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IV型胶原(collage typeⅣ,CIV),对患者的肝纤维化进行分期(SO~S4期),按照患者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分组,检测血清25(OH)D3并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患者血清25(OH)D3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指标随着炎症活动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与CIV随着肝纤维化程度水平升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升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CHB炎症活动度(r=-0.772)、肝纤维化程度(r=-0.727)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提示患者体内炎症活动加剧、肝纤维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病变部位、疾病活动性、肠道炎症程度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CD患者97例,及同期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79例。比较两组人群25(OH)D水平的差异。记录CD患者就诊时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用药情况,并分析25(OH)D水平与其相关性。结果 CD组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87(3.00~33.84)ng/mL vs 19.97(16.28~39.61)ng/mL](Z=-8.518,P<0.001),回结肠病变的CD患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回肠病变者[11.07(3.00~33.84)ng/mL vs 14.68(3.00~27.59)ng/mL](Z=-2.081,P=0.037),回结肠病变的CD患者25(OH)D水平明显低于结肠病变者[11.07(3.00~33.84)n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及与抑郁病情的相关。方法:检测107名重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对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的身高、肥胖指数、HAMD评分、复发次数及疾病持续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8,P0.001);重型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7.5,P0.001);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HAMD评分、疾病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81,-0.77;P=0.007,0.031),与身高、肥胖指数、复发次数不相关。结论:重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处于较低水平,为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重型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抑郁症状和病程呈负相关;对重型抑郁症患者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和维生素D补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邢时龙  淦勤 《医学信息》2020,(1):101-103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变化及其与免疫抑制因子IL-10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疾病组,另外选择同期6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血清25-(OH)D3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10浓度。Spearman法分析25-(OH)D3与IL-10间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13.65±7.92)ng/ml vs (26.15±8.3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IL-10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89.71±26.59)ng/ml vs (26.18±8.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与IL-10浓度呈负相关(r=-0.568,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25-(OH)D3缺乏现象,且与肿瘤进展和免疫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CD4 CD25 Treg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UC患者,30例其它肠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UC患者中活动期的30例,稳定期的22例,使用和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活动期UC患者分别为18例和12例。对以上各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肠病和对照组(P<0.001);疾病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疾病稳定期患者(P<0.001);活动期UC患者中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与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表达率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性,提示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52例佝偻病、99例其它疾病和218例健康婴幼儿血清中25(OH)D3含量,并比较不同组别结果间差异情况。结果佝偻病婴幼儿血清25(OH)D3水平为28.45(10.47~54.21)ng/ml,健康婴幼儿血清25(OH)D3水平为28.40(12.80~58.96)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1,P=0.280);不同病例组婴幼儿血清25(OH)D3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34,P0.01)。结论婴幼儿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后,应及时判断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结论明确诊断佝偻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上皮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组织22例,健康人群结肠黏膜组织20例,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Mayo评分及分期,分别测出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TSLP蛋白的表达,比较免疫印迹结果与CRP、ESR水平及Mayo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SLP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主要表达于肠上皮腺体及基质内炎性细胞中;UC患者肠上皮黏膜内TSLP相对表达为1.076±0.091,健康对照组0.604±0.098,且与CRP、ESR水平呈正相关,与Mayo评分即疾病的活动度呈正相关。结论 TSLP的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U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年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共纳入9 470例在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血清25(OH)D检测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25(OH)D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检测季节和年份之间的差异。结果 全体受试者的25(OH)D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6.52(11.58,23.26)ng/mL,其中有6 019(63.6%)例患者为维生素D缺乏(<20ng/mL),2 398(25.3%)例患者为维生素D不足(20~30ng/mL),仅有1 053(11.1%)例患者为维生素D充足状态(>30ng/mL)。患者的25(OH)D水平在不同年龄间和检测的不同季节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18~39岁年龄组人群较低,春季和秋季水平较低。从2018年到2023年5年间逐年分析显示患者的25(OH)D水平没有明显随年份的变化趋势。结论 目前医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偏低,18~39岁年龄组人群和春季、冬季检测的患者中25(OH)D缺乏的比例较高,提示临床医护应关注就诊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中NGAL的含量和意义.方法 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89例UC患者血清中NGAL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NGAL水平与UC患者WBC数量、PLT数量、CRP和Hgb、HCT、ESR、年龄、疾病活动程度(DAI)关系.结果 UC患者血清中NGA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12ng/mL和4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血清NGAL水平在轻度和中、重度UC患者血清NGAL中位数分别为78.2ng/mL和6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6).UC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WBC数量、PLT数量、CRP和Hgb、HCT、ESR、年龄无关(P>0.05),与疾病活动程度(DAI)轻度相关(r=0.525,P<0.0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NGAL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但是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沉变化,评价血沉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分期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72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沉变化水平,评估其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分期及临床疗效中的价值。结果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越重,血沉水平越高。