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关注对此类案件犯罪人的判决结果,探究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预防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探讨的视角涉及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等方面。从刑法学视角入手,通过分析热点案例,探讨我国现行刑法针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犯罪相关罪名设置的全面性及量刑情节规定的合理性,以期能使刑法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有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胡海媛 《商品与质量》2012,(Z3):116-117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各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文明史更是谱写了无比光辉灿烂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千百年来则又培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那么,就法律的层面来说,传统的法律文化又孕育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呢?并且在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族性格对当前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既成的民族性格能否通过有意识、有方向的培养而有所改善,使其有利于中国的法治进程呢?本文以中华民族的性格及其形成因素开篇,重点探寻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并将其与当前的法治进程相结合,浅析民族性格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继而希望能够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改革,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国民性格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科技带来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隐患,科技的“双刃剑”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演绎尤为突出,助推着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并日益挑战民生底限。基于此,刑法在立法、司法乃至理论研究方面均呈现出严刑峻法的实证关注和理论热情。但法治毕竟不同于政治,更有别于民意,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理应遵循“秉承谦抑、坚守原则、兼顾例外、行政延伸”的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学研究中,文艺审美论者强调文艺审美的超功利性,而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则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文艺作品,甚至直接放弃对审美性文艺作品的关注,去研究功利性的大众文化现象,所以文化研究、文化批评被文艺审美论者们批评为忽视了文艺审美性。然而,审美与功利两者既有区别也有紧密的联系,文化研究、文化批评不能因此被认为忽视了文艺审美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代的中国法律文化转型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中国的法律文化应该转型为一种和谐的法律文化,并进一步尝试阐述了这种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文化应该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既蕴含丰富的物质文化,如河道变迁、水利工程遗迹、税关仓储等,又蕴涵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角度"开展研究的课题明显增多,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7.
林译小说序跋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林译小说序跋继承并发扬中国爱国主义传统;抵制专制主义,提倡民主政体,向往法制社会;高度重视传统的孝文化;强调传统史传文化;强调中国传统诗学。总之,林译小说作为西方小说,其序跋充满了西方文化语境;同时,林译小说作为翻译小说,其序跋又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儒、道、释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以此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并从人类的基本生产与生活、祖先和英雄的崇拜、多元化的宗教和文化交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同时指出,只有从文化的高度对民族传统体育加以研究才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中国必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的目标:从臣民的政治文化走向公民的政治文化,从民本的政治文化走向民主的政治文化,从人治的政治文化走向德法兼治的政治文化,从权力本位的政治文化到权利本位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的途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开展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曹天案在社会中产生的各种观点,打破在单一体系内分析的传统方法,转而从形式主义法律观、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等三个方面对该案揭示出的我国刑事司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曾对东南亚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在世界法律体系中独树一帜,深刻影响着古代乃至现代中国。深入挖掘其中要素对于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和“转型期”双重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已成为必然.“结合”的路径和切八点都是对社会生活的深度追问、历史反思与批判性建构。两者“结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个向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是与传统文化生态交融的过程,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生态,即外儒内法(儒表法里)、释道墨各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传统文化生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始终,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融合之下的中国发展道路同样具有鲜明的特征,相比于西方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的生机与活力,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泰文化是先秦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辉煌的汉文化的基础;论述了泰文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对中国后世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说,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是种必然趋势。文化作为全球化的载体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而是衡量一国之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要改变在全球化中的被动地位,必须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重建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多极化,将是长期并存的两种趋势。重建后的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转型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对传统上将儒学为中心的我国传统文化系统内的道德空想主义、均平主义与专制主义展开深入揭露与批驳。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在实践理性、社会理想以及价值目标等存在精神的契合性,才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在立法层面上存在缺憾,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学者们很难趋于共识。然而,传统文化的保护没有能借鉴的模式,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传统文化保护的新路子。结合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独到的特点,其中不乏与当代法治价值、理念偶合之精华。思考和发掘这些精华,并将其置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要求之下加以扬弃和升华,对于探索当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炎黄子孙的宝贵遗产,然而传统文化在今天却遭遇尴尬,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危机。我国传统文化只有采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一方面围绕文化根基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尽可能模仿复制别人的竞争优势,练内功,借外力,内外兼修才能使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变“弱质产业”为“强势产业”,才能加大传播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冲破外来文化包围圈,重振文化大国雄风。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作为 2 0世纪一代伟人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其思想的形成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又完全是中国的 ,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领导思想和整个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使其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