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氧损伤状态下,肺组织内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 mRNA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鼠320只,依据吸氧浓度(FiO2)分组:实验组1(FiO20.8)、实验组2(FiO20.6)、实验组3(FiO20.4)、空气对照组(FiO20.21)。每组分别于实验后1、3、5、7、14d行AQP1 mRNA、AQP5 mRNA RT-PCR检测,同时检测肺组织Evans蓝含量。结果高氧各组肺组织Evans蓝含量与空气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并随吸氧浓度、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新生大鼠肺组织AQP1(高氧3d时)、AQP5(高氧5d时)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F1=53.004,P=0.008;F2=16.617,P=0.01),总趋势上AQP1、AQP5 mRNA的表达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依次降低。结论AQP1、AQP5 mRNA在高氧肺损伤时表达降低,并与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氧损伤状态下,肺组织内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mRNA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鼠320只,依据吸氧浓度(FiO2)分组:实验组1(FiP2 0.8)、实验组2(FiO20.6)、实验组3(FiO20.4)、空气对照组(FiO20.21)。每组分别于实验后1、3、5、7、14d行AQP1mRNA、AQP,mRNART.PCR检测,同时检测肺组织Evans蓝含量。结果 高氧各组肺组织Evans蓝含量与空气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并随吸氧浓度、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新生大鼠肺组织AQP1(高氧3d时)、AQP5(高氧5d时)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F1=53.004,P=0.008;B=16.617,P=0.01),总趋势上AQP1、AQP5mRNA的表达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依次降低。结论 AQP1、AQP,mRNA在高氧肺损伤时表达降低,并与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时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肺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气+地塞米松组、高氧+地塞米松组.第3天取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的mRNA表达和分布变化;并对肺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肺通透指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氧暴露第3天肺组织出现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肺W/D、BALF蛋白含量、肺通透指数明显升高;地塞米松干预组肺损伤程度减轻,测定值降低.空气组、高氧组、高氧+地塞米松组AQP1 mRNA相对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70±0.04、0.42±0.03、1.04±0.04,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AQP1 mRNA表达明显降低,高氧+地塞米松组AQP1 mRNA表达显著上调;AQP1蛋白表达与其mRNA变化一致.结论 高氧肺损伤时大鼠肺AQP1表达下调;地塞米松干预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上调肺AQP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损伤状态下,新生鼠肺组织通透性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新生大鼠320只,依据吸氧体积分数(FiO2)分组:实验组1(FiO2 800 mL·L-1)、实验组2(FiO2 600 mL·L-1)、实验组3(FiO2 400 mL·L-1)、空气对照组(FiO2 210 mL·L-1).每组分别于实验1 d、3 d、5 d、7 d、14 d取 8只鼠,计算其肺湿/干质量比值(W/D);另取8只新生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透射电镜及硝酸镧示踪技术观察其AECⅡ超微结构及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结果 各实验组5 d、7 d、14 d肺W/D比值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高氧3 d后实验组1与实验组2、实验组3的BALF中蛋白水平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a<0.05);各实验组 7 d 内随暴露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BALF 中蛋白水平在实验组3、实验组2、实验组1也呈逐渐增高趋势,且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a<0.05).实验组AECⅡ的超微结构在出生后不同时间可以出现明显改变,且对硝酸镧颗粒通透性明显增加.结论 高氧肺损伤早期存在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肺水肿改变;新生鼠随着高氧暴露浓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肺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诱导的肺损伤大鼠中的作用。方法24只3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空气对照组、高氧暴露7d组、高氧暴露7d+JNK抑制剂干预组。高氧暴露组置于吸氧体积分数(FiO2)≥950mL.L-1常压高氧仓中,空气对照组置于同室常压空气中(FiO2=210mL.L-1),JNK抑制剂干预组动物经腹腔注射SP60012530mg·kg-1,2h后再予高氧暴露。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水平和肺通透指数,末端标记法分析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JNK(p-JNK)蛋白水平。结果与空气对照组比较,高氧暴露7d组肺组织出现明显充血、水肿、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W/D、BALF蛋白水平、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p-JNK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a<0.05)。