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预防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68例,循证护理组经循证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4周统计SHS发生率,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5.9%vs22.1%,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在干预后1、2.4周循证护理组的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SHS发生率,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确诊为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疼痛的84例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综合的优质护理。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手肩疼痛缓解的临床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上肢水肿消退的临床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所致的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手肩疼痛以及上肢的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有33例(55.0%)发生肩手综合征,观察组有13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水肿及关节活动度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积分和Ba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良肢位摆放能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可提高患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93.9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机体慢性缺氧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为典型代表,包括呼吸道各部、鼻道、鼻咽部,呼吸道上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械性通气不足而致缺氧,多项研究表明,缺氧与脑卒中密切相关。50%以上的卒中患者存在睡眠呼吸异常,睡眠呼吸异常所致缺氧既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时卒中后球麻痹又是加重机体缺氧原因之一,二者互为因果,与远期转归不良和长期卒中病死率增高有关,现就缺氧与脑卒中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胼胝体脑梗死临床表现的特点,加强并提高临床医师对失用症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6月入院的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观念运动性失用.结论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观念运动性失用可以为胼胝体脑梗死的主要表现,前型异手综合征也可表现为双手的镜像运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 ,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在医院接受早期的治疗、护理和康复 ,较长的康复过程则在家中进行。有研究表明 ,在脑卒中生存者中 ,病残率为 70 %~ 80 % [1] ,不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尤为重要。我科自 2 0 0 1年 2月开展整体护理以来 ,对脑卒中患者和家属进行了科学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2~ 9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114例 ,其中脑出血 2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脑梗死 83例 ;男 73例 ,女 41…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择适当的口腔护理时段,以预防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方法 将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于晨起进餐前行优质口腔护理日1次;观察组分别于晨起进餐前和晚间睡前行优质口腔护理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P<0.01);观察组的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2.5%,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适当时间实施优质口腔护理对老年脑卒中隐性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与慢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360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80例作为实验组,另180例非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前列腺纵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并计算前列腺体积,同时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60例患者的前列腺体积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患有慢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组患者体重指数超标、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以及患有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人数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和慢性前列腺增生有着密切关系,代谢综合征会导致慢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观察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UA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GB)等水平,并根据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UA升高发生率为26.47%,UA升高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68±5.77),病死率为11.11%,均明显高于UA正常患者(10.34±7.67,4.00%)(P<0.01或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脑卒中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和200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或健康人,分析体质指数、血压、血脂、AIP与脑卒中相关性.结果 两组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I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TG、LDL-C、HDL-C是AIP的影响因素(P<0.01或0.05).AIP异常者发生脑卒中危险性是AIP正常者24倍.结论 AIP反映了脑卒中患者脂蛋白代谢紊乱,可用于评估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预防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 a,随访对比两组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连续用药的2 a中,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7.5%vs 10.0%,P〈0.05),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2.5%,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安全有效,出血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主要指脑部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者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两种,致残率超过80%,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1])。肢体障碍患者自理能力减退,无法独立生活,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恢复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的类型、病灶部位等因素的关系及其发作机制。方法选择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81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类型和部位的关系及癫痫发作的时间与脑卒中性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81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者72例(8.87%),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脑梗死(χ2=8.25,P<0.01;χ2=13.97,P<0.01),脑叶与蛛网膜下腔病灶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基底节区(χ2=129.93,P<0.01;χ2=50.70,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迟发型癫痫则以脑梗死为主(χ2=18.09,P<0.01;χ2=8.86,P<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与脑卒中的类型及病灶部位有关,其发生的早晚与脑卒中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宁夏汉、回两个民族1571人(汉族888人,回族683人)的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等三项人类左右不对称行为特征.结果显示宁夏扣手R型出现率是49.01%,L型出现率是50.99%;扣手R型出现率回族为49.78%,汉族为48.42%;男性为26.73%,女性为22.28%.交叉臂R型出现率是48.57%,L型是51.43%;R型出现率回族为48.46%,汉族为48.65%;男性为27.56%,女性为21.01%.惯用手R型出现率是90.20%,L型出现率为9.80%;R型出现率回族为88.73%,汉族为91.33%;男性为49.14%,女性为41.06%.扣手、交叉臂、惯用手三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吞咽障碍即给予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即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 vs 20.0%,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易激惹、睡眠障碍等情绪障碍较常见,其中以抑郁情绪最常见。据报道老年脑卒中患者中34%~62%合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其中重度抑郁占7.7%[1-2],而且,合并PSD的死亡率高于无抑郁卒中患者的3.5~10倍[3]。我们以自拟温胆安神汤结合氟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吞咽生物理疗仪常规操作方法与改进后操作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有效率88.3%,对照组7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后更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重塑吞咽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06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分析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得分分别为(59.37±12.24)、(51.76±11.52)、(60.23±13.68)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病程、月收入、社会支持得分和心理弹性得分均为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涉及病程、月收入、社会支持得分和心理弹性得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选用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脑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评估结果和预后评估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真阴性和真阳性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错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够有效增加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