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发酵预混合饲料替代对照组的发酵基料,对照组为添加抗生素的饲粮。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肉风味特征及肉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饲料有提高生长性能的趋势,对胴体品质没有不良影响,综合多项指标认为发酵饲料对肉质、风味及营养特性有较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鲁莱黑猪科学的饲养方法,试验将28头80日龄鲁莱黑猪随机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14头,测定80,210,240,270日龄体重,以及80~210日龄、211~240日龄、241~270日龄平均日增重、日耗料量、料重比,在210,240,270日龄各组选取3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重、胴体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屠宰率、熟肉率、系水率、滴水损失、嫩度、pH值、肌红蛋白含量及肉色(L*值、a*值、b*值)指标。结果表明:270日龄时,圈养组鲁莱黑猪体重显著高于放养组(P<0.05),其他阶段圈养组与放养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圈养组和放养组均是在80~210日龄时的平均日增重最高,圈养组达492.64 g,放养组达469.14 g;圈养组在80~210日龄时的料重比最低,为4.83。210日龄时,放养组的胴体重、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略低于圈养组(P>0.05),屠宰率略高于圈养组(P>0.05),皮厚与圈养组差异不明显(P>0.05);240日龄时,放养组的胴体长、背膘厚...  相似文献   

3.
研究测定了鲁莱黑猪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鲁莱黑猪宰前活重79.92kg,胴体瘦肉率54.31%,肉色4.00、大理石纹3.83,pH,6.24,肌内脂肪5.92%。每100g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在0.13~2.80g之间,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为16.36g,12.94乳6.42g、79.06%和39.21%。背最长肌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3.52%、11.52%、45.03%和10.72%。  相似文献   

4.
摘要:鲁莱黑猪是利用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后,遗传性能趋于稳定,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具有产仔数高、母性好、耐粗饲、瘦肉率适中、肌内脂肪含量高、特别适合作为杂交母本的特点。通过对鲁莱黑猪品种特性、生产性能、品系培育特点、肉质特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鲁莱黑猪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新吉林黑猪(5头)进行了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30kg级的新吉林黑猪瘦肉率56.14%。平均背膘厚2.16cm,且从胴体整体上观察,均表明其背膘比较薄。在测定中观察到新吉林黑猪的皮较厚。脏器系数与其他猪种相比,无差异。新吉林黑猪保持了东北民猪和巴克夏肉质优良的特点,尤其是系水力较强,大理石纹分布丰富,富有弹性,纹理细嫩,切面干爽,质地细密,属高档猪肉。  相似文献   

6.
新型关中黑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随机选取6头关中黑猪育肥猪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为关中黑猪的提纯复壮和保种利用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屠宰体重为95.29 kg时,屠宰率为74.61%,腿臀比例为27.23%;瘦肉率和脂肪率分别为48.96%,33.96%,背膘厚为37.46mm,眼肌面积为24.20 cm2.关中黑猪肉色评分3.53,大理石纹3.75;肌内脂肪含量为5.2%,肌纤维直径为64.8μm;关中黑猪肌内脂肪酸主要有十六酸和十八酸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1.43%,55.22%,3.37%;关中黑猪背最长肌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34%,鲜味氨基酸占39%.试验结果提示,关中黑猪胴体性能的一些指标较早期研究有所退化,但仍保持了其肉质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60头,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放牧与舍饲饲养。当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进行屠宰,测定两种饲养条件下的胴体性能和肉质品质。结果表明:放牧组背膘厚与板油率低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间隙高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肌内脂肪、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可显著影响松辽黑猪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选择松辽黑生长育成猪50头和200头,分成舍饲组和林地放牧组,进行饲养育肥性能测定。舍饲组按常规全期饲喂全价配合精饲料;放牧组则先在舍内育成至体重达40kg后,白天林地放牧,早晚各补饲一次精饲料,直至达到育肥体重。饲养试验结束,各饲养组选取4头(2公2母)体重100kg左右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做胴体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舍饲组为736.5g;放牧组为467.5克,差异极显著(P<0.01),而放牧组则每增重1kg比舍饲组少耗精饲料730g,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放牧组为70.71%,比舍饲组的69.21%高,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为4.92%,舍饲组为3.60%,差异显著(P<0.05),其他胴体肉质指标如眼肌面积、背膘厚、瘦肉率及肉色、PH、失水率、嫩度等,两种饲养方式,差异均不明显,但放牧饲养组要比舍饲组,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吉林延边  相似文献   