凋亡细胞主要见于小呼吸道和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高氧暴露7d+JNK抑制剂干预组较高氧暴露7d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及炎性渗出、水肿明显减轻,肺W/D、BALF蛋白水平、肺通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损伤状态下,新生大鼠肺组织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动态变化.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320只.依据吸氧体积分数(FiO2)分为实验1组(FiO2=800 mL·L-1)、实验2组(FiO2=600 mL·L-1)、实验3组(FiO2=400 mL·L-1)及空气对照组(FiO2=210 mL·L-1).实验第1、3、5、7、14天,无菌取其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肺组织PDGF-A、PDGF-B、PDGF受体(PDGFR)-α、PDGFR-β的表达,MetaMorph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以表示肺组织PDGF-A、PDGF-B、PDGFR-α、PDGFR-β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及实验2组第1天肺组织PDGF-B表达均低于空气对照组(Pa<0.05 );实验1组第5、7天,实验2组及实验3组第7天肺组织PDGF-B表达均高于空气对照组(Pa<0 05 ).PDGFR-β高氧刺激后持续增高,3个实验组第1天、第3天时与空气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5、7、14天均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a<0.05).3个实验组PDGF-A 、PDGFR-α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入高氧使新生大鼠肺组织PDGF-B、PDGFR-β表达增加,是导致早期高氧肺损伤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吸氧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吸入氧浓度、吸氧方式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仍有争议。该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C57BL/6 J新生小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4只。实验组1:吸入氧浓度(F iO2)由30%逐渐升高至75%后突然中断吸氧;实验组2:F iO2由75%逐渐降低直至停氧;实验组3:吸75%高氧5天后骤然停氧;实验组4:吸75%高氧5天后逐渐降低F iO2直至停氧;实验组5:第1天吸75%高氧,第2天吸空气氧,交替进行,连续6 d;对照组:置于同实验条件下的空气中。实验组1,2,3,5和对照组分别于P12(生后第12天),P14,P17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实验组4于P14,P17,P22视网膜铺片,各组均在P17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和发育情况。结果:①视网膜铺片显示:对照组:P12见少量无灌注区,周边血管结构清晰,P14无灌注区消失,血管形态基本正常,P17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实验组1,3,5:P12视网膜中央部有大片无灌注区,血管收缩、闭塞,P14新生血管开始形成,P17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4:P14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有少量新生血管形成,P17无灌注区缩小,血管走行基本正常,深层血管有阻塞,P22血管发育基本正常。实验组2: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与对照组相似。②视网膜切片显示:实验组1,2,3,4,5小鼠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分别为49.50±1.36,5.17±0.67,47.68±4.70,5.74±2.37,29.15±2.48个,对照组为1.22±0.20个。实验组1,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吸氧方式对视网膜血管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吸入氧浓度波动较大、吸入高浓度氧后突然停氧可严重影响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产生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变。因此临床上应尽早稳定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减少氧疗,严密监测用氧情况,采取逐渐降低氧浓度的吸氧方式,并尽量避免氧浓度波动过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时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早产大鼠生后6 h 内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于常压空气中,高氧组置于浓度为60% 的高氧舱中,两组均于出生后第3 天(P3)、第7 天(P7)和第14 天(P14)各随机取8 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时间两组肺组织FABP4 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应用ELISA 方法检测BALF中FABP4 的含量.结果 FABP4 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两组FABP4 蛋白和mRNA 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组BALF 中FABP4 的含量均随鼠龄递增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至P14 时最高.高氧组肺组织中FABP4 mRNA 的表达在P7、P14,FABP4 蛋白的表达在P3、P7 及P14 时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氧组BALF 中FABP4 的含量在P7、P14 时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高氧肺损伤时FABP4 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肺微血管发育障碍及肺泡化进程受阻,进而导致新型BPD 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氧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新生鼠模型中Ⅰ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Ⅰ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Ⅰ)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特异性标志物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0只新生Wistar大鼠,于生后12 h内随机分为模型组(吸入氧浓度为85%)和对照组(吸入空气),每组40只.