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5mg/kg,12h/次,输液泵静脉给药)+鼻胃管喂养,喂养遵循奶浓度由稀到稠,奶量由少到多,待患儿具有吸允能力时可拔除胃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喂养指导,非营养性吸允,腹部抚触,合理体位等,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重开始增加也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晶 《大家健康》2016,(8):209-209
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并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更短,恢复出生体重用时、肠道营养达到418.4 kj/kg·d 用时以及首次排黄便时间更早,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早产儿呼吸暂停、胃残留、呕吐以及腹胀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多伴有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时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与喂养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口腔按摩刺激,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例数、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按摩刺激能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发育和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翠英 《吉林医学》2013,34(18):3703-370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各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对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促进发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3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则用按摩腹部、抚触以及非营养性吸允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胃肠动力成熟,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缩减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马开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10+20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201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喂养不耐受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d)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呼吸暂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解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在对照组患儿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儿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指标时间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大的改善,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较高的就爱孩子。  相似文献   

8.
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中性温度环境下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1~3 ml奶液吸吮,对照组直接按医嘱鼻饲奶,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体重增长,对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0.01);干预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11.9±5.5) d较对照组(16.6±5.3) d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12.0±6.0)d较对照组(18.0±8.0)d明显缩短,有显著差(P<0.01);干预组胃残留的发生率(13.3%)较对照组(43.3%)减少(P<0.01).结论 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性鼻胃管微量喂养辅以抚触疗法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出生12h内入院,住院时间≥10d的早产儿为观察组(26例),于生后24h内给予鼻胃管微量喂养,并于3~7d后同时实施抚触疗法;2002年1~12月出生12h内入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16例),予以常规喂养,用同一种配方乳及母乳喂养。记录早产儿的早期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性鼻胃管微量喂养辅以抚触疗法用于早产儿可提早全肠道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促进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陈波 《西部医学》2014,26(10):1345-1347
目的 分析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诊治的4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24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抚触组)24例,将两组早产儿的干预总有效率、相关指标改善时间及干预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TRF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指标、TR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早产儿各方面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收治的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0)。2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情况,即每天进乳量、残奶量、体质量增加量,腹胀、呕吐消失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上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可有效促进肠道成熟,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口服妈咪爱0.5g,1天3次,温开水冲服,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少量多次喂给,根据患儿的需要及喂养耐受情况逐渐添加奶量,最大奶量不超过20ml/(kg·d)。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8例,发生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中呕吐、腹胀、胃潴留患儿均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喂养时间、出生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能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杨春凤 《广西医学》2014,(1):42-43,49
目的:探讨水枕和水睡垫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24例早产儿按出生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水枕及水睡垫护理,即在暖箱“鸟巢”底下加放水枕及水睡垫,让早产儿睡在预热的“鸟巢”内。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平稳,体质量增加快,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使用水枕及水睡垫后,可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了住院天数,有利于早产儿智力和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6例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且剂量小,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五音疗法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0例早产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早产儿采取五音疗法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测定评分及出院时间和出院时体重。  结果  2组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测定评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和早产儿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和出院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五音疗法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缩短早产儿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提高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5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均予红霉素5 mg/kg,每天1次;观察组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1/2支,2次/d.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天数、治疗至GRV≤10%的天数、经胃肠道摄取热卡达100kcal·kg-1·d-1的日龄、体重增减、...  相似文献   

20.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