9.
莱芜猪是国内知名的地方猪品种,隶属于黄淮海黑猪类群。鲁莱黑猪是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培育而成的地方黑猪新品种。新品种具备高繁殖性、耐粗饲、瘦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等种质特性。鲁莱黑猪作为杂交母本与长白猪、杜洛克猪等杂交后,其后代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好,是生产高端猪肉的优良品种。鲁莱黑猪在2005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获原农业部鲁莱黑猪新品种证书。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13年春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胎次相近、体重35k左右的烟台黑猪仔猪80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26头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2组26头饲喂中等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3组28头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10头猪。结果表明,肥育期和全期日增重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4.36%(P〈0.05)、4.18%(P〉0.05)和9.87%(P〈0.05)、4.42%(P〉0.05);全期料重比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9.30%和0.92%。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04%(P〉0.05)、2.04%(P〉0.05)和4.53%(P〉0.05)、5.70%(P〉0.05);瘦肉率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55%(P〉0.05)和3.75%(P〉0.05)。滴水损失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45.61%(P〉0.05)和26.97%(P〉0.05);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都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14.59%(P〉0.05)、14.50%(P〉0.05)和10-38%(P〉0.05)、0.57%(P〉0.05);肌内脂肪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95%(P〉0.05)、32.37%(P〉.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48%、2.09%和0.31%、3.84%,组间差异不显著。棕榈酸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6.08%(P〉0.05)、7.15%(P〈0.05);硬脂酸和亚油酸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8%(P〉0.05)、7.74%(P〉0.05)和32.97%(P〉0.05)、11.67%(P〉0.05);油酸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4.82%(P〉0.05)和1.44%(P〉0.05)。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平均日增重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9.42%(P>0.05);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除骨骼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骨骼率以烟台黑猪母猪最高,比烟台黑猪阉公猪提高9.88%(P<0.05);肌肉蛋白质含量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3.11%(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中除苏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14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其中,烟台黑猪阉公猪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6.96% (P<0.05)、4.67% (P<0.05)、5.88%(P<0.05)、3.36% (P>0.05)、2.23% (P>0.05)、4.32%(P>0.05)、0.92%(P>0.05);4种脂肪酸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乳酸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选择体重约8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3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中5%的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处理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4周,在第4周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6头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对肥育猪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猪血清中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11);试验组育肥猪的背最长肌pH_(45 min)和肉色评分显著增加(P0.05),背最长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有升高趋势(P=0.08)。结果表明:肥育猪饲料中添加5%发酵饲料原料可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巴玉、长玉二元杂交猪屠宰、肉质性能差异,本试验选取2窝日龄相同、体重接近的巴克夏×玉山黑猪、长白×玉山黑猪作为材料,在相同半放养饲养方式条件下进行饲喂试验,在试验猪只平均体质量达到135kg(平均350日龄)以上级别时按NY/T825-2004方法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体长、皮厚、皮率、失水率、a﹡(红度)、脂肪含量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度、脂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四烯酸方面,长玉组含量高于巴玉组,其中硬脂酸前者高于后者14.75%,差异明显(P〈0.05),但两者总体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巴玉、长玉二元杂交猪屠宰、肉质性能差异,本试验选取2窝日龄相同、体重接近的巴克夏×玉山黑猪、长白×玉山黑猪作为材料,在相同半放养饲养方式条件下进行饲喂试验,在试验猪只平均体质量达到135 kg(平均350日龄)以上级别时按NY/T825-2004方法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体长、皮厚、皮率、失水率、a(红度)、...  相似文献   

15.
16.
选用2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4头,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试验组),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的促生长效果与添加含抗生素等成分的复合预混料相当。试验组日增重611.05 g,料肉比(2.62),瘦肉率(63.05%),熟肉率(67.95%),肌肉粗蛋白(23.35%)、氨基酸总含量(202 m g/g)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对照组,且肌肉中铅、砷、铜的残留量低于国家行业标准(NY 5029无公害食品猪肉),猪肉优质营养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选用2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4头,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试验组),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的促生长效果与添加含抗生素等成分的复合预混料相当.试验组日增重611.05 g,料肉比(2.62),瘦肉率(63.05%),熟肉率(67.95%),肌肉粗蛋白(23.35%)、氨基酸总含量(202 mg/g)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对照组,且肌肉中铅、砷、铜的残留量低于国家行业标准(NY5029无公害食品猪肉),猪肉优质营养安全.  相似文献   

18.
Ob基因对松辽黑猪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分析Ob基因对其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影响。测定30头松辽黑猪的9个肉质性状和6个胴体性状,用PCR-RFLP方法检测Ob基因型。结果显示,松辽黑猪TT基因型平均膘厚比CT基因型低,而肌内脂肪含量、瘦肉率则显著高于后者(P<0.05),其他肉质和胴体性状在Ob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Ob基因的TT基因型对猪的肉质和胴体性状具有显著的正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9.
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肥育及胴体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松辽黑生长育成猪200头,分成舍饲组和林地放牧组,进行饲养育肥性能测定。舍饲组按常规全期饲喂全价配合精饲料;放牧组则先在舍内育成至体重达40kg后,白天林地放牧,早晚各补饲一次精饲料,直至达到育肥体重。饲养试验结束,各饲养组选取4头(2公2母)体重100kg左右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做胴体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舍饲组为736.5g,放牧组为467.5g,差异极显著(<0.01),而放牧组则每增重1kg比舍饲组少耗精饲料730g,差异显著(<0.05)。屠宰率放牧组为70.71%,比舍饲组的69.21%高,差异显著(<0.05),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为4.92%,舍饲组为3.60%,差异显著(<0.05),其它胴体肉质指标如眼肌面积、背膘厚、瘦肉率及肉色、pH、失水率、嫩度等,两种饲养方式,差异均不明显,但放牧饲养组要比舍饲组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