于暴露第7、14、21天,分别进行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AECⅠ标志物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及AECⅡ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5和SP-C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QP5和SP-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表现出肺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肺泡间隔增厚,次级分隔减少等肺泡化障碍表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可见,模型组AQP5及SP-C表达明显增多,表达位置紊乱,且双染细胞/SP-C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AQP5及SP-C蛋白表达从高氧暴露7 d开始增加,增高的趋势持续至21 d.模型组中mRNA表达水平,AQP5从暴露7 d开始,SP-C从14 d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两组间差异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更加明显(P<0.05).结论 暴露高氧中的新生鼠BPD模型肺组织中,AECⅠ标志物AQP5及AECⅡ标志物SP-C均表达上调,发生转分化的AECⅡ明显增多,表明在BPD肺损伤后的修复中存在AECⅡ过度转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内及体外高氧暴露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 Ⅱ)转分化水平的影响,旨在阐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上皮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空气)和模型组(吸入氧浓度为85%),于7d、14 d、21 d进行动物模型肺组织取材并分离AECⅡ.细胞标本检测Ⅰ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Ⅰ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 Ⅰ)特异性标志物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及AECⅡ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表达.从正常新生鼠肺分离的AECⅡ在体外原代培养24h后随机分为常氧组(21% O2)和高氧组(85% O2),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AQP5和SP-C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5和SP-C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AQP5和SP-CmRNA表达水平.结果 BPD模型组大鼠AECⅡ中AQP5蛋白表达从7d开始较对照组增多,SP-C蛋白表达从14 d开始较对照组减少.模型组中AQP5 mRNA从7d开始表达增多,SP-C mRNA从7d开始表达减少(P<0.05),且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更加显著.由正常新生鼠肺分离的AECⅡ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后,免疫荧光双染可见高氧组较常氧组AQP5表达增多,SP-C表达减少,双染细胞明显增多.蛋白和mRNA定量检测结果均提示高氧组较常氧组AQP5表达增多,SP-C表达减少(P<0.01).结论 无论体内还是体外高氧暴露下,AECⅡ特异性标志物SP-C表达下调,而AEC Ⅰ特异性标志物AQP-5表达上调,提示AECⅡ过度转分化参与高氧肺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足月新生Wistar大鼠40只生后即置于有机玻璃氧舱内持续吸入高浓度氧(FiO2=0.90)14d、21d造成高氧肺损伤模型,治疗组经胃管灌服卡托普利每日60mg/kg(用生理盐水配成5.4mg/mL混悬液),对照组每天经胃管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空气对照组:吸入空气(FiO2=0.21)。对4组大鼠进行肺系数、BALF中蛋白含量及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并同步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及盐水对照组14d,21d肺系数、BALF中蛋白含量、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空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除淋巴细胞外)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空气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及盐水对照组14d,21d肺组织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泡炎、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融合、肺泡数量减少;而卡托普利治疗组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卡托普利对高氧所致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兔机械通气并氧吸入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肺灌洗液白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8只新生兔随机分为高氧、低氧组;每组又分为高吸气峰压(HPIP)、中吸气峰压(MPIP)和低吸气峰压(LPIP)共6组进行机械通气。于通气后1、3、6h3个时间点活杀取肺,行肺灌洗液细胞计数、沉渣涂片细胞分类,测定肺湿干比并结合病理切片分析。结果机械通气6h内,白细胞计数在高氧、低氧通气后均高于对照,且在HPIP通气中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P、LPIP(Pα〈0.05);低氧通气、MPIP通气及对照组细胞反应以巨噬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反应与给氧方式无关,但与肺受到的机械牵拉力有关,以HPIP组最高(P〈0.05);分叶核细胞数高氧组高于低氧组,MPIP组低于HPIP及LPIP组(Pα〈0.05)。肺损伤评分及病理分级肺损伤高氧组重于低氧组,HPIP组及LPIP组重于中压力组。