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吲哚酮和苯甲醛衍生物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合成了8个化合物,其中6个未见报道.其结构均经1H-NMR、IR及ESI-MS确证.结论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Ⅱe、Ⅱg有较强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4μmol·L-1和1.2μmol·L-1,小于阳性对照药5-Fu).微波辐射技术用于3-取代吲哚酮的合成,能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收率.  相似文献   

2.
周浩  周峰  周有骏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31-133,142
目的设计合成对微管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抑瘤活性。方法以取代的苯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取代等反应制得系列目标化合物,并考察该系列化合物对微管蛋白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1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j9对微管蛋白和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活性。所有目标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该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靶点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5-溴-1H-吲哚经氰基取代、Vilsmeier-Haack反应、水解、缩合制得3-[(Z)-(5-氟-1,2-二氢-2-氧代-3H-亚吲哚基)甲基]-1H-吲哚-5-甲酸,再和相应的胺类化合物反应制得10个3-取代-5-氟-1,2-二氢-3H-吲哚-2-酮类化合物.以舒尼替尼为阳性对照,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上皮细胞HMEC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1c、1f、1g和1h在浓度为10 μmol/L时,对HMEC的抑制活性优丁舒尼替尼.进一步测试1c和1e对SGC7901、A549、HL-60、SK-BR-3、HCT116肿瘤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c和1e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抗增殖活性优丁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4.
取代苯胺经酰化、环合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取代靛红衍生物4a~4k,再用三乙基硅烷/三氟乙酸体系室温还原制得取代-1,3-二氢吲哚-2-酮类化合物1a~1k,后者可用于合成舒尼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新型结构的吲哚-色胺酮[6-(1H-吲哚-2-基)吲哚并[2,1-b]喹唑啉-12(5H)-酮]类化合物,并初步考察其代表性化合物3a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吲哚酮为起始原料,经盐酸酸化后在过量三氯氧磷的条件下与相应的取代2-氨基苯甲酸经一锅法合成新的吲哚-色胺酮类化合物。采用MTT法考察化合物3a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3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a对A549肿瘤细胞株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目标化合物是在色胺酮结构中引入吲哚单元后形成的新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将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吲哚-色胺酮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2-甲基4-氧代喹唑啉-6-甲醛与不同的吲哚-2-酮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吲哚-2-酮与喹唑啉-4(3H)-酮的杂合物5a-j。MTT法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化合物5e对人肿瘤细胞A549、MCF-7、HeLa、HT-29和HCT-116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50μM浓度下的抑制率为32.0%-62.3%。  相似文献   

7.
3-吲哚甲醇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3-吲哚甲醇(IC)在体内、外的抗癌活性,为十字花科蔬菜的防癌作用以及从蔬菜中筛选药用成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内试验以荷瘤小鼠实体瘤重、抑瘤率及对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为指标,评价IC对S180移植性肉瘤的抑制作用;长期实验在饮水中加入化学致癌剂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小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同时给予不同剂量IC进行预防,观察癌前病变和癌变发生率;体外采用MTT法,观察IC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IC在体内能明显抑制实体瘤重,使荷瘤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长期试验能明显降低MNNG诱发的癌前病变和癌变发生率;在体外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大.结论 IC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Fang Z  Yang Z  Xu JF  Wang YL  Wang ZX  Wei P 《药学学报》2011,46(11):1338-1343
在5-氟吲哚-2-酮的母体结构基础上,选用13个已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片段,设计合成了11个3-芳香Shiff碱吲哚-2-酮衍生物。11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化合物1b、1g、1i及1h的抗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9.
N-取代-5-羟基-1H吲哚-3-羧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阿比朵尔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4-取代胺甲基-5-羟基-1-烃基-2-苯硫基甲基-1H吲哚-3-羧酸乙酯盐酸盐.方法:以4-氯代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硫代、胺化、Nenitzescu反应、Mannich反应、成盐反应共5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由薄层色谱(TLC)确定每步反应终点.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及质谱确证.结论:通过该合成方法合成了9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李凌宇  施伦勇  梁鸿  张庆英 《中国药学》2014,23(12):858-865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3-(4'-取代苯亚甲基)-2-吲哚酮的E和Z几何异构体,并采用反相硅胶色谱的方法首次对所有异构体进行了成功分离。通过对E和Z异构体1H NMR特征的分析发现了E和Z异构体中处于取代苯环屏蔽区的质子实际受到较明显去屏蔽效应的反常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抑癌活性,设计合成了7个2-取代亚甲基环戊酮(Ⅰa~g),5个2-烷基环戊烯酮(Ⅱb~f)和4个2-烷氧基环戊烯酮(Ⅲa~d)等共16个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化合物,其中2-苄氧基环戊烯酮(Ⅲc)和环己氧基环戊烯酮(Ⅲd)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体外抑癌筛选结果证实,某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癌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金华  姜凤超 《中国药师》2008,11(1):21-24
目的:合成哌啶酮类法尼基转移酶抑制药,并且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在其他基团保持最佳的基础上,哌啶酮环的1-位氮原子上用咪唑基、羧基和取代氨基等不同的基团取代得到目标化舍物,用MTT法检测它们抑制人Raji细胞的IC50值,比较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出了9个哌啶酮类新化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9个目标化合物都有抑瘤活性。结论:用不同的基团取代哌啶.2.酮衍生物1位N后活性有一定的改变,能够与锌离子结合的基团活性较高,表明该位置上基团可能是与酶分子中的锌离子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合成了11个1-取代苯基-4-(2′,3′-二乙酰氧基-5′-甲氧羰基苄基)-2,6-哌嗪二酮类化合物,并经对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小鼠肝癌细胞Hep和人体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实验表明,化合物9j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9d对Hep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还考察了超声波辐射时间对Mannich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肿瘤药物研制的新靶点MDM2-p53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癌基因MDM2编码的蛋白可与抑癌蛋白p53结合并抑制p53的功能,促进p53的降解。MDM2的过度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述了MDM2的结构与功能,MDM2与p53相互作用的机制与模式,以及根据MDM2-p53复合物结构研制开发抗肿瘤药物的进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2羟基3甲基环戊2烯酮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0个双Mannich碱衍生物,4个单Mannich碱衍生物.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DNA合成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脂肪胺、杂环胺双Mannich碱活性较强,优于阳性对照药5Fu;二甲胺单Mannich碱活性较强,而芳胺类Mannich碱活性很弱,IC50值大于50mg/L.  相似文献   

17.
在三氟乙酸催化下,由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10和5烷基4氨基3巯基1,2,4三唑9(ag)合成了7个目标化合物11(ag),并对它们进行了HL60、K562细胞株体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1(ag)对K562细胞株显示出较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三氟乙酸催化下,由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10和5-烷基-4-氨基-3-巯基-1,2,4-三唑9(a-g)合成了7个目标化合物11(a-g),并对它们进行了HL-60、K562细胞株体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1(a-g)对K562细胞株显示出较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环氧合酶-2(COX-2)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凋亡抑制及促进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肿瘤防治的新靶点;越来越多的COX-2抑制剂及其衍生物进入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发挥着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以COX-2抑制剂,特别是以塞来昔布和尼美舒利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从而寻找新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