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8例肝硬化病人和12例无肝硬化病人在双重静脉转流全肝血流阻断下进行的肝切除的研究结果。作者在1985年1月至1990年4月间施行的512例肝切除中,应用静脉转流全肝血流阻断技术为8例肝癌伴肝硬化(CG)和12例无肝硬化的病人(NCG,其中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转移性肝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肝硬化病人Ⅳ型胶原(C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在肝硬化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肝硬化病人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Ⅳ.TNF-a水平。结果:肝硬化病人血清CⅣ·TNF-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血清CⅣ与TNF含量两者变化相一致。结论:血清CⅣ含量升高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TNF-a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病人施行胆道手术的难度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就我院1990年1月~2007年3月间的对肝硬化病人施行胆道手术52例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时常伴有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一般表现为病人全身血浆容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平均动脉压与周围血管总阻力下降,门静脉血流量(PVI)及门静脉压力(PVP)增加,侧支循环形成等,但每个病人可因病因和(或)病理生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特别是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其临床意义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2012,25(3)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84例肝硬化病人,其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无升高组150例,SCr、BUN轻中度升高组34例,另取体检健康者50名作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ys C、SCr、BUN水平,SCr、BUN均无升高组肝硬化病人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级.结果 肝硬化病人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升高,血清CysC水平升高程度逐级加重,SCr、BUN升高组Cys C水平最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清CysC水平能更灵敏地反映肝硬化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2002年1月开始采用Dr Finneson's的椎间盘手术预测表对部分行腰椎间盘手术的病人进行筛选,现将这一系列病人2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确定预测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49例肝硬化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最高峰值/舒张期最低峰值(PS/PD)等指数,并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内皮素情况。结果 肝功能越差,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越高,尤以RI为著;随腹水量的增加,肝硬化病人的PI、RI等亦有明显增高。肝硬化血内皮素(ET)的增高与PI及RI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多普勒超声发现肝硬化患者肾血流与肝功能有直接相关性,肝硬化腹水和肾血流亦有相关性,而顽固性腹水PI、RI的演变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肾综合征(HRS);血内皮素水平在肝硬化病人中明显增高。且与肾血管阻力的增加呈正相关,因而内皮素可能是参与肝硬化病人肾血管收缩的重要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肝大部切除术后可发生肝功能衰竭,作者曾于八十年初提出动脉血酮体比率(KBR)可供测定其中代谢异常的基础。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低胰岛素血症在肝切除中的临床意义。病人和方法:选自1987年1月~1988年7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0例A P病人资料,据病人发病2周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分为单峰组(160例)和双峰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代谢紊乱易发生胆囊结石,在肝硬化病人中胆囊结石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5倍。二病并存的手术难度及危险性大大增加。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12月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31例伴有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病人。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轻、对机体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常规并发症少等特点,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以往,由于肝硬化增加术中出血、术后肝脏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的危险性,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证.随着LC技术的发展及对肝硬化病人LC技术特点的了解,近年陆续有临床报道,认为LC对于肝功能在ChildA、B级的肝硬化患者是比较安全的[1-5].但是有关肝功能Child C级肝硬化病人LC的报道目前仍很少.本文回顾分析了笔者于1997年1月至2004年10月完成的9例肝功能Child C级肝硬化病人LC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接受ERCP术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该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135例,其中成功接受ERCP术102例(观察组),及随机抽取同期接受ERCP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ERCP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中26例(25.5%)为Child-Pugh A级,53例(52.0%)为Child-Pugh B级,23例(22.5%)为ChildPugh C级;18例(17.6%)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以出血、诱发感染、术后胰腺炎为常见并发症;病死率0(0/102);在ERCP术后出血率上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诊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良好;ChildPugh分级是决定内镜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者行微创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出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措施,有更多的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仍能受益于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R-215在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07年1月至6月的进展期CRC病人,从入选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microRNA,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共有42例CRC病人入选,男25例,女17例;直肠癌18例,结肠癌24例。miR-215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P<0.001)。结论:miR-215可能成为CRC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Delaitre首先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S)以来,该手术已在很多医院的内镜中心得以开展,较多地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C)等血液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施行LS的报道相对较少。作者对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施行LS,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规律和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7月~2003年1月间35例长期存活的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cte Mellitus,PTDM)与病人年龄、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用量和原发病之间的关系及PTDM对病人的影响。结果 术后新出现11例糖尿病,术前空腹血糖和年龄对PT-DM的发生无明显影响。FK506(普乐可复)组和CSA(环孢霉素)组的PTDM发生率无明显差别。晚期肝硬化和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病人术后PTDM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TDM对病人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与晚期肝硬化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相关,与年龄和术前空腹血糖无关。  相似文献   

16.
��Ӳ�����˸ε������ķ������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实施肝胆手术的危险性。方法 将1997~2002年收治的100例胆道结石手术病人按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两组,对比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43例病人中15例术后出现了一种或数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4,9%(15/43),且主要发生在肝功能Child B~C级、肝储备功能差的病人中(13/15)。手术死亡率9.3%(4/43),3例死于肝衰,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5%,无死亡。结论 对失代偿的肝硬化病人而言,即便是接受一个简单的胆道手术,都可能是高风险的。肝功能分级的不同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病人接受ERCP术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8年3月该科收治的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病人174例,其中成功接受ERCP术156例(观察组),及随机抽取同期接受ERCP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胰疾病15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ERCP操作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中23例(14.7%)为Child-Pugh A级,77例(49.4%)为Child-Pugh B级,56例(35.9%)为Child-PughC级;22例(14.1%)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以出血、诱发感染、术后胰腺炎为常见并发症;病死率1.28%(2/156);在ERCP操作时间和ERCP术后出血率上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病人ERCP诊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良好;Child-Pugh分级是决定内镜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者行微创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出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措施,有更多的肝硬化胆胰疾病病人仍能受益于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病人接受ERCP术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8年3月该科收治的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病人174例,其中成功接受ERCP术156例(观察组),及随机抽取同期接受ERCP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胰疾病15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ERCP操作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中23例(14.7%)为Child-Pugh A级,77例(49.4%)为Child-Pugh B级,56例(35.9%)为Child-PughC级;22例(14.1%)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以出血、诱发感染、术后胰腺炎为常见并发症;病死率1.28%(2/156);在ERCP操作时间和ERCP术后出血率上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病人ERCP诊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良好;Child-Pugh分级是决定内镜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者行微创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出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措施,有更多的肝硬化胆胰疾病病人仍能受益于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脏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脏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7年1月~2002年1月肾脏病人228例中,合并SAS的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 228例肾脏病人中合并SAS18例,分别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3例、肾病综合征1例,糖尿病肾病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终末期肾病7例、肾小管功能障碍2例。13例病人给予药物和/或经界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RP)治疗,SAS改善后,除终末期肾病病人外,余患者肾脏病均不同程度好转。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2例死亡,2例改行腹膜透析后SAS好转,3例肾移植后SAS消失。结论 SAS可导致或加重肾脏损害,临床可表现为肾小球和/或肾小管损伤。终末期肾病病人易于合并SAS,SAS可严重影响此类病人生存质量、生存率。SAS与肾脏病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临床警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92例为肝硬化组,均为Child-Pugh分级C级,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期88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血清lncRNA TUG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肝硬化病人血清lncRNA TUG1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TUG1水平对肝硬化病人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效能;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病人肝纤维化程度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lncRNA TUG1、ALT、AST、TBIL、LN、PⅢP、C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