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地区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卫拉特民间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佛教观念对卫拉特人的丧葬和祭祀习俗影响格外深远,体现在埋葬方式、丧葬礼仪以及对大自然、佛和各种神的祭祀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卫拉特——西蒙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卫拉特蒙古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也明显地体现出多元宗教观念为主的区域文化特色。卫拉特蒙古多元宗教观念对他们的居住民俗,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中的游艺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3.
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卫拉特蒙古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主要从卫拉特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人生礼仪中的信仰习俗和节日庆典中的游艺习俗等方面论述了卫拉特蒙古多元宗教观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卫拉特《格斯尔》是蒙古《格斯尔》的重要版本之一。卫拉特《格斯尔》作为一个独立的异本,它的研究领域是极为广泛的,本文主要从史诗对马的描述,英雄与马的关系及它的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卫拉特《格斯尔》中马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疆民族宗教多元性特点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宗教信仰并存是从古至今新疆宗教演变最基本的特点,历史上,自然崇拜、萨满教、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都曾流行于新疆地区,直到今天新疆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基本特点始终没有改变。本文主要以新疆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在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文化多元性特点的表现形式及卫拉特蒙古与图瓦人在接受藏传佛教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多元宗教信仰为例论述了新疆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特点的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蒙古民族虽以发达的牧业著称,但也曾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后虽因牧业经济主体地位以及藏传佛教思想的影响,使捕鱼业在蒙古族逐渐式微,但捕鱼技术仍然在曲折发展。从渔具方面来看,蒙古族在网渔具、钓鱼具及杂渔具的种类及制作材质上不断取得进步发展。而造成这一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在于蒙古族所处环境对其生产方式的重要影响,以及蒙古先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禁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民俗文化现象。可以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本文从卫拉特蒙古族宗教文化中的原始信仰与禁忌民俗、民间信仰与禁忌民俗、藏传佛教与禁忌民俗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和论述其宗教文化与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以狩猎和驯养牲畜为生的游牧民族,对大自然的依赖,对自然和自然力的不可把握性、神秘性,使他们有了对整个自然界包括动物在内的信仰。其中卫拉特蒙古作为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其民间信仰习俗中必然显现出不自觉地对大自然的崇拜意识。本文主要以卫拉特蒙古人的信仰习俗包括禁忌民俗为例论述了民间信仰习俗其中所渗透着的不自觉地思想意识——原始游牧民族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中,会进行充满仪式感的礼仪活动,这些仪式活动也被统称为人生礼仪。在中华礼仪体系中,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不同地区也有着自身的礼仪特点。在甘肃地区,孩子“满月”会进行一定的礼仪性活动,以庆祝孩子的成长进入一个新的节点。本文基于甘肃地区的文化生活实践,探索孩子“满月”习俗,旨在进行文化总结与指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卫拉特婚礼歌所承载的丰富的生活习俗文化进行分析和认识,进而向人们展示卫拉特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通过对卫拉特婚礼歌谣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的进一步透析和探讨,进而希望为歌谣的研究寻求一条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3种绒山羊羊绒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西藏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的羊绒超微结构,发现西藏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在羊绒鳞片高度和鳞片密度具有明显判别,羊绒正皮质细胞和副皮质细胞呈双边结构,西藏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羊绒的正皮质细胞比列分别为54.98%和56.96%、64.39%。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学界对于礼学的概念存在分歧,礼学文献的分类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在总结前人的礼学文献分类法的基础上,可以将古代礼学文献按照其所在古籍类型分为十类:周礼类、仪礼类、礼记类、礼典与三礼总义及通礼杂礼类、其他经书之礼学文献、史部礼类文献、子部礼学文献、集部礼学文献、方外(佛教、道教)礼学文献、出土礼学文献与地方志族谱少数民族相关的礼类文献。相比以前的分类,此种分类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古代礼学文献,打破了以前礼学专属经学的惯性思维,体现出礼学文献资料遍布经史子集而存在的特点,同时这种分类法有助于当前礼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通县是一个以回族、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辖县之一,也是根据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沟壑纵横,地表破碎,降雨集中,土壤以黄土和栗钙土为主,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全县辖9镇11乡18个社区居委会和289个村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全县有汉、回、藏、蒙古族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4%,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和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围篱有机农业、轮牧活动、管理草地、植物采集、社区自然保护区等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活动,认为藏族利用植物资源的理念是在以村寨为地理中心的耕地、放牧草场和山地森林中多层次多目的地利用植物资源,通过牲畜转换获得更多收益,以解决人类生计,并在融合了藏族本教和佛教教义的神山传统思想控制下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礼记质疑》是郭嵩焘最主要的礼学专著,历来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文章在对《礼记质疑》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后,不赞成对该书过分地贬斥,认为该书虽有不少疏失,但其中言之成理的意见亦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该书于治礼发表了一些较好的意见(观点)。  相似文献   

16.
礼是荀学的核心观念.荀子从礼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论证了礼的合法性依据.礼的外在形式具有缘饰人性的功能,它既可以满足人性对审美的欲求,又符合政治生活中辨异目的.通过对礼义的学习,以及礼对人恶劣情欲的抑制,在逐渐积善和化恶中,促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理想人格得以养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的地域分布及肉用相关性状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种类丰富,畜禽品种数量约占全球已知种类的1/6,是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是在农业部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8年的调查和编写而成,较好的总结了中国畜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地域分布和性能特点。文章对《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中地方绵羊品种的重要生产性能相关性状作进一步分析,期望从中筛选出适合于肉用品种培育的素材。【方法】整理汇总《羊志》中地方绵羊品种的主要产地,以及体尺、胴体及繁殖方面共13个肉用相关性状信息。依据《羊志》将地方品种分为蒙古系、哈萨克系和藏系并对3大谱系进行多重比较,利用R语言中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信息较全的地方绵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地理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绵羊地方品种分布广泛,以新疆、云南、内蒙古和山东4个省(自治区)品种数量最多,分别为13、7、5和5个。从地形分布来看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部以及西南部高原地区。从绵羊谱系分布来看,哈萨克系品种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藏系品种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蒙古系则是品种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在中国北部、中原地区及东部均有饲养;3大谱系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系生产性能最好,藏系最差,哈萨克系居中;主成分分析表明通过结合前两个主成分1和2能将3大谱系区分开,可以推断出《羊志》中未明确谱系的地方品种,如大尾寒羊和广灵大尾羊为蒙古系,岷县黑裘皮羊为藏系;随后系统聚类分析又将地方绵羊品种划分3个类别并对肉用相关性状进行多重比较,根据每个类别的肉用相关性状特点分别命名为低产低繁组、高产低繁组和高产高繁组。其中高产高繁组包括7个地方品种,分别为小尾寒羊、多浪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太行裘皮羊、豫西脂尾羊和湖羊。【结论】挑选的绵羊相关表型信息可以用来辨别并推断未知谱系绵羊品种的谱系,未来可应用于新发现绵羊品种资源的分类。在42个地方绵羊品种中发现7个品种的生产性能接近于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标准,是肉用绵羊培育或配套系杂交利用的理想材料。研究不仅是对中国地方绵羊遗传资源的再认识,也为研究《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其他畜禽品种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