病理片均有膨胀不均一的肺泡,低压力通气肺不张重,高压力通气肺出血、肺大泡明显。结论新生兔机械通气时,低压力通气易致肺不张损伤,高压力通气易致肺气压伤,适当的压力能减轻肺损伤。细胞数的改变随通气策略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升高,但其表达在CLD发生、发展中动态变化规律及与CLD的肺泡发育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该研究探索高氧致CLD肺组织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特点及对其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氧诱导早产鼠CLD模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肺系数、放射状肺泡计数(RAC)的变化,并同时测定肺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后1d,3d,两组肺系数、RAC无差异(P>0.05),7d和14d时实验组肺系数、RAC低于对照组(P<0.05),21d时RAC明显降低(P<0.001),但两组肺系数无差异;实验组肺组织TGFβ1mRNA水平3d高于对照组(P=0.005),14d达高峰(P<0.001),21d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7d增高(P=0.036),21d达高峰(P<0.001);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与RAC呈显著负相关(P=0.003)。结论:暴露高氧环境中早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其肺发育障碍的程度相一致,TGF-β1是抑制肺泡发育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N-去硫酸基团非抗凝肝素治疗幼猪急性肠穿孔脓毒血症、ALI模型,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健康幼猪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切开盲肠,24h后关闭穿孔;治疗组:肠穿孔模型同前,ALI出现后,除机械通气基础治疗外,静脉注射12mg/kg N-去硫酸基团非抗凝肝素。每2h检测动脉血气、肺功能、血流动力学,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含量、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模型组ALI后Rrs进行性升高,PaO2/FiO2、Cdyn持续下降;血白细胞先升后降,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含量明显升高;肺泡和间质水肿、充血、出血、炎细胞浸润,肺泡扩张不均;血培养及腹腔液培养为大肠杆菌。治疗组应用N-去硫酸基团非抗凝肝素后PaO2/FiO2、Cdyn下降不明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肺病理改变减轻。结论:N-去硫酸基团非抗凝肝素对脓毒症诱发的ALI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肺内白细胞聚集、活化,使其向外周血释放。  相似文献   

15.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高氧性肺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高氧性肺损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幼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并于高氧暴露3、7、14 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观察MMP-2、MMP-9、TIMP-1、TIMP-2在肺组织中的分布,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MMP-2、MMP-9、TIMP-1、TIMP-2 mRNA在肺组织中表达,此外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肺通透系数、肺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氧组3 d时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7 d时进一步加重,14 d时间质细胞增生,肺间隔明显增宽,出现肺纤维化倾向。W/D值、肺通透系数和BALF蛋白含量在3、7、14 d均明显高于空气组(P均<0.05)。免疫组化法示MMP-2、MMP-9、TIMP-1、TIMP-2在正常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呈弱阳性表达,高氧组3 d时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肺泡间质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7、14 d表达更广泛。与空气组相比,高氧3 d时MMP-2、MMP-9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7 d时最显著,14 d开始下降(P均<0.05),而TIMP-1、TIMP-2 mRNA表达却持续增加,14 d时仍无明显下降(P均<0.05)。高氧暴露后MMP-2/TIMP-2、MMP-9/TIMP-1比值亦增加,其中7 d时最为显著,14 d开始下降。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损伤状态下,肺组织内信号转导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方法 新生鼠160只,依据吸氧体积分数(FiO2)分为4组:实验1组(FiO2=800 mL·L-1)、实验2组(FiO2=600 mL·L-1)、实验3组(FiO2=400 mL·L-1)、空气对照组(FiO2=210 mL·L-1).每组分别于实验1 d、3 d、5 d、7 d、14 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AT3水平,反转录-PCR检测SP-B水平.结果 高氧暴露使SP-B mRNA表达异常,实验1组1 d、3 d SP-B mRNA 水平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实验1组5 d、7 d、14 d SP-B mRNA水平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实验2组5 d时SP-B mRNA水平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与空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肺组织STAT3蛋白的表达高氧刺激3 d明显增加,5 d、7 d差异更为显著(Pa<0.05).实验组SP-B mRNA表达与STAT3呈明显正相关(r=0.892,P<0.001).结论 高氧肺损伤的早期伴随有信号转导酪氨酸蛋白激酶STAT3通路的激活发挥其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SP-B合成、分泌信号可能是STAT3途径转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