肌不同的肌纤维构成比。成人PCAⅠ型纤维最多,LCA、INA及CT次之,TA最少。小儿的各喉内肌也有类似比例。表明不论小儿或成人,PCA均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性,适应呼吸作用的需要;TA具有较快的收缩速度,以适应发声及呼吸道保护作用。从纤维构成上看,小儿与成人相比,各喉内肌Ⅰ型纤维较为匮乏,表明小儿的喉在发声及呼吸道保护等功能方面尚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显示法,对5例新生儿环甲肌(CT)、环杓后肌(PCA)、甲杓肌(TA)的肌纤维类型和构成比进行研究。发现新生儿各喉内肌均由三型纤维组合而成,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得出三型纤维构成比,环甲肌分别为32.1%、23.5%、44.4%;环杓后肌分别为40.4%、9.1%、50.5%;甲杓肌分别为50.3%、15.4%、34.4%。不同的肌纤维构成,提示各喉内肌功能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儿与人喉内肌肌纤维型的差异与喉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似文献   

5.
6.
神经肌蒂移植同时恢复麻痹声带内收、外展功能的实验研究(摘要)研究生陈贤明导师王正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昆明650101)关键词声带麻痹,神经肌蒂,喉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环杓侧肌中图分类号R767.4为寻找一种同时恢复麻痹声带内收、外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改良的舌骨肌瓣在一侧杓状软骨切除的部分喉手术中,用于喉癌术中修复的情况。方法: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为25例喉癌患者分别行5种喉部分切除术[1],全部采用改良的舌骨肌瓣进行喉重建。结果:患者拔管率100%,无呼吸困难,发音效果较理想,饮食无呛咳,痊愈出院,随访3年1例死亡,2例转移,2例复发,余20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达到临床较好治疗效果。结论:在彻底切除癌灶的同时,用改良的舌骨肌瓣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喉功能重建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喉癌的手术治疗及无喉者语言康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呼吸道高发癌 ,约占全身肿瘤的1 %~ 5 %。在我国 ,喉癌的发病率为 3~ 5 /1 0万 ,北方多于南方 ,城市高于农村 ,男性多于女性。近 1 0年来喉癌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除了诊断水平的提高外 ,可能与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喉癌分声门上型、声门型及声门下型 ,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鳞癌 ,占 95 %以上 ,腺癌等较少。1 手术治疗喉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喉癌的手术治疗史可追溯到 1 894年 ,由Billroth首创喉切除术 ,1 90 6年Crile开创了颈清扫术 ,使喉癌的手术向根治方向发展。 1 95 2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时限失神经状态下人环杓后肌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n的表达变化,为喉神经修复时限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取38例喉返神经完全离断患者的环杓后肌标本,按神经离断时限分为4组:失神经6~12个月(n=12)、1~2年(n=10)、2~3年(n=8)及>3年组(n=8),另取12例正常环杓后肌标本作为对照,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具有可比性.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法比较各组环杓后肌myogen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yogenin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失神经3年内的环杓后肌肌细胞核,对照组正常环杓后肌基本无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神经6~12个月组肌细胞核myogenin表达程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1~2年组表达最高,2~3年组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3年以上组基本无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对照组myogenin mRNA未表达,失神经1~2年组myogenin mRNA表达水平为6~12个月组的4倍,失神经2~3年组为其64倍,失神经3年以上组仅为其1/2(P均<0.01).结论:失喉返神经支配的环杓后肌肌纤维3年内有较大的再生潜力.  相似文献   

10.
3例喉癌晚期侵犯舌根,采用颈前单蒂带状肌瓣修复舌根缺损,皆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喉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喉鳞癌组织中MMP 2的表达。结果  43例喉鳞癌组织中,29例(67.4%)MMP-2表达阳性,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深部浸润的癌巢及基底膜附近的肿瘤细胞染色尤为明显。结论  MMP-2能破坏基底膜,与喉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喉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喉鳞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43例喉鳞癌组织中,29例(67.4%)MMP-2表达阳性,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深部浸润的癌巢及基底膜附近的肿瘤细胞染色尤为明显。结论MMP-2能破坏基底膜,与喉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不同民族喉乳头状瘤与喉癌组织中不同类型HPV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民汉族喉乳头状瘤(LP)和喉癌(LC)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PCR)技术,对83例喉癌患者(维吾尔族27例,哈萨克族4例,汉族52例),6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维吾尔族33例,汉族30例),20例声带炎性息肉(LIP)患者(维、汉各10名),总共166例分别进行HPV6/11的9.6%(8/83)和LIP的0.0%(0/20)(P<0.05);(2)LC组织中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为37.3%(31/83)明显高于LP的6.3%(4/63)和LIP的0.0%(0/20(P<0.05);(3)民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民汉LP的发生主要与HPV6/11感染有关;LC主要与HPV16/18感染关系密切,HPV感染可引起细胞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是喉上皮组织发展成为肿瘤病变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4.
对64例被治喉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放疗19例、放疗加化疗10例、手术后放疗22例、手术后放疗加化疗13例。随访率为95.3%,总的5年生存率为42.18%。结果表明:手术后放疗加或不加化疗的生存率都高于其他方法的生存率(P<0.001);单纯放疗剂量以60~75Gy、术后放疗剂量以50~60Gy为佳;Ⅰ期病人采用单纯放疗的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2.7%;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预后差。说明早期发现、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是提高喉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喉外肌与甲杓肌同步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狗喉外肌(甲状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与甲杓肌同步肌电图的研究,观察到甲状舌骨肌与甲杓肌在平静呼吸、深吸气、发音及吞咽时肌电活动基本一致,胸骨舌骨肌主要在呼气及发音时放电,胸骨甲状肌以吸气期放电为主,深吸气时更明显,发音期亦放电。提示用支配甲状舌骨肌的神经再支配麻痹的甲杓肌,恢复声带内收功能更符合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高龄喉癌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喉癌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 174例 70岁以上喉癌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术前有合并症 (87.9% ) ,以心血管系统疾患最多 (6 6 .1% ) ,其次为呼吸系统疾患 (39.1% )。全喉切除 115例 ,喉部分切除 11例 ,颈淋巴廓清术 4 8例。无手术意外及死亡。术后并发症 4 2例 (2 1.4 % )。结论 高龄不是喉癌手术禁忌 ,但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嗓音声学分析及电声门图在喉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喉癌患者嗓音声学参数和电声门图(EGG)参数的变化,评价这些参数在该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40例喉癌患者术前作嗓音声学分析和EGG检测,并比较其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喉癌的诊断中,两种方法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均是有价值的,且两种方法各参数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互相替代。结论:嗓音声学分析和电声门图可为喉癌的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癌旁组织及OSCC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为确定CD44作为OSCC基因治疗的参考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患者OSCC组织、20例OSCC患者OSC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CD44的表达强度。结果:CD44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及OSCC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P<0.05); CD44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CD4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在临床分期为晚期的OSCC组织中表达高于早期(P<0.05);CD44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明显关联。结论:CD44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OSCC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表达强度不同,提示CD44的高表达可作为判定O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