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使用药物美沙拉秦和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后,大多可以控制病情,检测血沉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沉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和判断活动性UC患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湛江地区学龄前(0~6岁)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该人群中维生素D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在我检验中心进行体检的0~6岁儿童共3164例,测定25(OH)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25(OH)D水平。结果 湛江市儿童血清25(OH)D总体水平为(42.75±12.20)ng/ml,男童为(42.27±11.88)ng/ml、女童为(42.93±12.58)ng/ml,不同性别儿童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秋季25(OH)D水平较其他季节略低。结论 湛江市区0~6岁儿童中缺乏和不足率均随年龄的成长而增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和提高儿童维生素D水平,以减少维生素D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纤维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01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和无肝纤维化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参与研究人员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游离甲状腺素水平(FT4),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纤维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25(OH)D、FT4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FT4、25(OH)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患者血清25(OH)D、FT4水平呈负相关,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外周血中25(OH)D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方法检测30例CU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中25(OH)D和VDBP水平,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25 (OH)D和VDB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25(OH)D水平在CU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CU组血清VDB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U组中25(OH)D缺乏/不足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U患者外周血中25(OH)D水平显著下降,VDB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25(OH)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无显著相关性.维生素D及VDBP与CU的关系仍需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IL-35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1例IBD患者及6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35和TNF-α的浓度,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实验组血清IL-35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35浓度分别为(41.34±16.06)、(48.85±19.14)和(78.17±17.9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和CD患者血清IL-35浓度均随着疾病活动度的增加而降低,各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血清IL-35浓度与血清TNF-α浓度呈负相关(γ=–0.321,P=0.001)。结论 IBD患者血清IL-35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与疾病活动度、TNF-α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维生素D水平与HSP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49例设为实验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免疫浊度法测定补体、免疫球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血清25-(OH)D水平为(19.061±6.57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0.789±1.8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2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示,实验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A水平呈负相关(r=-0.352,P<0.05),与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9、0.248、-0.165、-0.204,均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5羟维生素D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机体淋巴细胞功能失调,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发病机制复杂[1]。维生素D属于类固醇激素,在血中主要形式是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在肾脏1α羟化酶作用下生成活性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1,25(OH)2VD3可通过淋巴细胞影响机体免疫系统[2-3]。由于25(O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IL-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UC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22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UC组患者血浆中IL-22的含量为(354.12±104.22)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UC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2.36±0.9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UC组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2.27±0.8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而UC组患者Th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尤明显差异.结论 UC患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Th17、Th2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改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严重程度RA患者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及骨密度(BMD)、骨密度T值,分析25-(OH)D3不同缺乏程度患者BMD、骨密度T值,分析RA患者25-(OH)D3水平与BMD及骨密度T值关系.结果 RA组血清25-(OH)D3水平、BMD、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P<0.05);RA分期Ⅳ期患者血清25-(OH)D3水平、BMD、骨密度T值低于Ⅰ、Ⅱ、Ⅲ期(P<0.05);随25-(OH)D3缺乏程度加重,RA患者BMD、骨密度T值下降(P<0.05);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BMD、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r=0.453、0.324,P均<0.05).结论 RA患者骨密度改变与其血25-(OH)D3水平存在密切关系,随RA病情加重,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BMD下降,且25-(OH)D3水平缺乏程度加重,骨密度降低越明显,因此在RA治疗中可补充维生素D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和血脂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2017-03—2018-0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9例T2DM合并CHD患者,按其血清25(OH)VitD水平分为25(OH)VitD缺乏组(A组,n=93)和25(OH)VitD正常组(B组,n=36)。比较分析两组25(OH)Vit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水平差异以及25(OH)VitD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25(OH)VitD显著低于B组(P0.01),TC、LDL-C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TG、HDL-C、FBG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25(OH)VitD与TC、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25(OH)VitD与TG、HDL-C和FBG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VitD缺乏,胆固醇代谢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25-(OH)D3、IL-33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哮喘组),同期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与哮喘组25-(OH)D3及IL-33水平,分析25-(OH)D3、IL-33与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在哮喘组中,轻度患者25-(OH)D3、FVC、FEV1、FEV1%pre及PEF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患者,IL-33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患者(P0.05);25-(OH)D3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IL-33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25-(OH)D3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IL-33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通过检测患者血清25-(OH)D3及IL-33水平可有效评估其肺功能指标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